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再谈“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学”问题-音乐论文

作者:董维松来源:《人民音乐》日期:2012-09-09人气:688
  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它的储藏量用无以计数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但从当下来看,我们对这笔财富还是有些忽视了,对它的发掘还很不够。这不能不令人担心!如长期这样下去,对中国音乐的繁荣与发展是很不利的!

  从历史上看,凡是重视和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人,凡是去挖掘它、学习它并研究它的人,不管你是音乐学家、作曲家还是表演艺术家,都会有大的收获,并且都能运用到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去。比如当年在延安的“五人团”,他们都是作曲家,如马可、刘炽、张鲁等。由于他们从“小鲁艺”走进了“大鲁艺”,即认真地、虚心地向民间音乐学习,向民间艺人学习,故而他们创作的作品都浸透着中国人的血液,浸透着中国的民族精神,深受中国人民大众的喜爱;再比如一些歌唱家,如郭兰英、李双江、吴雁泽等,他们长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使他们的歌唱那么有中国的韵味。还有一个例子,当年选择演唱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手时,有20多位明星大腕参加选拔,但谷建芬女士却独独选中了杨洪基,认为他唱的有味儿!后来杨洪基说,因为他曾学过京剧。再比如竹笛演奏家张维良,他是苏州人,从小住在昆曲和评弹团的大院内,不仅天天受熏陶,还特意向剧团的笛师学习昆笛的演奏,所以他创作、演奏的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江南风韵。

  这里,我想简要地提一下于会泳。他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民族音乐理论家,又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经他手创作的“样板戏”音乐,可以说个个是经典。其中既继承了传统,又发展、创新了传统。“样板戏”的许多剧目,如今还经常上演,其中很多唱段还经常被人演唱。经过“样板戏”时代的人爱听爱看,即便是现在的年轻人,听起来也十分喜欢。“样板戏”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得益于于会泳深厚的民间音乐的功底,和他对传统音乐普遍规律性的研究的结果。他所著《腔词关系研究》、《民间曲调研究》(手抄本),都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他在“上音”任民族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时,带领同事和学生们进行着有计划的、卓有成效的传统音乐研究。他本人更多的进行所谓“综合研究”,实际上就是我认为的对传统音乐进行“非程式性”的、普遍规律性的研究,而这些都应用在了他在“样板戏”创作的实践中。他这种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对我们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的传统音乐学家们、有志于创作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作曲家们,都能像他这样对传统音乐进行从个体到总体、从个别规律到共同规律的深入研究,并把这些研究成果有效地运用到创作中去(当然,音乐学本身还有对音乐的认知功能),我想,不光我们的京剧乃至戏曲发展会有光辉的前途,整个中国音乐都可能按着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音乐风范的要求去发展,于会泳的这些经验是会对我们大有裨益的!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