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采茶戏的发展及生存现状的思考-民俗文化
摘要:抚州采茶戏是抚州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我国戏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抚州采茶戏的历史回顾与特色及主要艺术特征与其它剧种的关系。引申出抚州采茶戏在数百年的流传与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人们对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相关对策,同时对抚州采茶戏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抚州采茶戏、生存
一、抚州采茶戏的概述与发展
抚州是最早出现江南戏曲的地方之一。南方戏曲,以“永嘉杂剧”(南宋时期产生在温州一带。轻柔婉转的南方曲调)为始祖,后经由移民而传入江西。清代初期,“二黄腔”开始在江浙地区出现,随后流传至鄂皖赣地区,通过各个地方艺人的二度创作,很快在全国流行起来。
抚州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剧的一支主力军,是临川地区地方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茶灯戏综合了抚州民歌的曲调素材发展而来的,茶灯戏始于明代末期,至康乾盛世时期盛行于江西抚州地区,茶灯戏使用抚州方言演唱,旋律是抚州地区的民间小调,所表现的内容是人民生活的细琐碎事,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发展迅速,影响力较大。
(一)抚州采茶戏的发展过程
1. 抚州采茶戏的初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也可叫做茶灯戏阶段。其时间主要在明末清初至清代中后期。最开始时,艺人演出还只是业余性质,他们被称为“土伶”,罗湖古戏台就是这一时期采茶戏兴盛繁荣的标志。自古以来抚州地区以茶为特产,在采茶时节妇女们在采茶时吟唱采茶山歌,同时还吸收了一定数量的民间舞蹈,在张灯时节,由幼童扮演游戏演变为茶灯戏。到清乾隆年间时,茶灯戏活动已盛行。抚州茶灯戏脱离灯彩阶段主要是因为明代末期湖北地区的外来移民进入到江西赣北、赣东等地的同时,将湖北地区的黄梅采茶戏引入到江西本地与茶灯戏相融合,其中“三脚班”形式对抚州茶灯戏体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促使抚州茶灯戏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灯彩阶段进入到“三脚班”阶段,“一旦、一丑、一坐堂”的早期三脚班形式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至清康熙、乾隆年间,抚州三脚班才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传播,借鉴了许多的民间传说题材剧目,增加了小生行当,形成正式的“三脚班”。内容多表现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情趣及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大概是在清朝末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为纠正民俗,三脚班被官府严厉查禁,戏班被解散,很多艺人被迫改学宜黄戏。这时采茶戏的演出属于公开与半公开形态虽发展缓慢但这是的采茶戏受到大剧种、大班社(抚河戏)的影响 “三脚班”形式开始向“半班”形式过渡,参与人数也发展至七、八人,同时加入了花脸、老生角色与行当,使生旦净末丑各个角色门类齐全。在伴奏乐队方面,拉弦乐器二胡、三弦,吹打乐器唢呐、竹笛的加入大大的丰富了伴奏乐器的种类,加强了乐队的在戏曲中所占有的比重。重新崛起的三角班扩展了戏剧内容和艺术形式,在乡间集镇渐趋活跃,吸引了一批其他戏剧艺人进入到“半班”演出的同时,也将其所在剧种的剧目、曲牌和唱腔带进采茶戏剧种并与之融合,抚州采茶戏发展到一个兴盛的时代,在江西地区带起了一股浪潮。抚州艺人把本地的单台调、会田调与丰城、高安丝弦班音乐“本调”、“小花调”等腔调融合在一起,演变发展出抚州地区特有的“抚调”,自此“半班”便以临川为中心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
2.抚州采茶戏的成熟时期
