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亚里斯多德自制相关思想对自我修身的意义-党建论文

作者:勾瑞波来源:《党史文苑》日期:2012-06-09人气:950

亚里斯多德自制相关思想对自我修身的意义

通过对以上亚里斯多德有关自制思想的论述,我们认为他的自制相关思想对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自身德性进而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包括自我和谐)都有重大启示意义。

1不自制要受道德律令惩处

按前述,不能自制者不能控制自己的非理性欲望,或应当去为而不为。一个不自制的人往往容易为自我中心欲念所牵、不可避免地去伤害他人,而最终也会伤及自身,起码会使自己受到道德律令甚至极端情况下的牢狱之灾的惩处,故而使自身幸福感大打折扣。无论从心理学维度,还是从社会统计学等维度都证明了此理。我们以为,一个人在追求幸福之前首先应该追问自己是否配享幸福。可大胆地讲,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道德法庭,在夜深人静之时它会对我们清算。康德提出: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足以引起我们的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我们认为,康德提出的心中的道德律是他真切感受到的。如果不是发自内心,那么一个大思想家的思想将不能成为一种经典甚或永恒。康德的道德哲学之所以那样具有时空穿透力,想必更大的原因就在于他的真诚,在于他对问题的真心投入和因对问题的真心投入而达到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我们相信,每个人无论他都做过什么,最终他的心灵都会回归向善。“人之将亡,其言也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一个人的心灵向善回归往往并非延宕于将亡之时,而是随时都有可能)。固然,我们也决不能否认,《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所说到的例外:大奸大恶之人,非受良心的谴责,不受因果轮回的阈限。但我们更相信大多数人是没有那样的“福分”和资格去做大奸大恶之人的。换句话来讲,做大奸大恶之人自需“大奸大恶”的条件,比如在智力的维度要有要求,“贼是小人,智过君子”说的就是此理。当然,我们于此更要强调的是做大奸大恶要过自己的心坎。我们常人若做了伤害他人的事情会心里不安,会有佛家所讲的颠倒梦想。换句话来讲,我们常人是没有大奸大恶的心理素质,甚或说那样的 “福分”,那么我们最好就要首先培育自己自制的品质,维护自己的道德底线。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否则,在道德律令面前我们将会失去对人来讲最可宝贵的财富——心灵的自由和受其重大影响的幸福感。

2自我反省——培养自制品格、上达节制德性

上文已说过,每个人在一生中都难免会由于种种诱惑而身不由己地去做不合道义的事情,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如何作为呢?

按照佛家的思想,如果一个人做错事之后内心深处存有懊悔之意,那么证明他善根犹存。通过忏悔,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消除罪业,使自身的修养得以提升。《坛经》中有一章《忏悔品第六》专门谈及忏悔之功和忏悔之法。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往往都有苦感,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其实佛家早已总结出了人生的五厄和八苦。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然而,在痛苦面前,如果我们总是选择对问题逃避,那么痛苦将会不依不饶。前文说过,在种种欲念面前我们更多人难以总是拿捏准确,因此人生在世难免会因不自制而错做事情。但是,是否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后采取怎样的行动却是十分关键的。按照亚里斯多德前面的说法:“……放纵者都不存悔恨,因为他所做的是他选择要做的事。然而不能自制者则总是悔恨。所以前面所举出的那种困难并不是那样一种困难。相反,倒是放纵者不可救药,不能自制者则能改正。”[1](209)人难免有各种欲望,但是,一个人在去满足自己欲望时,最起码应该采取彼此不伤害的原则。按照康德话——不能把别人仅仅当作工具,而更应当作目的。但人生——恰有人坦言——非常吊诡:当我们可以选择的时候我们不知怎样选择,当我们知道怎样选择的时候,我们又没有了选择。由于年龄的限制、阅历的不足、天性善的欠缺,一些行为事后回想起来,有无限的荒唐感甚或罪恶感。因为时光不能倒转,我们多少都难免在属于自己的时空阈限中存有遗憾、悔欠甚或折磨感,为这个宇宙制造不和谐的正熵。但反过来想一想,吊诡的人生恰恰可以被看作一面镜子,当我们因不自制而被欲望恶念牵制的时候,我们决不可借口于道德运气的作祟。其实,恰恰在能够选择但又不知怎样选择的时候可以拷量、检验、印证自己的道德天性如何。我们相信,懂得向自己内心深处发问,有助于一个人自身修养的提升。我们要经常经常提醒自己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其实,只有经过了对自己不轻易宽恕的反省过程,真正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最终才更有助于一个人对别人的宽恕,也才有资格得到别人的宽恕。直到现在,自身间或也会察觉有恶念闪过——或出于嫉妒,或出于报复心理,或不知出于什么——但自己时刻警醒自己,决不能被这种恶念牵着走,否则自己一定会做错事情,做出不道德之事,但有时依然难以完全控制得住。也许,这就是自身存在着的自制和不自制两种力量的抗衡。

说道这里,不难认为自制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个人修身进而关乎自身素质的提升。可以讲,自制品格的培养是一个人步入节制等美德境界的不二法门。有这样的见解,“在亚里斯多德伦理学体系中自制仅是一种好的品质,还称不上美德。它是出于德行和恶之间的中间品质。然而自制理论在亚里斯多德伦理学中却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整个体系中起桥梁和枢纽的作用,离开了自我控制和坚持,其它一切美德都无从谈起。不能自制是应该避免的一种品质,而自制者是坚持自己的选择而没有在感情的影响下放弃的人,如果坚强的人意味着抵制能力强,而自制则意味着主宰,是比坚强更好的品质,自制是人逐渐达到节制和其他美德不可跨越的品质。”[3]至此,我们知道,自制对我们的修身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我们可以更强一点说——自制品格的培养是我们上达节制等德性的必要条件,它起到一种不可或缺的桥梁接引作用。有必要指出的是,亚里斯多德把自制看作上达德性的关键环节,但他本质上并不是禁欲主义者,他是承认人的欲望的,把欲望看作人的真实存在。比如他认为营养、性爱等与放纵和节制相关的那些肉体活动就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过度地追求快乐和逃避痛苦,那无疑就是一种放纵。

要言之,自制虽然不是一种美德,但表现为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是通向节制等美德的必要和有效通道。同时,节制相对于自制更是一种道德境界:孔夫子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是这样一种境界,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斯——无论何时,当别人问他在想什时,他能够毫不迟疑地回答出来——也是这样一种境界。笔者认为,能够达到节制境界的人,除了他们自身的天性外,与他们注重自身的修养,首先培养自制品质紧密相关。经过长时间磨砺和培养,使自制的品质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使我们的坏的欲望销声匿迹于萌芽之中,到最终甚或恶念不起以遁入节制等道德境界。那样,在逻辑上显然十分有助于使人与人之间达到一种真正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和谐境界。

参考文献

[1]亚里斯多德.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编著,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楚恒体、刘泽军.论亚里士多德自制[ J].宜宾学院学报,2008,(2)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