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视角下纪录片《中国的秘密》解说词中的态度资源解读
解说词是纪录片创作中的重要元素,是诉诸于观众听觉器官的一种影像符号,也是作者理性思维的外化表现。①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任何纪录片的构思与制作都与传播者的主观意图密不可分,解说词的加入存在于影像制作的后期活动,是采访者或制作者在编辑好所有已收集的影像材料的基础上添加的,对纪录片解说词中的态度资源研究,有助于分析解说词对受众价值判断的影响。
本文选取的对象为BBC于2015年8月25日起播出的纪录片《Secrets of China》(以下译为《中国的秘密》),该系列纪录由“Fit in or Fail”“Desperate for Love”和“How to get Rich”三集构成。《中国的秘密》意图关注中国青年的压力、中国家庭的困扰,同时也把话题引向了中国的“体制问题”,在微博上引发了网友热议和强烈反响。作为最近具有代表性的BBC涉华纪录片,该对象的选取具有典型性。
一、理论框架
(一)评价理论
马丁和怀特提出的评价理论,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研究的进一步丰富。该理论研究的是个人如何使用语言进行态度表达和立场构建。评价理论改变了仅仅从语气和情感来研究语言人际功能的局限,从三个方面考察语篇作者的态度的表达与传授双方的协商过程,即态度系统、级差系统和介入系统,三者又分别次系统化。
(二)态度系统
态度是评价的核心,即由心理变化导致对行为、文本或现象所做的判断,它包含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子系统。
情感指心态和情绪,涉及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并进一步分为愉快/不愉快、安全/不安全和满意/不满意三种类别。
判断是依据社会准则,对人类行为(包括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所做的评价,属于伦理学范畴。例如“正直”“伪善”“果敢”“懦弱”等都是典型的判断用语。判断进一步系统化为社会约束和社会评判,前者涉及对人类行为合法/不合法、道德/不道德等方面的判断,这一类评价是人的价值观念体系中被认可或被排斥的行为准则。社会约束又细分为诚实性和恰当性,即描述个体的诚实程度和合乎道德规范的程度。社会评判指有关社会团体对评判对象的贬低或赏识的评价,包括正常性、能力性和可靠性三个方面。
鉴赏指对“物”的正面或负面评价。此处的“物”包括客体、人工制造物、外观、表征或外界对实体的影响等,它细分为反应、构成和估价三个次类。反应指的是被评判个体吸引、打动我们的程度,构成与评价对象的细节有关,估价则涉及对语言社会意义的评价。②
二、《中国的秘密》解说词中的态度资源
(一)态度资源的分布
《中国的秘密》纪录片中共存在解说词236句,其中含有态度资源的解说词共出现72次,且态度资源的三个子系统出现的频率不尽相同(表1)。
情感 | 判断 | 鉴赏 | 总数 |
3 | 22 | 47 | 72 |
表1态度资源各子系统分布表
根据上表,《中国的秘密》解说词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态度资源是鉴赏资源,占资源总比的65.3%,判断资源则有30.6%的比例,情感资源出现频率最低。这与该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和表现方式密切相关。主持人Billie Porter通过探寻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与英国民情进行比较,总结出中国人的主流价值取向:服从、财富和婚姻。例如在《适者生存》一集中,主持人体验了军事化的“问题少年”训练营,在“红色餐厅”里品尝了一顿具有浓厚革命色彩的晚餐,与电竞迷和王思聪讨论国人沉迷游戏的成因,最后亲赴香港谈论“占中”问题。
BBC关于电竞的采访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将中国少年玩物丧志与电子竞技网游联系在一起。BBC将国人沉溺游戏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压力太大,以至于人们必须通过虚拟世界逃离现实。在评价系统中,“鉴赏”指的是对客体的正面或负面评价。在谈及中国人为何习惯于“尊重权威”、大陆和香港的政治经济问题等敏感话题以及后两集的国人婚姻观念和国内贫富差距等现实问题时,不得不在谈话以及解说词中展现出更多鉴赏资源。
(二)情感资源的分布
在态度资源的三个子系统中,情感资源出现频率最少,只有三次,分别是两个关于“愉快/不愉快”(un/happiness)的积极情感表达和一个关于“满意/不满意”(dis/satisfaction)的消极情感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情感属于心理学的反应范畴,是对客观存在的感情反应。两次积极情感资源的表现形式为“pretty honored”和“lucky fans”,分别表达主持人本人在随学生徒步马拉松后获得荣誉证书时的心理感受和主持人看到游戏迷现场感受游戏玩家竞技时的感想。消极情感资源的表现形式为“poor me”,是主持人看到组团举办婚礼时的感慨。
(三)判断资源的分布
表2表明,在判断资源中,社会评判资源出现的频率比社会约束资源高。总的来看,消极资源多于积极资源。消极资源的评价对象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于中国人沉迷于虚拟世界、人际关系冷漠且生活态度散漫的描述;二是展现中国人习惯于“逆来顺受”和“服从”,对部分话题避而不谈的态度。具体体现在“addicted to”“mesmerised”“cold”“pretty laid-back attitude”“not interested in fitting at all”和“evil of capitalism”等。
| Positive(积极) | Negative(消极) | |
Social Esteem (社会评判) | Normality(正常性) | 3 | 3 |
