从格雷马斯语义方阵看《三体》三部曲背后的“生存”逻辑
2014年《三体》第一部的英文版在美国上市,2015年便获得了星云奖、雨果奖等多个国际科幻大奖提名,代表了国际科幻界对《三体》的认可。与此同时,电影版《三体》预计在2016年上映,作品相关的游戏、动画、网络剧改编也都在进行中。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无疑是我国科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小说以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文革”为起点,讲述了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相遇、对抗和覆灭的故事,而这一切也只是旷世宇宙战争之一隅。作品浩瀚的想象力背后是作者对“生存还是毁灭”这一终极问题的探讨与思考,本文拟使用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为分析框架,试图解读小说背后的“生存”逻辑。
一、格雷马斯语义方阵
结构主义者认为,二元对立原则是叙事的基础,也是意义的来源。格雷马斯将这一原则进一步发展,总结出“语义方阵”(图一)这一用于探求文本深层意义的普遍规则,并以此作为对文本的语词层面结构和叙事层面结构的进一步深化。
如图一,格雷马斯将X与反X、非反X与非X这两对二元对立的关系组合成一个语义方阵,其中X与反X是一个文本单元中最基本、最强烈的矛盾,故事基本围绕这一矛盾而展开。非反X与非X这第二组对立在叙事上所起到的作用要次于第一组对立。矩阵中非反X、非X分别对X、反X起到一种协助和补充的作用。X与非X是一对矛盾关系,他们基本立场不同,但并未严重到非此即彼的程度,同理反X与非反X之间也是这样的矛盾关系。
“格雷马斯所说的语义方阵是一种思维运动的方式,就其自身而言是‘虚’的,如果要将它转化为具体的意义衍生方式,我们便需要将一些价值观念或其他实际的项目代入这个方阵。”[1]下面笔者就将《三体》三部曲代入这一方阵中进行分析。
二、格雷马斯语义方阵中的《三体》三部曲
《三体》三部曲跨越了极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各色人物、事件交叉汇集,几乎每个事件都能组成一个语义方阵,因此本文选取小说中最具功能性的核心事件进行分析。
1.《三体Ⅰ》:叶文洁的自我救赎
《三体Ⅰ》的故事梗概为:主角叶文洁在“文革”中经历了父亲的惨死、同事的背叛、军管代表的侮辱后,对人性恶的一面感到绝望,认为只有人类之外的力量才能拯救人类。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叶文洁接触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三体文明,她毫不犹豫地“邀请”三体文明降临地球,由此开启人类文明的危机纪元。故事的结尾,地球保卫派力量采取行动摧毁了叛军基地,但仍无法阻挡三体人的到来。
故事中,叶文洁和社会压迫之间是对立关系,但双方力量并不均衡,后者对前者形成一种压倒性伤害,随后叶文洁引入第三方力量三体人,客观上起到了一种抗衡效果。因此,《三体Ⅰ》的语义方阵如下:
图二中地球保卫派与社会压迫之间看似没有太大相关性,实则他们是统一的。如果我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机器”,那么当它发生故障时,对内会产生社会压迫,对外会造成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但这个社会机器又有着自我保护/修复的能力,地球保卫派便是这一能力的体现。因此,地球保卫派在矩阵中协助的不是社会压迫,而是产生这一现象的母体——地球/人类社会。
故事中三体人和地球保卫派行为背后的生存逻辑都很容易理解:三体人进行星际殖民是为了摆脱恶劣的生存环境,地球保卫派对三体叛军采取一系列行动是为了保卫家园。而叶的反人类行为看似难以理解,实则也蕴含着一套生存逻辑:“文革”中的经历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让叶文洁对人性和人类社会感到绝望,这种绝望严重到连爱情、家庭、新的生活也无法让她走出这种情绪,可以说叶文洁在精神信仰上已经处于死亡状态。为此,她必须用一种方式来拯救自己已死的信仰,即寻求精神上的生存。因为她的“精神死亡”来自于对人性和人类社会的绝望,所以此时她有两种选择:一是自杀,正如文革时期我国其他受迫害的知识分子一样,选择脱离当下那个让人绝望的社会;二是改变整个社会。显然叶文洁选择了后者。她特殊的家庭背景(父母均是物理学教授)和职业(“红岸基地”[2]工作人员)为她接触外星文明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外星文明所展现的高科技自然而然地让她产生“外星文明能够帮助改变社会”这一想法。一个想法收获一个行为,无论叶文洁能否看到三体改变人类社会的那一天,她与三体世界的通信已经完成了她对自己的精神救赎。
