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艺术在当代展览中的应用及意义——艺术教育
作者:王田、李昌菊来源:原创日期:2013-05-03人气:2938
1964年被今人称为“数字化之父”的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预言:未来数字电子媒介的传播方式,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这种“数字化的生存”带来了人们生存理念的转变,互动性成为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媒体的融合,科技、文化、商业、艺术多种因素的碰撞、融汇,催生了互动艺术形式。
一、互动艺术的基本形态
探索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媒体艺术从单一的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形式走向多元化的戏剧、电影、电视以及网络与多媒体时代的互动艺术,从无声到有声,从单媒到多媒,从实景到虚拟,从被动到互动,新媒介导致了新艺术形式的诞生。人们对感官世界的最大满足无非是可以眼见、耳闻、鼻嗅、口尝、感触。当这一切都成为现实的时候,多媒体时代便来临了。这是一个沟通的时代,一个互动的时代,一个心灵对话的时代。“互动”成为最时尚的字眼,“对话”成为最流行的沟通形式。
互动艺术是以互动理念和互动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艺术类型。互动艺术追求沉浸感。“沉浸”一词最早是在1975年由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英文原称为“Flow”。沉浸是使用户进入一种共同的经验模式,在其中,使用者好像被吸引进去,意识集中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内,所有不相关的知觉与想法都被过滤掉,并且丧失自主性,只对具体目标和明确的回馈有反应,当用户完全沉浸在环境中时,在互动体验中与创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与对话。
互动艺术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艺术形态,它一方面是从传统艺术形态中衍生出来,将互动理念与互动技术融入传统艺术,使传统艺术具有互动性的特征,另一方面是由计算机生成数字化的互动艺术形态。纵观互动艺术形态,大致有以下几类:互动广告、互动影视、互动游戏、人工智能仿生互动艺术、互动音乐、移动多媒体、三维虚拟空间互动艺术、互动影像艺术、多媒体交互艺术、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互动装置艺术。
二、互动艺术在当代展览中的登场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积累,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迫切希望能找到一种媒介为越来越广泛的交流提供有效的平台,如今的展示活动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媒介形式。主题展览也更关注和突出参观者在活动中的参与、交流、体验,以及随后的受众反馈。互动艺术作为一种全新媒体,介入到当代展览中,更增添了展示设计的艺术美学传播性。
伦敦与纽约在2011年先后展示了由Demirden Design为ilio创意家具设计公司策划的“主题宴会”。ilio公司将自己展台的设计宗旨定位成与自然和谐共处,不仅体现了展位的自然和悠闲,又表现出它的时尚感。设计师特意为该展台设置了一些“树”作为装饰,让人觉得这是放置在花园里的餐桌,这也成为了ilio的品牌形象。与此同时,展位还加入新元素,如利用数码媒体技术向餐桌投射黑影,给人一种在树影下就餐的感觉,或者在餐桌上摆放花瓶,利用剪纸做出树叶形状,再次体现了亲近自然的产品设计主旨。
“crack da code”展览装置是为泰国建筑材料公司SCG所设计的项目,它是一个游戏测试装置,还是2010年设计节的一个可移动的地标。“crack da code”由22个充气管组成,充气管互相垂直,形成了树的形状。白天该装置可以遮阴挡光,黑夜它会投射出各种各样的光影。这个游戏装置是SCG公司用来测试哪一类人适合哪一类型的房间而设计的。装置上标有测试的题目,人们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答案找到对应的“树”,最后按照指示来到一间四方形的房子,而这间房子就是最适合该类人居住的房子类型。
Triad Berlin 设计公司于2010年在德国最大的娱乐公园Europa—Park Rust内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设计了名为“能源探险”的主题体验馆。GAZPROM能源体验馆的多媒体屏幕就像缎带一样围绕着整个展馆,形成3个圆形大厅,同时也巧妙地将大厅与等候区隔开。巨大的360度多媒体屏幕带动着整个展馆的气氛。该屏幕播放着数码动画,以及关于能源的重要信息。动画及环绕的立体声,并加上特效,从而使整个展馆为参观者制造出丰富的感官体验。澳大利亚赛马博物馆的数码技术加强了展品和人工品的真实感,展品联合在一起就像是在述说着一个悠长的历史故事。
三、 当代展览中互动艺术的意义
当代展示设计思想不再单一强调展品及道具的美学价值,而将重点落在陶醉的探索旅程中,毕竟创造令观众记忆深刻的东西是首要的。新鲜的交互艺术设计关联了智力上的理性和观众体验中潜在的感性,展示空间及展品通过一种新型的传播和学习体验,试图避开人们脑海中白墙的残余,来传达实验和娱乐的理念。新的设计重点也从传统的“展示设计”,通过互动艺术媒介成功转移到为参观者考虑的“体验设计”,对于信息的关注与记忆,将由观众在交互行为与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去感受,通过人类的娱乐精神、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求欲望来实现。
