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反思-历史论文
作者:朱庆文来源:原创日期:2012-05-31人气:828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过去,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省略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记诵“标准答案”。历史教学的确需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但如果不经过学生对历史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与认知过程,即没有一个丰富的思维过程,没有多种史学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真正理解。可以说,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概括,并做出自己的解释。历史教学必须使“结论与过程”相结合,那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消化,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二、教学中应当注意“时间、地点和人物”三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是具体把握史实的三个基本要素。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地点是确定史实存在位置和演化情景的纵横座标;人物是史实得以登上座标的载体。
时间,也就是“年代”是史实的纵座标。年代顺序标示着历史发展过程,是历史知识的天然系统。学生通过年表,一方面可以观察到前后史实间的因果联系和同时期各地各类史实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另一方面也较为容易地识记重要史实的年代及其先后顺序,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地点是史实的横座标,标志史实在空间的位置和移动。历史地理概念“包括历史上的古国的地域、部落、都邑、军镇的位置,各级政区范围、山川、河泽、关隘对历史的作用”。我们利用历史地图标出史实发生的地点、范围、经过的路线等,可使学生了解史实发展的形势,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并识记重要的地理方位。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人物为载体,以人系事,把枯燥无味的教材内容变成形象化的、有血有肉的、充满精神力量又迸射着情感火花的、激动人心的故事,就会使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看出是非曲直,认清事件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并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
三、教学中应当注意把握“自主探究、群体合作”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群体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已成为新课程学习方式转变的主要标志,成为新课程理念得以体现的亮点之一。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两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一是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学观无所适从。于是乎,仍然对教材奉若圣经、不加任何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使得学生“未学历史想历史、学了历史恨历史”,丝毫没有学习的兴趣、热情,没有主动探究的精神。二是对新课程的自主探究、群体合作的学习方式奉若神明,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于是乎,课堂教学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时间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自主探究不加任何引导。这样虽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却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出现了课堂教学中自由松散的局面,这两种倾向都要不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合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最佳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我们必须尊重和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集体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我国有丰富的历史典籍和历史文物。只要我们注意把握并正确处理好历史教学中的几个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历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思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相信历史课的教学,定会更加受到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二、教学中应当注意“时间、地点和人物”三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是具体把握史实的三个基本要素。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地点是确定史实存在位置和演化情景的纵横座标;人物是史实得以登上座标的载体。
时间,也就是“年代”是史实的纵座标。年代顺序标示着历史发展过程,是历史知识的天然系统。学生通过年表,一方面可以观察到前后史实间的因果联系和同时期各地各类史实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另一方面也较为容易地识记重要史实的年代及其先后顺序,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地点是史实的横座标,标志史实在空间的位置和移动。历史地理概念“包括历史上的古国的地域、部落、都邑、军镇的位置,各级政区范围、山川、河泽、关隘对历史的作用”。我们利用历史地图标出史实发生的地点、范围、经过的路线等,可使学生了解史实发展的形势,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并识记重要的地理方位。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人物为载体,以人系事,把枯燥无味的教材内容变成形象化的、有血有肉的、充满精神力量又迸射着情感火花的、激动人心的故事,就会使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看出是非曲直,认清事件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并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
三、教学中应当注意把握“自主探究、群体合作”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群体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已成为新课程学习方式转变的主要标志,成为新课程理念得以体现的亮点之一。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两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一是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学观无所适从。于是乎,仍然对教材奉若圣经、不加任何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使得学生“未学历史想历史、学了历史恨历史”,丝毫没有学习的兴趣、热情,没有主动探究的精神。二是对新课程的自主探究、群体合作的学习方式奉若神明,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于是乎,课堂教学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时间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自主探究不加任何引导。这样虽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却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出现了课堂教学中自由松散的局面,这两种倾向都要不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合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最佳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我们必须尊重和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集体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我国有丰富的历史典籍和历史文物。只要我们注意把握并正确处理好历史教学中的几个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历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思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相信历史课的教学,定会更加受到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