然而当这套“生存”逻辑遭遇现实困境,主角叶文洁又该如何寻找出路?在叶文洁得知三体世界想要灭亡人类、占领地球的真相后,她“沉默了,很少说话,她只提了一个要求:想回红岸基地遗址看看。”[3]同样是在红岸基地遗址,叶文洁把她“想了大半辈子”宇宙文明公理告知给了《三体Ⅱ》的主角罗辑,被视为人类背叛者的叶文洁最终还是没有彻底抛弃人类社会,她给了罗辑一把拯救人类的钥匙,客观上完成了对自己的第二次救赎。
2.《三体Ⅱ》:“他人即地狱”
《三体Ⅱ》主要讲述了人类制定各种战略计划和三体世界相抗衡的故事,是三部曲中二元对立结构最为明晰的一部。其语义方阵如下:
图三中,地球保卫派包括但不仅限于直接参与地球防卫计划的人和组织,如行星防御理事会战略情报局(PIA)、面壁者[4]等。三体危机之后,民间产生了多个反三体组织,基本观点是反对三体入侵地球,其中也不乏主张消灭三体的极端地球主义者。地球三体组织是叶文洁和麦克·伊文斯领导的反人类组织,内部派系存在尖锐分歧。
该方阵中两大主要对立派系背后的生存逻辑在对《三体Ⅰ》的分析中已有说明。三体人凭借其高度发达的科技,在对立一开始就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地球毫无还击之力。而矩阵之所以能达到平衡,是因为主人公罗辑以向外广播三体世界坐标为筹码,对三体人形成威慑。这一威慑战略的形成是受到叶文洁向其描绘的宇宙社会的基本图景的启发,这个基本图景建立在两条不证自明的公理和猜疑链、技术爆炸这两个概念之上,是“生存”逻辑在这一部中的最主要体现。
两大公理:①生存是文明的最根本需要。②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猜疑链:一个文明既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对自己是善意或恶意的,也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认为自己是善意或恶意的,同时还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判断自己对他是善意或恶意的。猜疑链“与文明本身的社会形态和道德取向没有关系,把每个文明看成链条两端的点即可,不管文明在其内部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在进入猜疑链构成的网络中后都会变成同一种东西。”[5]
技术爆炸:以人类科技发展史为参照,弱小文明的科技发展极有可能拥有很大的加速度,从而在短时间内赶超强大文明。
猜疑链下,各文明对相互之间是否存在事实上和观念上的善意始终保持怀疑,因此为了避免被高级文明攻击、被低级文明在经历技术爆炸之后攻击,文明只能选择率先攻击暴露坐标的他人(这样的宇宙被称为“黑暗森林”)。在黑暗森林式的宇宙中,各文明之间不存在信任,“他人即地狱”。生存就是隐藏坐标和主动攻击,暴露坐标和被动防御就等于死亡。《三体》宇宙中的每一个文明都在小心翼翼地遵守着这套行动规则,所以罗辑的威慑才能起作用。对于三体人来说,与其暴露坐标让母星即刻遭受黑暗森林打击,不如先与地球妥协,日后从长计议。这是三体文明行动背后的“生存”逻辑,也是地球与三体星球的动态平衡得以建立的保证,然而这种平衡在《三体Ⅲ》中将很快被打破。
3.《三体Ⅲ》:当生存遭遇道德
《三体Ⅲ》的故事梗概为:在威慑建立60多年后,由于对宇宙的黑暗森林状态和威慑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公众选择了更具母性光辉、仁慈善良的程心接替罗辑成为第二代执剑人[6],这直接导致地球遭受三体入侵。面对三体的进攻,程心放弃对其实施黑暗森林打击,太阳系舰队几近毁灭。幸存战舰“蓝色空间”号借助四维碎片击败三体舰队并对外广播三体坐标,三体母星覆灭。因相对位置的确定,太阳系也面临着黑暗森林的打击威胁,于是人类制定了拯救太阳系的三个计划,其中只有建造曲率驱动飞船逃亡这一方案才能真正拯救人类。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计划被联邦政府宣布为非法,为避免星环城市武装[7]与联邦舰队发生冲突,伤及其他太空城中的人员,程心让托马斯·维德向政府投降,飞船研制计划就此搁置。后来太阳系毁灭,程心乘坐唯一的一艘曲率驱动飞船离开。《三体Ⅲ》的语义方阵如下:
图四中,太阳系保卫派指包括但不仅限于参与太阳系主流防卫计划的人和组织,如太阳系联邦、执剑人等。外星文明打击既包括三体世界的攻击,也包括随时可能到来的黑暗森林打击。程心的主观意愿是保卫太阳系、构建和谐宇宙。而她执意竞选执剑人和终止曲率驱动飞船研制计划这两大行为客观上扼杀了人类生存的希望。
出于对人类的爱和责任,程心执意要竞选执剑人。但她不仅过于善良,而且对宇宙黑暗森林的状态认识不足,因此不具备作为执剑人的综合素质。三体人在深入分析程心的个性特征后判断她威慑程度极低,绝不会按下广播按钮,于是毫不犹豫对地球发起攻击。