Capacity(能力性) | 1 | 2 | |
Tenacity(可靠性) | 4 | 4 | |
Social Sanction (社会约束) | Veracity(诚实性) | 0 | 1 |
Propriety(恰当性) | 1 | 3 | |
总数 | 9 | 13 |
表2判断资源分布表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判断资源中有不少积极判断,但这些积极判断的评价对象主要是“固定的物”而非“对人、物和现象的理解”。比如形容学校的“normal”、形容模范生的“perfect”、形容企业家的“successful”,包括主持人含有形容词的设问方式,例如“why…obedient?”等。这些积极的判断资源更趋向于一种描述性判断,对受众自身的理解不会产生较强干扰。
(四)鉴赏资源的分布
在态度资源的三个子系统中,鉴赏资源出现的频率最高。表3展示了鉴赏资源在《中国的秘密》中出现的次数。
| Positive(积极) | Negative(消极) |
Reaction(反应) | 9 | 17 |
Composition(构成) | 3 | 12 |
Valuation(估价) | 1 | 5 |
总数 | 13 | 34 |
表3鉴赏资源分布表
由表3可以明显看出,鉴赏资源中消极态度出现的频率远高于积极态度。鉴赏涉及到包括客体、人工制造物、过程、事态、形状、外观、表征手法或对客体和实体的影响。《中国的秘密》涉及到众多客观存在,从第一集含有艰苦任务和课程的私人训练营、电子竞技类网络游戏,到第二集中的婚博会、约会训练营、整形医院和各种结婚典礼,再到第三集中的打工者与上层社会之间的差异,多种多样的事态也成为鉴赏资源如此众多的原因。
鉴赏资源的三个类别中,反应资源最高,构成资源其次,估价资源出现频率最低。这三个类别的资源评价对象各有侧重。消极的反应资源包括对军事训练营严格管理的表述、对老一辈百姓生活环境压抑艰苦的表述和对通过婚博会挑选对象不赞同的表述等;消极的构成资源包含了训练营训练项目重复性和枯燥性、高考的难度、年轻人的生活压力、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加大和缺乏良好的福利制度等社会问题;消极的估价资源则表达了主持人对于私人军事训练学校、约会训练营和中国作为廉价产品出口国的态度。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鉴赏资源中的积极评价多属于主持人对于“固定客体”的修辞。例如,在积极的反应资源中,“popular”用来形容网络游戏的流行程度,“massive spectator”用来表达游戏的影响力,“palatial”用于形容整形医院的规模,“super-posh”则用于表达一天花费50万元的奢华婚礼。还有形容地点的词汇,如形容广州的“huge city”、形容海南的“beautiful”“hot destination”以及“amazing construction”。后者是对城市景观的赞美,属于描述性评价,而前者在系统语言学上看属于积极评价的语言词汇,但实际上对于这些主持人从未见过的事物的描述,从侧面表达了纪录片所要突出的思想,即这是一个和西方世界完全不同的国度。
三、评价理论中态度资源对于纪录片解说词使用的思考
通过对《中国的秘密》纪录片解说词中态度资源的解读,不难发现无论是情感系统、判断系统还是鉴赏系统,消极意义的评价总是高于积极意义的评价。虽然纪录片解说词只是属于影像表达元素之一,感染力不如画面、音响,但解说词直接参与了观众对于影像内容的价值判断,即解说词能够感染受众使其产生情绪,而这种情绪反过来又会作用于受众的行为。纪录片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纪录和审视,及其对典型人物和社会热点的报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舆论。③
在读图时代的大环境下,信息传播依靠视觉符号吸引受众注意力,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纪录片强调纪实、强调理性至上,强调的应是赋予社会生活的意义。解说词是传递意识和思想的重要载体,在以解说词为主要叙述工具的纪录片中,通过对现实、历史的转义,赋予解说以信念的旗帜,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受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持久的影响。④如今的纪录片制作者越来越清晰地发觉单纯的说教已无法统治受众的精神和思想,但解说词可以通过较为隐性的方式影响观众对传播内容的态度,以更为强势和权威的姿态来改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我们不能完全将网络上大部分观众关于《中国的秘密》的负面讨论归因于该片解说词中负面评价大于积极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纪录片的解说词在影视传播中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解说词中隐含的态度评价和价值判断势必作用于受众对于纪录片的理解与反思。在媒介环境如此复杂的时代,传统的传播关系得到颠覆,传受双方的主体间性不断增强,地位趋于平等。受众有能力对传播内容进行选择性接受,同样也会对传播内容进行选择性思考,受众的主体地位虽然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不断加强,但受众的独立思考能力一直存在。纪录片拍摄对象、内容的选取过程中的主观烙印贯穿始终,那作为后期编辑制作的解说词也应尽可能考虑平衡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赋予解说词活的灵魂。
对于纪录片而言,强调画面并不等同于对理性追求的消解,重视解说词也并不意味着评论可以干扰画面、干预生活,而是它作为影像元素参与了内容创作。创作主体的价值评判不动声色地隐含在画面中,把判断交给成熟的受众,这才是一种自然的方式。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