新中国成立,国家开始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采茶戏在这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1951年抚州地方剧团及周边各县相继成立,业余采茶剧也在乡村普及。1954年,临川举行全县业余采茶戏会演,多个业余剧团演出了《四姐反情》等数十部传统剧目后,各剧团开始对新剧目创作进行思考,抚州采茶戏的发展融入了新的剧目内容。整理上演了一大批优秀剧目,《浊浪丹心》、《龙吟虎啸》等在省地戏剧界享誉甚高。涌现出像易兰英(女)、万安安(女)、等表演艺术名家,深受抚州市民的喜爱。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光满足于去戏院或者是茶楼听戏。一些剧团、剧社通过拍摄制作抚州采茶戏影碟来达到宣传普及抚州采茶戏的目的。其拍摄的曲目有:《蠢子卖鞋》、《斑鸠接姐姐》、《蔡鸣凤辞店》等等。[5]同时一些经典曲目经过改编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2001在全国第四届艺术节上,《县官下乡》获文化部所颁全国第十一届“群星杯”金奖。
(二)主要艺术特征
1.抚州采茶戏的主要唱腔与伴奏
抚州采茶戏是个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区域性极强的地方剧种,唱词和念白都来自于抚州地区的方言俗语,诙谐幽默,带有典型抚州地区方言的特点。而唱腔则来源于抚州地区的民歌小调。抚州采茶戏的传统唱腔是专用的曲牌体腔调,在唱词的安排上一般是五字句或者七字句乐段,采用的是上下对偶的排列形式。从旋律特征来看,抚州采茶戏的旋律简洁明快,词多腔少,是典型的说唱音乐特征。演唱抚州采茶戏时,演员要以标准的抚州方言来进行演唱,男、女分腔并且都使用本嗓演唱,要求吐字清晰明了、运腔圆滑顺畅,这是抚州采茶戏的演唱标准。
下面再来关注抚州采茶戏唱腔上的分类:
①、戏曲正调是一种板腔体腔调,有三种形式。
首先是单台调,单台调是采茶戏伊始之时沿留下来的一种唱腔,这种唱腔没有男女腔之分,不过在词曲安排安排上分为四句三韵与四句两韵,旋律调式上时而是正弦,也就是徵调式;时而又在反弦,也就是宫调式上运行。
其二是本调,本调在丰城丝弦班腔调的基础上融合抚州单台调唱腔发展而来的一种唱腔形式。具有以下特点,唱腔在徵调式上运行、分为上下句;演唱时男女分腔,在板式安排上有正板、简板、哭头等多种形式。
其三是抚调,抚调是在抚州地区的会母调基础上融合了高安小花调的唱腔特点发展而来的。唱腔多在宫调式上运行,也是上下句结构,除了男女分腔之外,还增加了丑腔的部分,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板式。
②、戏曲杂调是指抚州采茶戏中三脚班小戏里面所使用的唱腔形式,这种唱腔的特点是,通常情况下戏名即是曲名。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唱腔是三脚班后期从各个剧种中吸收融合进来的“南词”、“北词”等多种唱腔形式。
2.抚州采茶戏的伴奏音乐与乐谱
抚州采茶戏的伴奏音乐根据乐器的不同组合和戏曲内容的要求,实际运用中又可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种形式。
①抚州采茶戏的文场乐器与乐谱
抚州采茶戏的文场乐器,最开始是用一把类似京二胡的土制高胡,音色粗犷、浑厚,定弦为凡字调(1=E)或小工调(1=D)。伴奏乐队的编制中高胡、二胡、三弦是三件主奏乐器,笛子、唢呐为辅助乐器,后又陆续增减使用过程中用过中胡、琵琶、笙等乐器。以下是抚州采茶戏文场的一些谱例:
夜行船:
(多用于游湖配合划船动作或者其他喜悦场合)
②抚州采茶戏的武场乐器与乐谱
武场伴奏音乐,实际上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打击乐。而作为抚州采茶戏的打击乐来说,它在伴奏时都是按照一定的曲谱进行的。这种专门曲谱,很多是从京剧吸取的,它按照一定的音乐节奏,用若干汉字或符号(称代音字)代替乐器名称组成。为便于说明问题,先将抚州采茶戏打击乐曲的代音字列举如下:
打击乐代音字
大锣:匡(独奏或大锣小锣钹齐奏)
空(大锣轻奏或大锣小锣钹轻奏)
小锣:得(小锣独奏);令(小锣轻奏)
钹:且(钹独奏或大锣钹小锣齐奏);卜(钹闷音)
鼓:答(鼓独奏);多(鼓单签弱音);崩(鼓双签同时打);八答(鼓左右签先后打);都…(鼓双签轮流打);哆罗(鼓单签小滚轮);一(表示休止);冬(堂鼓独奏);冬(堂鼓轻奏)
二、采茶戏的现状及对策
(一)现状
抚州采茶戏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的。整理、创作和上演了大量优秀的,观众喜闻乐见的剧目,涌现了一批闻名全省甚至全国的著名演员,还多次为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足迹远涉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台等地,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抚州各艺术门类中均为之最。
