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平河水质污染及治理问题的探讨-华章
关于太平河水质污染及治理问题的探讨
蔡智超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2010级经济类八班
王文杰 利津县环境保护局
太平河是利津县境内的主要河流,近十几年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自然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向太平河排放大量增加,致使水质越来越差。如何让太平河水质得到改善和恢复,发挥其应有作用,县委、县政府围绕这一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是距离省、市环保部门的控制目标和本县居民的用水质量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太平河水质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根据调研课题的需要,在搜集、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太平河监测断面及其全部纳污支流进行了徒步实地调查并逐一分析,根据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太平河的基本情况
太平河为潮河的支流,是一条排河,原系黄河决口溜沟,1953年疏通开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其进行了清淤和重新设计,但经过多年的运用,河道淤积严重,已严重影响了田间工程的配套,已起不到排涝治碱的作用。该河起源于利津街道大门张村,自南向北穿越县城区、利津街道、凤凰城街道和明集乡,在沾化县境内与褚官河交汇,继续下行1.2km汇入潮河,由潮河入海。河流全长26.5km,流域面积144.7 km2,其中耕地面积13万亩,设计排涝水深3.0m,排涝量29.7-63.7m3/s,防洪流量54.1-116.9 m3。沿河日受纳废水约3-4万吨。太平河沿岸影响人口数约8万人。其中利津街道段包括县建成区城镇人口约6.5万人,农田尾水涉及土地耕地面积为45105亩。太平河是县城区主要纳污河流,县城市生活污水及经济开发区内53家工业企业所排废水全部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进入太平河。
二、太平河水质污染现状
通过搜集往年大量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太平河作为全县最主要的纳污河流,河流水质受有机物污染比较严重。COD、石油类超标现象普遍,另外,由于较大一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NH3-N浓度超标较重。太平河枯水期、丰水期污染物含量变化不规律,主要原因是太平河是一条纳污河,新鲜水源补充少,个别企业仍存在废水不达标排放、不稳定排放以及污染治理设施处理能力低下甚至偷排偷放等情况。
为了解太平河的污染趋势,搜集了2005年至2011年三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形成了太平河主要污染物COD浓度变化曲线图:
从COD浓度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从2006年以来,太平河水质一直在不断改善。但是,2012年1-3月份太平河南望参桥断面COD浓度均值却达到了68mg/l。
为科学、系统的完成这项调研课题,对太平河进行了拉网式实地徒步调查。在这次调查中,共计排查太平河纳污支流38个、断面22个,取得水质样本60份,获得有效监测数据127个。具体情况见太平河纳污支流水质监测结果表和太平河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表。太平河受河流底泥影响,致使水体呈深绿色,水量较小。取得水样水质呈无色透明,有轻微异味,越往上游异味越大。汇总此次监测数据,太平河COD浓度平均值在64 mg/L左右,氨氮平均值在5 mg/L左右,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要求。
三、太平河水质污染原因分析
针对太平河水质不稳定,经常出现超标现象,调查人员经过认真排查分析,认为造成太平河超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城区雨污分排系统不完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城区津三路、津五路、利七路、利十路等管线没有实现雨污分排,开发区内53家重点企业仅有30家实现雨污分排。随着县城及经济开发区企业和人口的增多,2012年该区域废水产生量达到4-5万吨/天,污水处理厂3万吨/天的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造成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不稳定。在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外溢太平河。城区污水不能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是造成太平河超标的主要原因。
