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产的内涵和传统文化生产的垄断
1、文化生产的内涵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物质生产运用规律时,就涉及到精神生产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构成了人类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是满足人生存发展的需要,精神生产则是在满足生存需要基础上更高层次的需要,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①,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等的社会意识生产。马克思所说的精神生产只是停留在哲学高度抽象的层面,并没有指出文化生产的具体内涵。直到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提出“文化工业”的概念,文化生产的概念才真正提出。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文章分析了报纸、期刊、广播、电影和电视作为工业化的文化生产,是如何影响和操纵社会大众的观念、情感和审美趣味的。②在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对“文化工业”阐释的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生产的涵义也确定了,即指社会化的现代工业形式组织的报刊、书籍、音乐、广播、影视等文化产品的生产。③显而易见的是,马克思的精神生产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生产的区别在于对“文化”的理解不同。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里的“文化”是囊括人类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科技等等在内的一个总体性的限定词。可见,不论是马克思的精神生产还是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文化工业”视角下的文化生产,都不能准确突出总体性文化的特点。基于此,在现代“文化生产”概念基础上对文化加以界定,就可以比较完整地把握文化生产的内涵。
2、传统文化生产的垄断
美国社会学家德弗勒曾说,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传播手段的阶段性发展。尼尔·波兹曼更进一步深层次阐释了传播技术的巨大影响力。他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中说:“新技术改变我们兴趣的结构:我们思考的对象要变化。新技术改变我们的符号:我们赖以思考问题的符号要变化。新技术改变社群的性质:我们思想发展的舞台要变化。塔姆斯相隔两千多年对伊尼斯说话时,我们必须要洗耳恭听,参与他们的会话,使之恢复活力。”④姑且不论波兹曼的观点是否偏激,毋庸置疑,传播技术对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力。
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生产是一部媒介文化生产史。远古时代的氏族文化依托口语媒介,巫术仪式和神话传说是当时的主要文化形态;文字媒介催生和巩固了自给自足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文化;古登堡发明的活字排版印刷术为全人类带来了工业文明,批量化、规模化的组织文化生产初见雏形;电报、广播、电影、电视的出现使文化产品成为工业生产中流水线上的复制,呈规模化产出状态。
传统社会中,文化生产昂贵的制作成本和专业的发行渠道,导致了文化生产某种程度上的垄断。传统媒介的使用权或发行权大多垄断在统治阶层手中,媒介内容的生产和发行绝大多数由受过专门教育的精英人士完成。传统社会的文化生产将普通大众拒之门外,普通受众没有文化生产的权力,只有消费的权利。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