《三体Ⅲ》中,作为道德符号的程心与作为生存符号的三体进行的博弈,实质上是当生存遭遇道德时的一场宇宙级别的推演。这场推演让我们了解到,在争夺生存权利的战争中,长期的动态平衡是不存在的,为了获得永恒的生存权,一定有一方率先发动攻击打破平衡状态,战争会一直持续直到其中一方覆灭,或双方同归于尽为止。博弈双方谁最先摆脱道德的挟裹并为即将到来的生存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谁就能先发制人,掌握战争主动权。在人类社会盛行享乐主义之时,三体一刻也没有放松,一方面加紧汲取地球文化的营养,使其反哺星球科技,另一方面密切监视地球动态,一旦发现可以消灭威慑的机会就立刻行动,这才是一个文明面对“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时应该有的姿态。
在黑暗森林式的宇宙中,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道德基因决定了人类只有灭亡这一个结局。因为每当面临生死抉择时,人类总会拷问自己:“如果为了生存,必须放弃道德,那么没有道德的人类,还能算作人类吗?”如果再有一次机会,陷入这个拷问中的人类依旧不会放弃道德,并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结局。同时,人的本性还决定了,当群体中出现把生存看作高于一切、有能力带领人类在宇宙中生存下去的个体时(如罗辑、托马斯·维德、章北海),群体会孤立、疏远他们,会对他们进行道德审判,会利用多数人的民主剥夺他们领导人类的权力,让这种被判断为“非人”的价值观永远无法在人类社会生根发芽。
程心终止曲率驱动飞船研制计划是为了避免星环城市武装与政府军发生冲突,以免伤及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命。“生存”逻辑的残酷性就在于,文明的存活不仅需要以毁灭他人为代价,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毁灭。程心的仁慈救了极少数人,但让全人类丧失了生存的机会。这看似是程心短视的表现,实则也蕴含着地球人合理的生存逻辑:面对近在咫尺的毁灭和未知的黑暗森林打击,没有人会选择前者(民主的社会制度正好给了他们拒绝选择前者的权利),危机来临之时,每一个人类最关注的是个体而不是星球的命运,愿意牺牲自己、成全人类的人是极少数。
每个文明的结局都是文明内外部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力量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灭亡了人类的正是人类自己。
三、总结:在“生存”逻辑之外
宇宙的黑暗森林状态是“生存”逻辑的宏观体现,个体应对危机的选择是“生存”逻辑的微观体现。然而作品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生存”逻辑的状况:叶文洁的父亲叶哲泰面对红卫兵的批判仍然坚持基础实验得出的结论,不“认罪”也不低头,最终被暴力夺去生命;三体文明1379号监听员为了保护地球的自由和美丽,选择让自己的母星文明失去一次生存的机会……他们拒绝把生存看得高于一切,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抛弃精神追求、成为野兽,这是人性的胜利,也是文明的悲哀。人性中的道德、对精神的追求、善良、仁慈等一切不利于生存的属性,最终都会随着宇宙的进化而被淘汰,虽然它们曾让一个星球闪烁起灿烂的文明之光……这就是刘慈欣的宇宙,一个永远不会有阳光照进来的黑暗森林。
万幸的是,现在的地球不是一个黑暗森林,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友谊与互信,虽然局部不太稳定,但总体可以和平共处。值得预想,地球的生存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果有朝一日消耗殆尽,各个国家是否会遵循《三体》中的“生存”逻辑、发动黑暗森林战争?不得而知。无论是否处在黑暗森林中,发展科技、及时处理文明内部的异化力量、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战争做好准备,都是文明生存的重要原则,这也是《三体》三部曲带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格雷马斯语义方阵,我们在《三体》三部曲的对立结构中洞悉了文本隐藏或外显的“生存”逻辑。超一流的科幻作品,除了带给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之外,更大的意义是照进社会现实、促人反思。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