(二)太平河作为排河,生态径流量小,客水水源不足。太平河作为利津县主要排河,在承载着全县城区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情况下,又受到农业灌溉尾水和水土流失的污染。同时,作为主要补充水源的黄河是季节性河流,又地处整条河流的下游,自身水质已受到污染。太平河生态径流的不足,不能保证必要的河道生态用水,河水自净能力差。水污染严重与水资源不足,是太平河水环境的两大突出问题,并且已形成恶性循环。
(三)纳污支流多,农业面源污染较重。太平河整条河流有纳污支流38个,是利津县纳污支流较多的河流,各支流往太平河排放污水的同时,沟底淤积油污和太平河被污染底泥没有及时清除,造成了河水二次污染。多年来,对太平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缺乏有效控制,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化肥、农药、农膜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太平河造成了污染。
(四)省环保厅对太平河水质标准提速快,河流治理工程进展缓慢。2011年太平河水质要求为COD60mg/l,氨氮6mg/l,2012年要求达到五类水质标准,即COD40mg/l,氨氮2mg/l。而与之相应的配套工程污水处理厂扩建升级、河流湿地等项目却进展缓慢。
(五)对污染企业的监管还不到位。个别企业环保意识差,加之受经济利益驱动,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超标排放、偷拍偷放、恶意排污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太平河污染治理情况
2003年4月,利津县疏浚治理了太平河大桥路至利三路(即原排水沟至三里庄)段1174m,其形式采用混凝土盖板砌石墩墙护砌。2006年,疏浚治理了枣园桥至梁家庄子段2001m,其形式采用混凝土盖板砌石墩墙护砌。太平河原有一处截污分流工程,包括一座拦河闸和一条排污管线,是沾化县为阻止太平河污水进入潮河而建设的,由于管线径流较小,起不到排污作用,致使河道内常年污水积滞,造成河道及周边环境曾一度严重恶化。为此,2007年根据上级部门批准,利津县从太平河末端拦河闸处起新铺设一条雨污管线,与原有污水管线并行,将上游污水及时通过管线系统排往潮河,减少污水在太平河内滞留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和修复河道沿线生态环境的作用。2008年底,利津县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该污水处理厂投资3721.85万元,占地50亩,配套管网敷设31.6公里,采用强化型表曝氧化沟二级生化工艺,日处理能力3万立方米。根据该污水处理厂2009至2010年上半年运行数据显示,污水处理效果较好,出水略有波动,废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中的二级B排放标准的天数占90%以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极大地改善了太平河水质,其中太平桥断面和南望参桥断面水质改善程度一度曾达到70%以上。
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太平河的污染问题。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污水处理厂现有处理能力已不能完全接纳当地工业及生活污水。根据多方论证和近期规划,利津县确定将现有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改造升级。该工程位于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南侧,总投资9952.62万元,占地面积26520平方米,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均质水解调节池+前置厌氧缺氧氧化沟+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该工程在原有污水处理能力的基础上,将日处理能力3万立方米提高至日处理污水6万立方米,同时对污水处理厂实施再提高工程,到2012年底前排放标准实现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向一级A标准过渡。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缓解太平河的负荷,对太平河的改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工程正在建设中。
五、对太平河的治理建议
经过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多方面的努力,太平河水质状况日益改善,取得成绩有目共睹,但是距离山东省分年度考核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污染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仍然需要大量后续工作。为继续推进太平河的治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污水处理厂扩建升级工程建设步伐。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设备安装已完成工程量的88%,预计四月份试运行。在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前,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要满负荷运转,同时要尽量错开提水泵站排水时间,避免个别时段排水过于集中,造成污水外溢。
