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地理教学论文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会经常碰到一些学生问任课老师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在你心目中排名第几?” 老师的回答是:“你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只要另起一行的话。”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的智力强项和弱项,在教学中发现使大部分学生头疼的地球地图知识一旦通过图片、音乐、视频、模拟演示、运动等方式加以展现就会吸引学生广泛的兴趣,学生中的这种现象引起了教师们的无限思考,这种现象是偶然的,还是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呢?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拨开了我们眼前的迷雾,为拓展地理教学手段,地理学习方法及教学评价方式提供了启示。
下面结合本人近几年的省市级学习培训,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一些体会.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解读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他认为:智力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制造出在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力是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他还强调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地图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
1.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要素
加德纳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九种智能要素组成.这九种要素是:(1)言语/语言智能—指听、说、读、写的能力。(2)逻辑/数学智能—指有效利用数学进行推理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4)身体/运动智能—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的能力。(5)音乐/节奏智能—指感受、辨别、内化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6)人际交往智能—指与人相处和交往,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7)自我反省智能—指认识、了解和反省自己的能力。(8)自然观察者智能—指辨别生物和自然界其他特征的敏感能力。(9)存在智能—指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
2.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现实思考
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每个人在智力方面都有强项和弱项,有各自适应的学习方式和发展倾向,而现行的考试又只能测出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能力的高低,仅以这种考试的结果来评价学生及预测学生未来成功与否是不科学的。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育出来的成功者其实只是部分能力上的成功,而不是综合智力优胜者,他们很可能在某些参与社会竞争必备的智能上是欠缺的。比如:有一个拿着大学毕业证、大学英语六级证及全国计算机二级证的人到社会上去应聘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究其原因,我们发现这位应聘者的一切证件都只能说明他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而社会竞争所必需的人际交往能力正是他所欠缺的,从而导致了他择业失败。这种结果又是谁的过错呢?如果他当初上学时就发现并重视自己在人际交往能力上的欠缺,并在教育系统内能够得到大力培养的话,这种择业时的困境就能避免出现了。我们教育的目的应在于让学生客观地看待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项,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发扬强项,发展弱项,发挥潜能,自信自由地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明白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只要另起一行的话。这就要求教育者根据教育对象在智能组合方面的多样性探索最佳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实行最大程度的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智力强项方面的潜能得到认可和发挥,一些智力弱项得到重视和发展,逐步形成各种智能的最佳组合,从而使每个学生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地理课堂教学
1.新教材的使用为我们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教材的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其选材和教育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生理需要。其中的各种体裁能满足不同智能强项学生的需要,例如,各类地图、科技、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当学生兴致勃勃地翻阅教材的时候,他们都从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这为教师的进一步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当然,有不少教师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这是因为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缺乏运用新教材所需的组织和创新能力,并且受到目前各级各类考试的束缚。这就要求教师们把教育教学的眼光放远一些,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日常教学中着力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根据教学目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顾及学生智能组合的多样性,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实现学生个体多元智能组合的最大化。
下面我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为例,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活动。
⑴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我在课堂上首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同学之间相互提出问题,互相作答。或是组织知识复习巩固类的默写,然后在互相批改,找出同学之间存在问题,并进行交换说明。既促进语言表达、交流能力,还能学会对人际关系处理。
⑵对数学—逻辑智能的培训,地球运动一节中在这方面的的实践内容很多,比如地球的自转中线速度的推算,课本中关于线速度有这样一个结论,地球表面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学生不明白结论从何而来,我提醒他们从线速度的概念出发,线速度是指地球的任一点在单位时间里走过的弧长,根据弧长公式L=圆周率×弧所对的圆心角角度×弧与圆心的距离(半径)/180,由此学生会迅速推得两地线速度的倍数关系,就是两地弧与圆心的距离(半径)的倍数关系,由三角函数又可推知r=R×纬度度数的余弦值。从而迅速获悉地球表面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地球公转中的数学—逻辑智能的培训就更多了,如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我多用启发式来循循善诱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中自己找规律、找结论,这样既进行了逻辑智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在一步一步的探寻之后的成功的喜悦会激发学生对逻辑智能培训的渴求。
⑶对空间智能的训练,本节对学生抽象的空间智能的培训内容更是得天独厚,在用平面图表达地球自转的速度的分布规律时,部分学生对立体空间的理解不能明了,我便将事先准备好的圆纸对折,然后对着学生打开,学生立即明白地球上的任意一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南北两极为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分布规律。又如我用课件动态演示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移动时,一些学生由于缺少立体感,难以理解。我便在地球仪上扣上红线和黄线以表示赤道和黄道平面在地球仪上的投影,然后以讲台为公转轨道保持地轴倾向不变,绕讲台一周。学生通过观察,便总结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往返运动的规律。
⑷身体—运动智能:我在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首先让学生在教室中指出东南西北方位,然后卷起教科书,上端对着北极星,由西向东转动卷着的课本,而后让学生各自拿起书本模仿,模仿之后在转动不变的情况下,从上端(北极)和下端(南极)观察地球自转方向,分别为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通过动手既能直观感受,更能训练手眼的协调程度。此外我在活动题观察月相的探索月相成因实践活动中,我让学生在操场分组演示,七个学生一组,一人扮太阳、一人扮地球,五人扮月球(一人动,四人固定),要求扮演地球的人注意观察不同方位的月相大小(以能观察到人脸的大小代表月相的大小)。然后在要求表示运动的月球绕地球转动(身体朝向不变),便观察到月球、地球、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引起的月相圆缺的变化。然后轮换做地球便可。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不仅身体运动智能得到提高,而且让学生懂得团结互助的作用
⑸音乐智能上面的培训,这是地理教学中的弱项,但是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仍然注意充分利用电脑这一现代化武器,在课件播放过程中尽量注重插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受音乐的熏陶。
⑹人际交往智能—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更多的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与同学相处和交往,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注意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指导,以便人际交往智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⑺自省智能:有学者认为,自知—自省智能,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人是自己生命活动的主宰。自知—自省智能决定着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支配着一个人时间、精力的分配,影响着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要成功地开发自己的各种智能,首先就要成功地开发和提高自己的自知—自省智能。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自省智能方面,我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一切资源,注意让学生去感悟,从而形成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人生理念,待人接物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对美好事业执着的追求的人格魅力。
⑺探索智能,无论是对于自然的探索,还是对于社会的探索,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我们的教学很少能让学生正真亲历其境,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智能,其实我们现在教学方式中探究模式的使用,多多少少有利于探索智能的养成。
比如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的探究,在我帮助学生弄清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之后,第一步我给出三幅图要求他们作出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的日照图,找出各自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
第二步我给出一幅图要求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任意找点画日照图。
第三步我要求将所画日照图上正午太阳高度的转绘到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上。通过不断的画图探究,最终学生很快并找点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或者简单地说,离太阳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就大;离太阳直射点远,正午太阳高度就小。
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学生的探索智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智能方面的多样性培养方面,受到学科、受到课时、受到学校现有条件的等制约。除了要求教师把多样化的活动以高效的方式整合到课堂中来之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课后时间、假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强项与弱项,注意提高、发展强项,弥补、强化某些智力弱项。以培养更为健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比如利用假期进行旅游、社会实践的活动,对学生的各项智能的培训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