但是每个事物在发展的同时有好的一面,同样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抚州采茶戏现在面临的问题的有:1.剧目没有推新。社会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需要改革创新的。2.剧团减少,优秀人才流失。根据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初期抚州市有专业采茶剧团19个,市里有抚州采茶剧团,各县有专业采茶剧团,业余采茶剧团(队)不计其数。但是现在专业的采茶戏剧团只有9个。3.物资设备陈旧。现在除了抚州采茶戏剧团有自己的剧场,其它各县级的剧团每次要演出时都要租用剧场。有些地方虽有剧场但因种种原因却无法投入使用。4.戏迷年龄出现断层。据调查,喜欢抚州采茶戏的人老人占大多数,中年人有知道采茶戏的但很少有人会去欣赏采茶戏的,青少年对抚州采茶戏的了解更是寥寥可数。
(二)对策
抚州采茶戏作为抚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抚州采茶戏的形象重新在群众心中建立起来,首先应该设立关于保护抚州采茶戏的专项基金用来改善抚州及周边县采茶戏剧团的基础设施、演出设备及人才的培养。然后开始培养抚州采茶戏新人。抚州文艺学校应承担起培养地方戏人才的主要责任,由于地方戏的传承发展是个系统工程,特别是采茶戏的编剧、舞美、音乐等是特殊人才,而且十分匮乏,所以要象培养演员专业定向生那样,加紧培养一批编剧、舞美、音乐人才,以解决这种专业人才的缺乏。这时就应该借鉴安徽黄梅戏的做法注重培养培养尖子人才,推出剧种的代表人物,发挥明星效应。接着开始结合现有的教育体制,走进中小学课堂。让孩子们从小接触这些传统戏曲。让他们对抚州采茶戏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引以为豪。随后开始利用现代传媒的力量不断地对外宣传抚州采茶戏。利用电视台、电台增加播出、发展像“梨园春”这种特殊有特色的曲艺类节目推出一系列的戏曲新人。最后和其它产业结合,扩大抚州采茶戏的市场。一个东西要想让人记忆深刻就出现的频率就必须很高。
抚州采茶戏现在的主要市场是面向农村的。所以要继续加强农村市场这时就更要改善其演出设备和演出质量。还要多发展小剧场演出逐步打开城市市场。另外,笔者认为抚州还应该向河南学习。在河南有着很好的听、学、演戏曲的氛围。在抚州尽管还是有人会学习抚州采茶戏但是只限于专业的学校(剧团)或者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集聚在公园和休闲场所自学自唱。这样对抚州采茶戏文化的传承有着很大的限制。应该让一些专业人员不定期的在公和一些休闲场所无偿地教授抚州采茶戏。这样可以促进抚州人学习抚州采茶戏的积极性。
结语
新中国成立时的390多个传统戏曲剧种,到现在只剩下160多个。抚州采茶戏是我国艺术宝库的重要财富。抚州采茶戏历经400余年,一直是抚州文化中的奇葩,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抚州采茶戏得到了长足发展,继承、保护和研究、发展采茶戏是每一个抚州采茶戏爱好者的责任。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其它的艺术形式。我们应该将两者共同结合来促进抚州采茶戏的发展让其更加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形式。不应该将抚州采茶戏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丢弃。保护抚州采茶戏并将它一直延续下去是一项很艰辛的工作。希望广大抚州采茶戏的爱好者,特别是专业演员、专业研究人员更应该将抚州采茶戏的继承和发展这个艰巨的使命视为终身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抚州市志》编辑委员会.抚州市志上册[M] 南昌:高校出版社,
[2]同上
[3]苏子裕.中国戏曲声腔剧种考[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90.
[4]黄振林,等.临川地方戏剧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3:166.
[5]《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江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江西卷:下册[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 ,1999:1516.
[6]黄建荣.临川近现代文化史[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9:132.
[7]黄振林,等.舞台绝唱——临川地方戏剧精粹[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222.
[8]黄建荣高贇.抚州采茶戏发展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