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我国竹笛教材的发展述评
竹笛专业教学的历史距今已有六十多载,从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开始,竹笛教材就陆续进入人们视野,从《笛子吹奏法》《笛子教材》到《五声音阶训练竹笛教程(一)》《八孔笛——新改良竹笛应用教程》等,这些竹笛教材编写的风貌历经巨大的变化,体现出了不同时期竹笛教学与竹笛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在本文中,笔者将建国以来的中国竹笛教材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总结回顾历史教材的编写内容与价值,分析当代教材的变革与创新。
1. 建国初期的竹笛教材
早期的竹笛教材指的是建国后五六十年代出现的教材,例如蒋咏荷的《笛子教材》、胡结续《笛子吹奏法》、冯子存的《笛子教材》(一)(二)《赵松庭的笛子》,作品集类有刘管乐《笛子独奏曲集》、《冯子存笛子独奏曲选》、《冯子存笛子曲选》、等。这段时期的竹笛教材多数是以讲义的形式编写的,在竹笛的介绍、竹笛演奏技法的讲解、竹笛的转调、指法等等方面内容极尽详细,附有各种练习,这些练习有的是以片段的形式在讲解文字的中间附加,有的是完整的练习曲。
这一时期出版的教材是新中国竹笛专业教学的开始,笛子作为历史上戏曲音乐、民间音乐的伴奏或合奏乐器,口传心授是唯一一种传承和发展中国笛乐的手段,即使在民国甚至以前出现过零散的乐曲及演奏法的刊本,也并非所谓真正意义的教材。而新中国建立后这些早期竹笛教材的出版,无疑大大填补了历史空白,使长期以来处于民间“自由”状态下的学习者提供了初级学习内容和方向。总结大多数早期竹笛教材均有以下特点:一、从初级水平入手,也适合无基础的学习者;二、文字讲解十分详细,有的讲解是演奏法的讲解,还有一些则是有关笛子各方面的常识;三、练习曲和乐曲的数量比较少;四、有难度的内容较少,大部分是普及性的知识。
2. 七十至九十年代的竹笛教材
我国民族音乐专业教育在进入八十年代后步入正轨,竹笛教材建设开始有了一些崭新的面貌,从八十年代开始就陆续有赵松庭的《笛子演奏技巧广播讲座》、《笛艺春秋》、陆金山的《笛子自修教程》、曲祥、曲广义的《笛子练习曲选》、《笛子高级练习曲选》等相继出版问世,这一时期的教材与早期的教材相比更加的规范系统,在教材内容上面文字性的讲解有所减少,取而代之每一章节练习曲或小型乐曲所占数量大大的增加了,使读者在了解怎样演奏的基础上有更多可去实践的内容。
《笛艺春秋》是赵松庭先生1985年出版的一本竹笛教材,也是当时最普及的竹笛教材之一。《笛艺春秋》是1957年编者所著教材《赵松庭的笛子》的续版,可以说它是一部笛子理论与练习曲、乐曲相结合的一部综合教材,它分三大部分:笛子知识、笛子演奏技巧和笛子独奏曲。笛子知识涉及笛子理论方面,有编者笛艺生涯五十春、龙笛凤箫溯源、排笛简介、横笛频率计算与应用、温度与乐器音准的探讨等等。
《笛子练习曲选》是由曲祥、曲广义编著,也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纯练习曲教材。这本教材从初级水平的练习曲编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性练习曲,如长音、连音、音阶、吐音、颤音等;第二部分是常用技巧练习,如八度跳音、气震音、泛音、滑音等;第三部分为技巧性较高,难度较大的综合练习。这些内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编写。
《笛艺春秋》与《笛子练习曲选》作为八九十年代最有代表性的笛子教材之一,在各个方面显然超越了早期教材的内容与编写形式。八十年代的笛子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更加科学,如顺序上从气、舌、指三大笛子演奏必要的基础训练入手,各种其他技术技巧、综合练习、视奏能力的要求,有难度的气息练习如强弱变化、循环换气等均涉猎其中,这样的安排显然比早期的教材更多的考虑到笛子演奏学习的科学性与循序渐进性,有的教材也大大超越了过去讲义的编写方式,改变了从姿势、发音入手的起点,摒弃了怎样演奏各种技法的理论等旧教材模式,纯粹进行技术训练的教材,具有较强的可听、可练的实用价值价值。
如果说早期笛子曲集类教材是以个人作品集或作品活页形式出现,那么随着笛乐不断发展,八九十年代所出版的一系列作品集中除了还有《简广义笛子曲选》《曲祥笛子曲选》《沂河欢歌》《高明笛子曲选》《王铁锤笛子曲集》等个人曲集,还出现了作品集锦类教材如《笛子曲集》(1-6集)《笛子曲选(1949-1979)》《笛子教学曲精选》(上下册)、《中国竹笛名曲荟萃》等,融合南北传统,为广大的笛子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料。
2. 新世纪初的竹笛教材