(二)加速太平河流域雨污分排工程建设。对于城区津三路、津五路、利七路的雨污分排工程、利十路的主管线建设工程以及开发区仍未完成雨污分排的20多家排污企业,各相关责任单位根据各自制定的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合理计划,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三)做好引水补源工作。定期冲刷河道,补充新鲜水源,增加太平河的生态自净能力。
(四)对太平河纳污支流的治理。太平河流域污染现状的形成,支流纳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这些数量庞大的支流,必须实行综合治理,治理措施可以采取支流合并,支流清淤和建设返渗吸附体等形式。
(五)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扩建升级工程实施后,出水水质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即COD50mg/l,氨氮为6mg/l,而省、市对太平河的水质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即COD40mg/l,氨氮为2mg/l.太平河水质要想实现达标排放,就必须建立河道生态自养系统。因为太平河河道多为浅切割河道,河道断面特点是浅、缓、宽,这种河道特别适合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建设人工湿地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六)成立环境执法巡查小组,严查环境违法行为。执法小组采取明察暗访、日常监察、联合执法和夜间突击检查等形式,对涉水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重点查处、打击偷排偷放、恶意倾倒等违法行为。对部分治污设施运转不正常、排污管道不规范的企业,实行限产限排。对于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从严从重处罚。
附:1、太平河纳污支流水质监测结果表
2、太平河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表
1、太平河纳污支流水质监测结果表
序 号 |
位 置 描 述 |
COD浓 度(mg/L) |
氨氮浓 度(mg/L) |
经 度 |
纬 度 |
1 |
太平河北分支口 |
63 |
4.30 |
118°10′ 51.84〃 |
37° 39′ 15.36〃 |
2 |
太平河东北分支口 |
56 |
4.66 |
118°11′ 8.22〃 |
37° 39′4.2〃 |
3 |
太平河中王参桥东支流 |
72 |
4.07 |
118°12′ 14.58〃 |
37° 38′28.62〃 |
4 |
太平河中王参桥南西分支口 |
63 |
5.26 |
118° 12′ 17.1〃 |
37° 38′ 14.22〃 |
5 |
太平河南王参村北西分支口 |
36 |
1.3 |
118° 12′ 24.18〃 |
37° 38′ 1.62〃 |
6 |
太平河南王参村北西分支口2 |
36 |
3.39 |
118° 12′ 26.64〃 |
37° 37′ 51.66〃 |
7 |
太平河南王参村北东分支口 |
41 |
2.2 |
118°12′ 26.4〃 |
37° 37′ 48〃 |
8 |
太平河南王参村西分支口 |
45 |
2.4 |
118° 12′25.26〃 |
37° 37′ 42〃 |
9 |
太平河南王参村东西分支口 |
57 |
1.9 |
118°12′ 21.06〃 |
37° 37 ′23.7〃 |
10 |
太平河南王参村东东分支口 |
65 |
2.6 |
118° 12′ 19.32 |
37° 37′ 19.26〃 |
11 |
太平河南王参村南西分支口 |
61 |
5.18 |
118° 12′ 22.68〃 |
37° 37′ 2.46〃 |
12 |
太平河南王参村南东分支口 |
62 |
5.17 |
118° 12′ 23.7〃 |
37° 37′ 0.3〃 |
13 |
太平河北张村北西分支口 |
62 |
3.97 |
118°12′ 29.82〃 |
37° 36′ 45.96〃 |
14 |
太平河北张村东分支口 |
64 |
4.00 |
118° 12′ 30.96〃 |
37° 36′ 45.42〃 |
15 |
太平河北张村西分支口 |
67 |
3.91 |
118° 12′ 38.64〃 |
37° 36′ 31.38〃 |
16 |
太平河田家村西分支口 |
67 |
4.85 |
118° 13′3.18〃 |
37° 35′ 55.62〃 |
17 |
太平河田家村东分支口 |
68 |
4.84 |
118° 13′ 4.56〃 |
37° 35′ 55.14〃 |
18 |
太平河大张村西分支口 |
103 |
4.35 |
118° 13′ 12.84〃 |
37° 35′ 40.26〃 |
19 |
太平河董家村桥南西分支口 |
96 |
3.46 |
118° 13′18.18〃 |
37° 35′ 12.36〃 |
20 |
太平河明集村桥南西分支口 |
86 |
3.37 |
118° 13′ 33.18〃 |
37° 34′ 57.96〃 |
21 |
太平河小王家村桥西北分支口 |
75 |
3.46 |
118° 13′ 51.72〃 |
37° 34′ 46.86〃 |
22 |
太平河鞠家桥南东分支口 |
