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上的战争与和平 ——影片《天将雄师》的创作浅析
201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天将雄师》到《大圣归来》再到《捉妖记》,可以窥见,中国虚拟大场面大制作电影的发展前景无限。李仁港编剧并执导的《天降雄师》打响了票房争夺战的第一枪,它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的商业巨制。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表现在精良大气的现场拍摄和考究的虚拟制作方面,其主题的表达、线索的编排、演员的表演无一不彰显着该电影的精美绝伦。然而在一鸣惊人的同时,该影片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好莱坞大片的传统叙事套路里。
一、主题的把握
该片的主题非常明确,故事自始至终都在直接地宣扬一个概念——和平。和平的概念不仅由战争的残酷生发出来,也表现于影片中每个角色在内心深处对和平的信仰。由成龙饰演的西域都护霍安曾多次对不同类型的人、不同身份的人提到“和平”。这里的“和平”对霍安而言,不仅是一种维护丝绸之路的责任,更是心中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来自于霍安对自己亲手杀死妹妹的自责,对天下大同的和平日子的向往。然而,影片在对宣扬和平的语言的表达上却有些许假大空的成分。语言平铺直叙,且不断重复,类似于传销式的号子,言之无物,将和平一词在某种程度上圣化,给人以期许,带来希望而又产生遥不可及之感。所以当霍安用“存和平、共发展”来说服众人团结一心,一致对外时,这种空洞的言论与真实的自身利益相比似乎是没有多大说服力的。然而,换个角度来思考,传销式言论的力量的确也是不容忽视的。至少在电影里,霍安的“肺腑之言”确实扭转了局面,大家一致同意将他交给提比斯换取自身安全,金钱利益转为并肩作战的同仇敌忾。该部电影沿袭了成龙主演电影的一贯风格——动作中渗透幽默。影片以战争换取和平,就像霍安一边口喊“不要打了”,一边空拳撂倒一片,这对和平的诠释也是极其独特的。
二、故事的叙述
该部电影从故事本身来说没有太多的线索,剧情简单直接,拼的是演技、特技和财力。电影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西汉汉元帝年间,西域都护府大都护霍安遭手下陷害,沦为奴役期间与罗马逃命小王子相遇并化敌为友共同对敌。影片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并与国际接轨,是由成龙、约翰·库萨克、阿德里安·布洛迪、肖央、王太利等人联合主演的,美国式的黑色幽默在表演中得以展现。就剧情来说,合作不仅是因为两位英雄的惺惺相惜,也是因为利益的驱使,卢魁斯为了帮助小王子夺位,霍安为了伸冤。这使得故事站住了脚,否则真如卢魁斯所说,“我们明天就要离开了,我们极可能不会再见了,你今天交了个朋友,明天就会失去,值得吗?”切实的利益促成了合作,促进了朋友之间的深交。再从角色上来看,筷子兄弟的角色安排备受争议。在笔者看来,二人在演技上确实有些许拙劣,但因为影片遵从了好莱坞的叙事特色——在严肃的态度中渗透幽默,所以二人在故事安排、情节设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7》中,泰瑞斯·吉布森的角色与筷子兄弟类似,在故事设计上这个角色似乎无关紧要,然而每当镜头切换到他的场景时,总能博得观众一笑。在情节安排方面,正因为二人的“无能”,才让主人公占据主动权,并让其在后来的营救行动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成龙饰演的霍安也有美国式英雄主义的特点:主持正义、功成名就、美女环绕以及不时的小幽默。虽然历经波折,但仍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三、特效效果的表达
从特效效果来说,李仁港执导的《天将雄师》是当之无愧的大作。《天将雄师》的取景方面可谓考究。该片投资四亿,为营造真实场景,剧组曾跋涉4000公里前往敦煌、阿克塞等地取景,包括剧本筹备在内,历时多年完成这部航母级巨作。采访中成龙曾说:“我们拍摄的现场不是一条拍完就可以,3D团队也在边上,特效剪辑也在旁边,每拍完一条他们就得看。800多人合作,很辛苦。”辛苦的付出终有所回报,影片无论是开场对骊轩古城的卫星还原,还是在众人齐心协力完成雁门关城墙修复后3D还原的整体效果,都给人以震撼之感,用大场面大制作来形容《天将雄师》的确是恰如其分。然而一部作品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场景的宏观再现,微观的细节部分更需要团队的精益求精。有人说《天将雄师》是成龙《神话》的续作,两者都有穿越的成分,只是穿越的人物不同。其实《神话》里的穿越有因有果,而在《天将雄师》里考古只是一个索引,是一个完全独立的部分。不过,既然电影已经以字幕的形式说明本故事的立场,吴建豪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打酱油”的嫌疑。电影除了3D特效让人肃然起敬之外,38国语言(包括英语、汉语、匈安语、白戎语、南狄语、乌孙语、突厥语等)的大集合也引起了观众的勃勃兴致,而会说所有语言的霍安更成了观众膜拜和吐槽的对象。电影似乎也仅仅是秀一下,霍安每次说不同的语言都只是简单的一两个词语,在与卢魁斯对话时,霍安初期只是简单的单词往外蹦,例如“sandstorm coming(沙尘暴来了),stop fighting(不要再打下去了)”,后期在和卢魁斯、提比斯等罗马人交谈时却可以流利无障碍地交流。再如雁头,初期还需要霍安充当翻译,在合谋偷钥匙救人的关键时刻也可以顺其自然地吐出英语,前后不一致的这些细节的确让人大跌眼镜。还有将现代的塔吊与齿轮结合制成古代起重机,井井有条地进行流水线作业,利用铅垂线测量和按比例画图等也一度引发了争议。
四、军事战争的诠释
作为一部战争片,从战争角度来看,影片中表现出的军队整体素质和战术让人深思。根据心理学的倒摄抑制现象,令人印象最深的是结尾处36国军队围歼提比斯的情节。声势浩大的36国队伍在转瞬间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在这里,蛮力与秩序的较量应该是导演所要表达的,战争的取胜不单单是考验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合作能力以及战术的运用能力。在雁门关霍安兄弟们和卢魁斯军队切磋时就已经为此做好了铺垫,就个人能力来说霍安兄弟并不比卢魁斯军队里的士兵要差,整体合作能力显然是卢魁斯军队略胜一筹。所以之后36国对阵提比斯十万大军,即使在人数上不相上下,但溃败的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在战术方面,霍安与提比斯交战所用的战术是值得考究的。此处剧情分为两条线,一方面,霍安假意归顺,以得到钥匙进行营救;另一方面,他安排人员混入殷破队伍中率先发难,使用离间计,成功离间殷破与提比斯,当提比斯发现上当时则为时已晚。战术的运用让以少胜多成为可能。另外,影片中卢魁斯准备攻打雁门关时,霍安使用的空城计也是一妙计,成功扭转了局面。
此外,影片服饰道具的制作精良,36国民族服装各有千秋,为观众上演了一场盛大的民族T台秀。总之,虽然影片在剧情设计、细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从整体效果来说还是盈溢着正能量的,是中国电影向商业大片迈进的开端之作,是一部不错的大制作电影。片中所表达的民族团结、世界和平和求同存异的“主旋律”色彩,成功升华了电影的品质与格调。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