二零零零年以后,笛子教材的出版迎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时代,《笛子演奏技巧十讲》《笛子基础教程》、《笛子基础教程十四课(上下册)(简谱版)》、《青少年学竹笛》、《唐俊乔教竹笛》、《笛子练习曲与乐曲》、《笛子速成法》《笛子技巧系统练习二十九课》(简谱版)《少年儿童笛子教程》等几十部各种各类的笛子教材陆续登上各大音乐书架,经过分析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教材分为以下几大类:基础类教材、考级类教材、作品集类教材、笛子理论类教材等。其中所占数量最多为基础类教材。基础类教材的编写大致有相似的规律,即从最基础入手,在介绍了笛子各方面基本知识后,从长音练习或最简易的练习开始,以常用指法或基本演奏技法为顺序,许多练习以传统民歌、小调等为素材,最后一部分往往则是笛子独奏乐曲。
这一时期的作品集教材有《李镇笛子曲选集》《竹笛经典名曲集》《中国笛子新作品曲集》《笛子名曲选》(附乐队总谱)《蒋国基笛曲选》等,另外还出现了笛子与伴奏的作品曲谱集,如《20世纪笛子名曲》、《全国竹笛考级曲精选(竹笛﹢扬琴)》《竹笛与钢琴伴奏艺术作品集》《中国笛子经典名曲选》《龙笛凤箫筝雅韵》等。
竹笛教学中纯理论类教材比较少,比如林克仁的《中国箫笛史》、俞逊发、于宝臣的《中国笛坛繁星录》等,其他例如曲俊耀编著的《冯子存笛子艺术》、俞逊发、胡锡敏编著的《中国竹笛》、戴树红编著的《中国笛子教程》等教材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关笛子理论的内容,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乐曲收录当中。
这一时期竹笛的作品集和练习曲教材比上一时期更加丰富,也出现了竹笛伴奏曲谱集。练习曲教材大部分还是继承了上一时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特点,大多数的教材是从初级水平入手,后半部分为乐曲集的编写顺序。新世纪初竹笛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出现了大量的考级和竹笛理论方面的教材,特别是竹笛理论著作,弥补了建国以来竹笛理论教材建设的空白。
4. 近五年来的笛子教材
近两三年笛子教材领域开始出现了带有全新面貌的一些教材,如《五声音阶训练竹笛教程(一)》、《竹笛初级练习一○二首》(简谱版)《竹笛基础练习五十六首》(简谱版)《竹笛快速练习二十六首》(简线谱版)《竹笛流畅练习三十首》(简线谱版)《竹笛吐音练习七十首》(简线谱版)、《八孔笛——新改良竹笛应用教程》(线谱版)等,这些新式教材在中国竹笛教学史上前所未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笛子教学迈出了更加专业、更加科学的一步。第一,新教材的编写是以音乐艺术院校的专业学生或具有一定专业演奏水平的学习者为主要对象。第二,所有内容为练习曲,没有文字说明内容,是纯粹的专业演奏训练型教材。第三,每部教材的内容都具有一定针对性的难度和演奏要求,练习曲的篇幅较长且节奏节拍富于变化。第四,新教材中的大部分为五线谱记谱。
近几年新教材的出现在笛子教学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树立了笛子教材中的新坐标,取代了了长期以来笛子教材以指法和演奏技法为顺序的传统编写方式,直接针对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学习者,大量的练习为学生的基础训练做了必要的准备。这种从旧式教材到新式教材的应用对教师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生怎样演奏到指导学生达到练习的高水平高难度的要求。我国竹笛专业教学中还未形成系统科学的教材体系,与西洋器乐教学相比缺少难度大、供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而近几年新式教材的出版则将逐步弥补竹笛教育的这片空白。
近五年理论教材建设中,张维良《竹笛艺术研究》一书的出版,为竹笛理论教材做了极具学术价值的补充,详尽介绍了竹笛的历史、教学、流派、人物等方面,大量内容极具新意,不但有客观的、全面的介绍,是一部当代难得的竹笛理论佳作。
值得一提的是,一类新的教材随着大众对竹笛的喜爱和普及而渐渐浮现,如《我最喜爱的笛子流行与经典》、《红歌汇——笛子演奏经典歌曲90首》《笛子流行&通俗曲集66首》等,这一类教材的出现似乎更加与大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相吻合,是竹笛专业教材之外必要的良好的补充。
结语
笛子教材建设的起步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是最初的专业教育的探索与尝试,早期的教材在笛子发展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随着当代笛子艺术的不断推动,笛子教材发展的轨迹特征也折射出了近几十年笛子教育状况的变化,这种变化突出的反映在教材的数量、内容的丰富、种类的多样化和近几年有针对性的专业教材的出版与使用,教材的变化也反映了伴随笛子演奏艺术不断提升的同时,与之相适应的笛子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需求。我们期待,科学化、专业化、多样化的竹笛教材建设体系能够伴随我国竹笛演奏艺术的发展,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