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教育论文

作者:江西财经大学—邓慧萍来源:原创日期:2012-02-08人气:863
时代与社会的需求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发展良机,但是在取得较快较好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类似生源质量下降、师资力量薄弱、日常管理欠规范等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支撑其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对于目前存在的教育质量问题,作为培养单位我们必须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评价标准和日常管理机制方面树立新的质量标准,与时俱进引入新的指导思想,更有必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与质量标准(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区别于传统的学术教育,而其质量观也体现着自身鲜明特色。
1、外适性的质量观。传统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的是内适性质量,即注重内在的学科专业标准,要求学生达到既定的标准(这一保准往往是学术领域方面的〕,就认为在质量上是合格的。正是基于这种标准,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重点一般放在学位论文以及学生学术能力的训练。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更加强调的是“外适性”,即教育对于社会以及工作的实用性,根据学生服务社会的最终效果优劣来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外适”质量观强调教育过程中对能力的培养,学员能否在受教育之后,能力得到提高,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是更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2、综合性的质量观。目前攻读专业学位的学生大都是在职攻读,他们大多数都是有一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具有较明显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专业教育的学生既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到解决针对具体问题的相关知识理论与方法,更希望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方法应用到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去。因此,与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单纯的学术性教育质量观相对而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质量观,它强调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是否符合相关职业的要求。
3、“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
“实用性”,在强调学术要求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能力的教育,这种能力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教育才是专业学位教育的最重要成果。但是与培训班性质的能力教育不同的是,这种能力不但具有现实性,要求有明显的在学术与实用性上的进步,同时也强调学员发展的后劲,即他们走出校门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标准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指引下,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对教育质量进行把握第一是培养过程,即从招生开始,到教学过程及最后的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要求,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办事;第二是培养结果,即要树立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创业型的专门人才的目标,办学紧密结合社会需要,使学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所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第三是培养条件,即对于办学单位来说,教学资源、师资配备等方面要合格、充足,能够较好的为学员提供学习与生活条件,满足学员的学习要求。下面仅以培养过程为例,对具体的质量标准进行说明:
1、招生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面向对象为“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本科生或同等学力人员”,“特定职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招生环节必须全面考察考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术功底等综合素质,并从在职人员中择优录取。个别专业也强调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如法律硕士鼓励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
2、课程设置环节。课程设置强调前沿性、学科交叉和实用性的综合性原则,力图使学员复合型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仅能够了解本领域最新的理论进展,更重要的是要求学员能独立从事相关部门的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重视案例教学的比重。
3、培养方式。培养方式强调产学研一体,体现理论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4、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更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体现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用价值与学术价值缺一不可。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一)生源质量下降,功利性倾向严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应是学校研究生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所承担的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的任务,是学校服务于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在职人员适时提升自身素质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的最佳方式。然而,目前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特别是硕士层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无论是教学单位还是学员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性倾向,在部分地区和学校这种倾向还十分严重。培养单位为了单纯的扩大培养规模,实现经济上的创收,因而报考资格审查松散,入学考试考察质量不高,导致生源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学员方面则为拿到学位,实现工作中的升职等个人目的,更希望可以省时省力的完成学习,因此也要求培养单位可以降低入学门槛、压缩培养计划、减少脱产学习时间。
(二)培养方案照搬学术型学位,培养特色不鲜明
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上都有较大的区别,而在每一种专业学位的设置方案与培养方案中都对这些方面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和质量标准。但是,目前在一些培养单位,为了压缩简化培养计划,完全照搬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而且在现阶段,由于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教材不足,而相关的特色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更是稀少,这也严重的妨碍专业学位规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
(三)双导师制实施受限,导师角色缺位
由于专业学位学生需求的特殊性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者一一导师,要兼顾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专业研究生的教育中,考虑到专业教育的特殊性,也考虑到培养单位师资的特点,规定至少应该同时配备具有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导师即双导师。双导师指导制的初衷是很好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现实条件的限制,其集体培养的作用并未很好的发挥。学术型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的学术研究工作,日常接触的都是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其教学经验大多来自于学术型学生,因而其对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涉猎较少。实践型导师资源缺口较大,往往不固定。在学术型与实践型导师受限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导师缺位现象,导致双导师制名不符实。
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建议
(一)明确培养主体,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对象是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要求以职业为依据,注重理论与职业技能的有机联系。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必须根据专业学位的不同种类及不同领域,组织学术专家和实际工作专家进行认真的研究,注意防止降低培养质量和学术型培养两种倾向。培养方案要严谨、详细,需要结合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与特色,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二)改进招生方式,提高生源质量
教育质量首先决定于生源质量。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相关法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招生对象为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与行业实践经验具备的人员。因此对于学员的要求应定位于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这就要求培养单位在入学审核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把好生源关,同时也有必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特别优秀的学员在学历方面可以适当放宽。招生方式方面应采取全国统一联考与各培养单位自行考核并行,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考试成绩不应为录取的唯一标准,应该适当的增加面试比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考察。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规范招生,从根本上提高生源质量。
(三)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最终目标,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建议培养单位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一般应包括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职业发展模块三个部分。明确和细化三个模块的主要任务和教学目标:专业基础模块是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知识基础,主要教授的是本专业的相关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这一模块是其他两个模块的基础;专业技术模块是为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员知识迁移、技术转化的实际能力,主要教授的是最新的学术成果与技术动态;职业发展模块是根据学员个人职业发展需要设置的选修课程,应设置管理、经济、法律等专业课程,有条件的也可以设置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专业课,而提高学员个人素质修养的相关课程也深受学员欢迎。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设置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握了学员专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交叉与内在联系,并充分考虑了学员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使得原有的分割过细、知识零散的内向型课程内容,向外向型与国际化发展,使课程体系得到了更好的健全与完善。
(四)切实推进“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
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双导师”联合培养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特色。下面以三年学制为例,说明双导师制的实施方法。在培养初期,即入学后半年至1年,学术导师学习指导为主,借助导师工作室、实验中心的平台,通过参加各种科研学术活动,让学员巩固理论基础,了解、接触最新的业界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中期,即第二年,项目导师开始进行辅助性指导。学术导师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强化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项目导师则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在培养后期,即毕业前1年至1年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时项目导师为学员提供实习机会,引导学员进入产学研基地开展实践教育;最后的论文创作阶段,及毕业前1年至半年,学员在双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写作,论文创作应结合实际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双导师培养制对学生实践应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阶段式的实施能够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形成空间与时间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将来从事职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强化学位论文管理,学术水平与实用性兼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与学术型学位论文相比,偏重于应用性,一般是针对学员从事的职业选择论文方向,结合基础理论与方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理论与方法进行改进或阐述,强调的是基础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理论本身。因此,评价学位论文优劣的主要标准是方法,解决问题的适用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创性。为强化学位论文管理,提高学位论文的实用性,有必要采取培养单位与社会企业联合盲审的论文评审机制,兼顾学术水平与实用性,在实际的操作中适当向实用性倾斜,但是也必须划定基本的学术标准。
在知识时代的今天,终生学习的概念已经被原来越多的人接受并重视。专业学位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与窗口,适应了时代与社会的需要,但是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积极摸索,不断发现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专业学位制度在更多的培养单位中得以实施,让更多的学员受益。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