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带着“鸟”行走的人——从《夜莺》等探析电影隐喻艺术的魅力

作者:王年红来源:《视听》日期:2015-12-08人气:2502

本文从《夜莺》切入,勾连《蝴蝶》《完美世界》等经典电影中的隐喻艺术,试图窥斑见豹,分析影片中带着一只鸟、一只狗、一棵植物或一个孩子“行走”的人的心路历程,探索电影隐喻艺术的迷人魅力。《夜莺》的法文名为“带着鸟行走的人”,象征着我们埋藏在内心深处放不下抹不去的对亲人的牵挂、爱,以及信任、温暖、信念等人类所拥有的一切美好情感。
    
由法国著名导演费利普•弥勒执导的《夜莺》是广西首部中法合拍电影,也是2010年中法签订了合拍片框架协议以来,继2012年王小帅《我11》之后的第二部中法合拍电影。电影讲述了当代北京人朱志根一家三代与一只鸟在城乡之间行走的故事,这样的行走既是“出走”,也是“回归”,恰如我们的生活本身,总是在不断地行走或回归中度过,年少时想要展翅高飞,年老时希望落叶归根,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想要出门走走,走累了又想念日常栖居的安乐窝,只因为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个地方有一些人一些情感让你终身牵挂。有趣的是,影片的法文名为“Le Promeneur d’Oiseau”,直译为中文则是“带着鸟行走的人”,片名直接点出了影片的隐喻——无论性别,无论地域,无论信仰,芸芸众生中又有哪一个不是“带着鸟行走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夜莺》的普世价值昭然若揭,那就是一定要珍视追随你的鸟儿,守护心中的牵扯和爱,执着心中的信念,让生活充满原动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不会感到孤独,我们的人生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下面让我们跟随影片,一一解析志根一家四口迥异的心路历程,以及陪伴他们的时而沉默时而鸣唱的鸟儿。


一、志根:远行→逸然回归
影片以志根在北京吃面时逗鸟的镜头拉开大幕,以漓江、竹排、渔翁的唯美画面收镜,悠扬的片尾曲随即响起,寓意着他所向往的诗境般的田园生活,让人想起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名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朱家是从数以亿计的中国家庭中提炼出的一个银幕典型,在这样的家庭,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夫妻关系退居第二位。父亲这一辈,志根为了儿子的“教育”长期在北京工作,妻子成了留守妇女,维系他们感情的是从老家桂林阳朔带来的一只画眉,妻子让他一直带在身边,他也承诺“总有一天我一定带着它回老家让你看看!”看起来,妻子的叮嘱平平常常,丈夫的承诺也清清淡淡,但那只鸟却像是他们的爱情鸟,于他们而言鸟儿的每一声婉转都满载着深情,只因为鸟儿的歌声映射出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深深牵挂,以及丈夫对留守妻子的庄重承诺。
不曾想妻子因病早逝,志根因“厂里任务重不能回去”连最后一面也没见上,留下终身遗憾。经过若干年,儿子成家立业了,陪伴志根的鸟也已经有18岁“高龄”了,随时都可能老死,于是他决定带着鸟儿回老家祭奠爱妻。可他刚刚回到老家,那只鸟就死了,但导演把中国式的大团圆和法国式的浪漫结合起来,给了志根的还愿之旅一个美满的结局:同行的孙女用自己的IPAD换来了一只活蹦乱跳的画眉,偷偷给调包了,不明真相的志根带着这只欢唱的鸟儿去妻子的坟前放飞,以这样的方式兑现自己的承诺,表达对妻子的追思、歉疚和陈酿数十年的爱。
透过影片中朱家父子片断式的回忆,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朱志根持续行走的一生:年青时他从家乡走出来,到北京打拼,把儿子养育成人,年老后又叶落归根,回到老家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安度晚年。如果说志根的起点和终点都在广西阳朔这片土地,那么在北京的那些年有房子、儿子的家,对他来说不过是一次长长的远行。应该说他是以行走的方式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年轻最美好的年华,中间有养育儿子的辛劳,有对妻子的思念和亏欠,也有一只多情的鸟儿曾用短暂的一生陪伴过他!


