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医德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孙思邈被世界医学界称之为与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三大医德名人之一,国内对其医德思想进行研究的愈来愈多。许多专家认为,孙思邈医德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隋唐的统一以及开放的文化交流,佛、道兴盛以及前代医学医德思想经验的积累,为其形成奠定了基础;唐代政治经济的发达,为孙思邈医德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还有唐朝的政策和医学教育制度等等,都为孙思邈研究医学、继承以前历代医家优秀的医德传统,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同时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素称礼仪之邦,在许多古代文化典籍中,都充满了道德礼义的论述,因此,孙思邈医德思想也是在继承古代精神文明之大成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腾晓东对孙思邈“大医精诚”中的论述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中内涵了儒家的“医乃仁术”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及佛家的“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思想这三个方面,认为“大医精诚”篇中包含了儒、道、佛三家的道德观,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成就了孙思邈的医德思想。
冷其林认为,孙思邈在“大医习业”篇中说“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灼龟五兆,《周易》六壬”以及“知仁义之道”、“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谈老庄,不能任其体运”等等,虽寥寥数语,已可看出孙思邈一贯以仁义为重、慈悲为本的儒释道思想。也有学者认为清心寡欲,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好生恶杀和因果报应等儒、道、释思想的混杂语并不是孙思邈的发明,早在东汉年间就已提出,孙思邈把它继承和发展并作为“大医精诚”中的医德戒律。
韩智道认为,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以大医的标准,从“志”、“体”、“法”三方面对医生行医所应具备的医德作了全面的论述。“志”即医生要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大医之“体”即大医行医时的体态、风度,在为医之“法”中,孙思邈强调医生行医的方法,并概括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为:志存救济,勿念得失;专心诊疗、拯救病人;态度端庄,切忌炫耀自己,訾毁他人,不得挟术牟财;博极医源,精通医源等对待病人、同道、教育几个方面。持相似观点的论文还有《孙思邈的医德思想浅议》。
薛公忱认为,孙思邈医德高尚,言行一致;他终生专一于医,不慕权势富贵;谦虚好学,博极医药之源;以济命扶危为己任,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心赴救,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尊重同道,扶掖后学。郭瑞华[6]、周保国[7]等大致都从孙思邈热爱医学,仁慈为怀;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誓愿普救,勇于献身;淡于名利,为医清廉;不畏艰险,一心赴救;不分贫富,普同一等;视人如己,待患如亲;省病诊疾,纤毫勿失;谦虚谨慎,尊重同道;举止端庄,谈吐适当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论述。
纵观上述学者们对孙思邈医德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渊源和了解他所受儒、道、释等宗教思想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笔者认为孙思邈制定了中国传统医德的新规范,给后世各代医家以绳墨的作用。孙思邈的医德不单单只来源于儒家、道家或佛家,而是对各家文化吸收消化之后的综合运用,正是其文化的多源性,才造就了孙思邈医德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