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联保贷款制度-经济论文
一、我国农村联保贷款的必要性
我国农村联保贷款是对于农村小额信贷支农惠农的补充制度。因此,其产生与发展对于改善我国农业发展结构是有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就信贷机制而言,我国存在农户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农户无法提供符合抵押贷款担保品等现象,从而限制了农户金融信贷市场的可能;就信贷机构而言,俗称“草根金融”的民间借贷存在担保、监管缺乏、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而其他商业贷款也缺乏支农的针对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村联保贷款应运而生。其独特的支农机制设计,在农村贷款方面较之民间信贷、其他商业贷款、小额信贷等有较大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我国农村联保贷款特点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信贷管理的规定,对农户一般的种植业、养殖业的资金需求,在一定限额内,农户申请可无需担保。超过限额的可采取农村联保。作为新型支农政策,农村联保贷款存在以下特点:
(一)联保贷款供给稳定、持续性强、覆盖面积大。自2000年来,我国农村联保贷款规模迅速扩大。获得贷款农户达到7742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2.6%,受惠农民超过3亿。由此可知,农村联保贷款制度其稳定性、持续性促进了农村信贷的投入和农村金融的发展。
(二)小组成员互保,充分利用个人信息,部分地解决了信贷风险问题。联保信贷制度以小组联保为基础,由农民自行建立贷款联保小组,由此大大降低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由图可知,农户联保信贷不良率低于农户小额信贷不良率,其对于降低信贷风险有较大的作用。
(三)管理严谨、操作规范、办理简便,服务弱势群体。有别于民间借贷、其他商业贷款。我国农村联保贷款立足服务农村,是我国支农惠农金融政策的制度之一,其管理更为严谨,办理流程便捷。
三、推行联保贷款中存在的问题
推行农户联保信贷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有效缓解了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但是作为舶来品,农村联保信贷在推行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排除最贫穷农户与无法满足部分专业农户资金需求。在推行农户联保信贷过程中,联保小组是自行建立,因此最贫穷农户往往被排除在联保小组之外,无法获得联保信贷。因农户联保信贷额度限制,部分专门农户,如种植专业户、个体工商大户等,无法获得充足资金。
(二)贷款期限较短,上浮幅度较高。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提供的联保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在利率方面,农户联保利率在人民银行公布基准利率之上上浮40%,个体工商联保信贷利率上浮50%。期限短不利于生产周期较长的农业发展,从而影响贷款的回收;利率上浮幅度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四、建议
鉴于我国农户联保贷款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提出以下建议:
(一)将最贫困农户纳入农户联保信贷范围。农村实行联保信贷制度的真正意义在于充分运用农村金融的独特性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因此,将最贫困农户纳入农户联保信贷是对我国推行农村联保信贷制度的执行和完善。在实践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降低申请门槛、引导联保小组等方式,将最贫困农户纳入到联保信贷范围之内。
(二)明确联保贷款中借款人与联保人之间的权责关系,分清责任。在订立联保贷款协议时,要清楚明确、协调借贷人与联保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确保借贷人按时、按量还款,从而降低信贷风险。
文章来源于《时代金融》杂志2012年第24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