二、崇义:迷茫→真情回归
由于现代交通的发达,相比父亲志根的远行,崇义的行走要快捷、频繁得多,用志根的话说那是“把家安在飞机上”,或者说他的生活就是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的典型写照。崇义说起要飞香港,再从香港转东京,让人想起“咫尺天涯”四个字,于他而言,地球不过是一个村落,天涯似乎转瞬就可变成咫尺。可是影片展示给我们的是,当空间距离缩短了,人心之间的距离却拉长了,崇义夫妻二人连日常的交流也变得困难,即使丈夫第二天要远行,他们也是相对无语,这表明他们的婚姻出现了危机,在感情上渐行渐远。
一次远行改变了这一切。他从香港回来后为了女儿追到了阳朔老家,刚回来的他步履匆匆,稍后他陪着父亲散步放慢了脚步,在家乡的井台边,他先是蹲下来,继而挨着父亲坐在井台边,与父亲“谈了一下”,父亲为几年前在花鸟市场曾把孙女弄丢一事向他道歉,他也理解了父母养育他的甘苦,二人化解心结。
崇义回到北京后变得舒缓了,在女儿和一只夜莺的帮助下,夫妻和好如初。那只从小没有妈妈不会唱歌的夜莺也在一个清晨唱出了婉转的歌声,一家三口温馨地围绕着夜莺,崇义微笑着说:“我以为永远不会有这一天了。”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幸福之情在大银幕上荡漾。
对比崇义远行前后的生活状态,与其说是那只夜莺摄合了他们,不如说是那次远行改变了他的心,使他蒙尘的心重新变得清亮,变得柔软、多情,生活中的美一如妻子身上的那件青花瓷的裙子,在他的眼前闪亮明丽起来!于他而言,这是一次无意的远行,更是一次真情的回归。


三、他者:行走→心灵回归
美国电影教父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一书中谈到故事与生活的关系时说:“故事是生活的比喻。”①在《夜莺》中,“带着鸟行走的人”本意是指志根,当我们跳出电影来看生活时,发现《夜莺》所讲述的朱家三代由隔阂到融洽的真情故事,就是对当下中国人现实生活的一个贴切比喻,“带着鸟行走的人”虽有牵绊,却也是快乐的、幸福的。
《夜莺》的绝大部分镜头都在描绘志根与孙女的旅程,也有人把它归为公路电影。公路电影指以旅途反映人生的一种准类型电影,故事情节伴随着主人公的不断行走而展开。许多公路电影中都有一个美丽的隐喻,这些隐喻的“演员”可能是一个人、一只动物,甚至是一株植物、一片羽毛、一处风景等,借助电影的魔力,这些“演员”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成为充满寓意的象征。

下面让我们以公路电影为例,来看看这些美丽的隐喻。同为费利普•弥勒导演的法国电影《蝴蝶》,主人公朱利安最后发现经历长长的旅行苦苦寻找的蝴蝶伊莎贝尔其实就在自己的房子里,故事寓意美好的生活其实就在身边,不需远行,用爱守候就会有惊艳呈现,这正应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在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动物作为隐喻的还有《后会无期》中陪伴马浩汉、江河一路的流浪狗“小马达”,寓意无常人生中的温情和陪伴。再如《心花怒放》中的耿浩(黄渤饰)携带的那只名叫“果汁”的狗,寓意耿浩对爱情的忠诚与执着,虽然失婚依然相信真爱,最后选择了“放下”并祝福对方,片尾他在好友郝义婚礼上找到知音,有望爱情圆满。电影中的美丽隐喻数不胜数,以植物为隐喻的如《泰囧》中的健康树,王宝(王宝强饰)一路小心呵护,寓意一个儿子对母亲健康的祈福,而原本焦虑自私的徐朗(徐峥饰)也被他感动,重拾心灵的温暖。以人物为隐喻的如美国电影《完美世界》中的小孩菲利普·佩里,寓意人心中纯真善良的一面,越狱的逃犯布奇在带着他逃亡的过程中与他产生父子般的情谊,世界因此变得更加完美!

无论是《夜莺》《蝴蝶》,还是《泰囧》《心花怒放》《后会无期》和《完美世界》,在经历了一段“行走”之后,故事中主人公的心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在他们内心深处休眠的诸如温暖、爱等美好的情感会慢慢复苏。如果把人生历程也看作是一次行走的话,那么不仅仅是公路电影,所有用心讲人生故事的诚意之作都是一次涤荡灵魂的心灵之旅。

结语

隐喻是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段,掌握了隐喻艺术的导演们,那鸟、那狗、那可爱如菲利普·佩里的孩子,信手拈来都是生活中最佳的比喻,《夜莺》以及众多充满隐喻的优秀之作,必将在电影艺术的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
注释:
①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20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