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作者:杜少坤来源:原创日期:2013-03-09人气:904
新课程理念的数学教学,要求做到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使教学具有开放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多年实践,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积极思维活动。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不同,它具有自觉性与能动性。学习目的越明确,自觉性与能动性就越强。那么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打好数学基础,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数学基础是指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基础知识,就不可能有基本技能,如果只牢记一些定义、定理之类的基础知识,而不会用,那么这些基础知识也是无用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在伴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进行的,只有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才能逐渐由学数学到会学数学、爱学数学,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老师从新世纪的数学教育发展目标出发,调整我们的视角,树立新的观念,踏踏实实去做,一定会实现有效教育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强调数学的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索去发现数学过程中的一些结论,要相信“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数学的教学过程分为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应用解题的探索过程。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暴露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指数函数从形式上定义:形如y=ax(a>0且a≠1),对数函数却不是定义成:形如y=logax(a>0且a≠1)的函数,而是从指数函数的反函数的角度去定义,这样在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同时,也弄清了这两种函数之间的关系。同样在定理、公式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住条件和结论,让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和简单模仿,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暴露思维过程,使学生不仅懂得规律的发现过程,而且能够领会规律成立的依据。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