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人格培养

作者:卢晓卓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10-10人气:688

但是应试教育的大行其迈,却使语文的育人功能日益削弱。语文教学变得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轻视忽略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而忽视语文学科与社会、文化、伦理的联系。审视一下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会发现许多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做法。

1.大多数课的教学目标仍以知识为本位,重视双基,忽视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的要求。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传统的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占绝大多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个性思维得不到发展。3.对文章的解读基本照搬“教参”的说法。如对《项链》的拴释就是揭露资产阶级的虚荣思想;对《守财奴》的分析就是讽刺主人公的贪财吝音,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种做法漠视接受主体的审美体验和接受个性。4.作文教学公式化和规范化,仍以传授所谓的作文技法为主。由于作文方式均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构成,因此有人将当代学生的作文称为“三股文”。这种“三股文”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三股”,同时在内容上也“三股”:开头要点题,结尾要表几句决心、喊几句口号、弄出点微言大义。学生作文都按这样一个模式去写,使目前中学生作文显得空洞矫情,内容雷同,毫无个性。5.考试过程中的标准化试题和标准化答案。标准化试题的标准答案要求做到十分准确,而语文课本身是带有很多模糊性、多义性的东西,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是根本不能用非此即被的最简单的理性判断方式来进行判断的,而标准答案的做法完全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

为了应试升学这一极端功利的目的,语文教育陷入了支离破碎的分析和题海之中,倾尽全力去挖掘文中所谓的微言大义,一味尊崇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无视语文教育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传承文化、感悟人生、建设精神家园等方面的主要作用,于是就出现了有些学生不惜让自己的父母亲一次次“离婚”、一次次“惨死”,让自己一次次成为“孤儿”的可悲现象。现行高考制度及其统率下的语文教学严重偏离了人格培养这一思想,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沦为考试的奴隶,语文的人文价值、人文底蕴也随之流失了。有鉴于此,为了拨乱反正,我们觉得语文教学亟须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新修订的大纲,新修订的教材让我们看到了新世纪语文教育的曙光。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指出:“(对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新大纲的《教学目的》栏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盲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栏中还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迈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并把它作为一顶首要任务。新教材在选文上树立和强化“相品”意识,出现了一大批文化内涵丰宫、深厚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钱钟书、朱光潜、王力、吕叔湘、梁恩成、杨振宁、京白华、汪曾棋、余秋雨等著名学者的文章在苏教版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学者们厚重的作品、深邃的思想及其独具短力的人文情怀,尤其适合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要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就要有雄伟的人格。”同样,学生“要读出雄伟的风格,他也就要有雄伟的人格。”学习优秀作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塑造优秀人格的过程。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其实践主题最根本最集中地表现为完满人格的培养和追求。这是世界语文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也是整个世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如日本的高中语文课本在其教科书的介绍中说:这本书要教给学生如何生活,通过国语的学习了解人生的真话,使自己充分体会到人生的丰富。以便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活下去。美国的语文教育也很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格陶冶。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在社会生活、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学校要培养出桔抑丰富、道德纯洁、体魄健全的新人。这些事实表明,未来世界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将由片面强调语文教学要传授语文知识、技能、技巧,忽略儿童人格发展,转向既重视知识、能力,又重视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反思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现状,我们有必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格教育。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