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经济新常态下的河北故事
1.解读政策凝聚共识 引导舆论走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第一次提及“新常态”。短短一年多,“新常态”对于全社会来说仍是一个新名词。为了帮助社会更好地认识、理解与适应经济新常态,主流媒体需要对新常态的内涵做出准确而深刻地解析与引导。这要求新闻报道及时传递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精神,对其进行全面而详细地解读。
同样,对于党报来说,在经济新常态下做好评论宣传工作,有助于全社会更好理解主流声音,凝聚思想共识。年初,河北日报发表的社论《同商创新发展大计 实现河北绿色崛起——热烈祝贺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中指出,对河北而言,转入新常态后的趋势性变化更为明显,要把创新发展作为贯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河北日报刊发《增量调整:蓄积发展“新势力”——新常态下我省加快创新发展推动绿色崛起述评》,通过评述河北省产能攻坚战的新产业、新产品、新主体、新空间,深刻反映全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趋势,该述评有力地振奋了全省创新发展、绿色崛起的劲头,增强了干部群众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信心。
2.抓住历史机遇 重点宣传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是河北面临的最宝贵的历史机遇,它将对河北省“十三五”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方位历史性的推动作用和积极影响。对于河北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省经济新常态下的一大显著特点。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工作主线,是新常态下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
从9月7日起,河北日报开设《抢抓新机遇 建设新河北》专栏,大力宣传全省努力保持政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新进展、新成效,引导全省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创河北工作新局面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9月12日推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专栏,围绕省委中心组学习会作出的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及时反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省委中心组学习会精神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河北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思路、新探索,努力在全省营造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浓厚氛围。经过10年的科技攻关,河北欧狮顿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传统润滑油替代产品——水基金属加工液,攻克了特种机械润滑油不能长时间使用的难题,《沧州:全力建设“创新之城”》就报道了这一生动例证。《建设教育园区 拉动县城“长大”》则讲述了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城教产城三化实现一体发展的过程,在宽城,农村孩子享受到了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百姓通过这些报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新河北,愈发感受到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益处。
3.关注创新驱动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在当前大背景下,河北省钢铁、建材等“吃饭”产业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不可继续,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依靠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成为河北省经济稳中有进、缩小与京津发展差距的最紧迫任务。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效产业升级的有力引擎,这将极大地推动经济转型、释放社会活力。河北媒体要立足本土特征,多角度讲述身边人的身边事,以小见大,用具体案例来体现宏大叙事。注意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协同创新、业态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报道河北省涌现出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从而引导各地各部门从实际出发,确定产业创新的突破口,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河北日报于3月28日起推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专栏,通过《石家庄高新区:谋划设立全省首家科技银行》《感受省会广安大街的“创时代”脉动(上)、(下)》等多篇报道,反映全省各地创业创新的思路举措及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使创业创新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另有《新常态新作为·各市项目建设新亮点》系列报道。《京北崛起“智慧物流园”》讲述了五年间拔地而起的承德国际商贸物流园区紧跟“互联网+”形势,整合平台,签约电商的故事。《“协同创新”孵化高端产业集群》报道了保定和中关村双方携手共建京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共建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该系列探访各市抓好项目、抓大项目的好做法、新亮点。文章虽以各市举例,但所反映的特点与情况带有普遍性。
4.聚焦“河北视角” 破解难题补短板
准确研判把握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各种约束条件和结构性矛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以及转型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等,聚焦短板,突出在薄弱环节上加劲发力,报道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精准把握新闻报道的方向和重点,努力增强河北省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
河北省生态系统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以PM2.5为主的大气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而且给河北形象带来了负面效应,对招商引资、新上项目带来较大影响。生态环境问题集中凸现,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同时,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指数排在全国第21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相比,处于中下游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平均每年需要减贫近80万人,而且越往后稳定脱贫的难度越大。治理环境、改善民生、扶贫脱贫是河北省在新常态下的难题与短板。媒体应大力宣传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关系的新经验、新做法,报道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改革成果,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予以足够关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出破解新思路。河北经济日报12月2日的报道《我省多举措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指出,省委、省政府从能耗总量大、煤炭占比高的实际出发,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与节能减排、大气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相结合,强力推动低碳型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低碳型生产方式,加快低碳型能源发展,并通过大力植树造林,从吸收储存上增加二氧化碳蓄积。“十二五”前四年,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21%,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目标任务。河北日报6月8日《绿水青山富太行——“沟域经济”启示录》讲述了经济步入新常态背景下,河北省委省政府是如何引导山区农民摆脱贫困,让太行荒山披上绿装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故事。12月3日的《乡村旅游成我省扶贫攻坚重要抓手》,报道了河北省出台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区标准、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等一些列做法,将乡村旅游作为扶贫攻坚、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充分发挥旅游业适用性强、产业链长、带动力大、富民增收效果明显、剩余劳动力转移便捷等特性。
5.与时俱进 做到报道“新常态”
新常态呈现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新闻报道也在不断调整与进步,努力适应新常态。在做好经济新常态报道的同时,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报道之“新”。新常态内涵不断深化,报道也要与时俱进。媒体应深刻学习中央、省委出台的各项政策,认识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特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改变新闻报道思维定式,探索创新报道模式。在对经济新常态的宣传中,新闻媒体必须深刻理解新常态的内涵和外延,不要泛泛把其他领域的问题贴上新常态的标签,避免给社会大众带来困惑和误导。在寻找新素材的同时,切忌将以往已经存在的旧问题套入新常态的报道模式中,冠之新帽。
报道之“常态”。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下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除了“新”,它更是一种“常态”。因此,新闻报道应符合阶段发展状态,将新常态文章做长、做久,并逐渐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报道模式,不搞“一阵风”,做到久久为功。在具体的报道内容上,不要将一些暂时、单一、偶然的变化和问题也当做新常态加以宣传。
报道“新常态”。由于web2.0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发展也成为新闻报道领域的一种常态,“互联网+”行动计划更是为传媒的成长发展添砖加瓦。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传统媒体之间强强联合,“两微一端”、数据新闻、线上线下互动等等多种平台与形式的报道,多方“大合唱”,讲好河北故事,共同奏响经济新常态的华美乐章。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