68 |
4.11 |
118° 14′12.42〃 |
37° 34′ 30.12〃 |
23 |
太平河鞠家村养鸡场西分支 |
66 |
4.12 |
118° 14′ 12.48〃 |
37° 34′ 23.46〃 |
24 |
太平河东堤一村桥南东分支 |
46 |
4.87 |
118° 14′ 32.7〃 |
37° 33′ 59.4〃 |
25 |
太平河玉皇庙村北西分支口 |
31 |
5.21 |
118°14′ 35.94〃 |
37° 33′53.34〃 |
26 |
太平河玉皇庙村南3里西分支 |
24 |
4.05 |
118°15′ 11.82〃 |
37° 33′1.74〃 |
27 |
垃圾处理厂北排污口 |
45 |
1.5 |
118° 15′ 30.78〃 |
37° 32′ 43.26〃 |
28 |
垃圾处理厂南排污口 |
39 |
1.8 |
118° 15′ 36.96〃 |
37° 32′ 34.08〃 |
29 |
垃圾处理厂南东排污口 |
38 |
1.2 |
118° 15′ 42.54〃 |
37° 32′ 22.98〃 |
30 |
垃圾处理厂南西分支口 |
30 |
2.0 |
118° 15′ 47.64〃 |
37° 31′ 56.34〃 |
31 |
污水处理厂北桥南西分支口 |
120 |
13.1 |
118° 15′ 54.18〃 |
37° 31′ 54.48〃 |
32 |
污水处理厂排水口 |
33 |
2.1 |
118° 15′ 46.5〃 |
37° 31′ 47.04〃 |
33 |
太平河太平庄西分支口 |
122 |
13.4 |
118° 15′ 41.34〃 |
37° 31′ 27.3〃 |
34 |
太平河太平庄东分支口 |
123 |
13.4 |
118° 15′ 42.42〃 |
37° 31′ 26.94〃 |
35 |
污水处理厂溢流口 |
121 |
13.3 |
118° 15′ 41.34〃 |
37° 31′ 26.34〃 |
36 |
翠园湖入口 |
47 |
24.0 |
118° 15′ 39.66〃 |
37° 31′ 50.1〃 |
37 |
太平河源头西分支口 |
20 |
0.63 |
118° 15′ 42.24〃 |
37° 31′ 10.92〃 |
38 |
太平河源头东分支口 |
19 |
0.39 |
118° 15′ 44.16〃 |
37° 31′ 11.22〃 |
2、太平河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表
序号 |
位 置 描 述 |
COD浓 度(mg/L) |
氨氮浓 度(mg/L) |
经度 |
纬度 |
1 |
太平河节制阀 |
65 |
4.38 |
118°10′ 25.14〃 |
37° 39′ 41.22〃 |
2 |
太平河中王参北桥 |
69 |
4.41 |
118°11′ 45.66〃 |
37° 38′ 45〃 |
3 |
太平河中王参东桥 |
73 |
4.08 |
118°12′ 13.44〃 |
37° 38′ 28.86〃 |
4 |
太平河南王参桥 |
49 |
2.6 |
118° 12′ 24.06〃 |
37° 37′34.32〃 |
5 |
太平河北张村北引水渠 |
63 |
3.99 |
118° 12′ 29.88〃 |
37° 36′ 46.26〃 |
6 |
太平河北张村桥 |
68 |
3.92 |
118° 12′ 41.28〃 |
37° 36′ 28.68〃 |
7 |
太平河田家村桥 |
66 |
4.86 |
118° 13′ 3.54〃 |
37° 35′ 55.44〃 |
8 |
太平河大张村桥 |
104 |
4.37 |
118° 13′ 16.08〃 |
37° 35′ 35.76〃 |
9 |
太平河董家村桥 |
97 |
3.47 |
118° 13′ 18.84〃 |
37° 35′ 14.04〃 |
10 |
太平河明集村桥 |
85 |
3.39 |
118° 13′ 33.42〃 |
37° 34′ 58.56〃 |
11 |
太平河小王家村桥 |
76 |
3.65 |
118° 13′ 53.22〃 |
37° 34′ 46.02〃 |
12 |
太平河鞠家桥 |
67 |
4.10 |
118° 14′ 12.06〃 |
37° 34′ 30.72〃 |
13 |
太平河鞠家村南渡槽 |
39 |
4.05 |
118° 14′ 12.72〃 |
37° 34′ 18.54〃 |
14 |
太平河东堤四村桥 |
51 |
3.97 |
118° 14′ 27.42〃 |
37° 34′ 6.9〃 |
15 |
太平河东堤一村桥 |
47 |
4.88 |
118° 14′ 32.1〃 |
37° 33′ 59.76〃 |
16 |
太平河玉皇庙村南渡槽 |
30 |
5.51 |
118°14′ 46.14〃 |
37° 33′ 38.28〃 |
17 |
太平河玉皇庙村南3里桥 |
24 |
1.4 |
118° 15′ 12.66〃 |
37° 33′ 1.2〃 |
18 |
垃圾处理厂南桥 |
39 |
1.2 |
118°15′ 41.4〃 |
37° 32′ 24.48〃 |
19 |
污水处理厂北桥断面 |
31 |
2.1 |
118° 15′ 47.82〃 |
37° 31′ 54.36〃 |
20 |
太平庄桥 |
175 |
14.5 |
118° 15′44.16〃 |
37° 31′ 36.72〃 |
21 |
太平河闸 |
123 |
13.5 |
118° 15′ 41.7〃 |
37° 31′ 25.44〃 |
22 |
梁家桥 |
46 |
24.1 |
118° 15′ 40.14〃 |
37° 31′ 18.54〃 |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