互动艺术迈向体验设计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人性化,设计师关注人的身体感受和心灵感悟,注重体验设计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富裕者已经不满足于物质层面的需求,他们追求的是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此时,互动艺术的人文关怀还表现在追求趣味性上,设计出来的物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要,而且还满足现代人追求轻松、幽默、愉悦的心理需求,为数字时代的人类需求增添了丰富的选择与体验。
结语
杜尚曾说,“创造的过程不是艺术家一个人完成的。”这句话表明,一件艺术作品需要观众的参与,观众以自身的角度、看法、理解来诠释艺术作品,强调观众的互动参与性。信息社会最大的技术革命就是人类对信息的接受由被动转变到主动。互动比起之前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深了艺术创作对象与客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透视当代展会设计,互动艺术的介入应用已经异彩纷呈,其人性化、体验化的特点使得主题展览更加艺术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白雪竹,李颜妮.互动艺术创新思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善本图书有限公司.现场力量——展览与舞台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3
[3]周娉.互动装置的体验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4]李光,黎黎.互动展示设计的技术与艺术[J].广州美术学院学报,2012(3)
一、互动艺术的基本形态
探索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媒体艺术从单一的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形式走向多元化的戏剧、电影、电视以及网络与多媒体时代的互动艺术,从无声到有声,从单媒到多媒,从实景到虚拟,从被动到互动,新媒介导致了新艺术形式的诞生。人们对感官世界的最大满足无非是可以眼见、耳闻、鼻嗅、口尝、感触。当这一切都成为现实的时候,多媒体时代便来临了。这是一个沟通的时代,一个互动的时代,一个心灵对话的时代。“互动”成为最时尚的字眼,“对话”成为最流行的沟通形式。
互动艺术是以互动理念和互动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艺术类型。互动艺术追求沉浸感。“沉浸”一词最早是在1975年由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英文原称为“Flow”。沉浸是使用户进入一种共同的经验模式,在其中,使用者好像被吸引进去,意识集中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内,所有不相关的知觉与想法都被过滤掉,并且丧失自主性,只对具体目标和明确的回馈有反应,当用户完全沉浸在环境中时,在互动体验中与创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与对话。
互动艺术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艺术形态,它一方面是从传统艺术形态中衍生出来,将互动理念与互动技术融入传统艺术,使传统艺术具有互动性的特征,另一方面是由计算机生成数字化的互动艺术形态。纵观互动艺术形态,大致有以下几类:互动广告、互动影视、互动游戏、人工智能仿生互动艺术、互动音乐、移动多媒体、三维虚拟空间互动艺术、互动影像艺术、多媒体交互艺术、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互动装置艺术。
二、互动艺术在当代展览中的登场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积累,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迫切希望能找到一种媒介为越来越广泛的交流提供有效的平台,如今的展示活动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媒介形式。主题展览也更关注和突出参观者在活动中的参与、交流、体验,以及随后的受众反馈。互动艺术作为一种全新媒体,介入到当代展览中,更增添了展示设计的艺术美学传播性。
伦敦与纽约在2011年先后展示了由Demirden Design为ilio创意家具设计公司策划的“主题宴会”。ilio公司将自己展台的设计宗旨定位成与自然和谐共处,不仅体现了展位的自然和悠闲,又表现出它的时尚感。设计师特意为该展台设置了一些“树”作为装饰,让人觉得这是放置在花园里的餐桌,这也成为了ilio的品牌形象。与此同时,展位还加入新元素,如利用数码媒体技术向餐桌投射黑影,给人一种在树影下就餐的感觉,或者在餐桌上摆放花瓶,利用剪纸做出树叶形状,再次体现了亲近自然的产品设计主旨。
“crack da code”展览装置是为泰国建筑材料公司SCG所设计的项目,它是一个游戏测试装置,还是2010年设计节的一个可移动的地标。“crack da code”由22个充气管组成,充气管互相垂直,形成了树的形状。白天该装置可以遮阴挡光,黑夜它会投射出各种各样的光影。这个游戏装置是SCG公司用来测试哪一类人适合哪一类型的房间而设计的。装置上标有测试的题目,人们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答案找到对应的“树”,最后按照指示来到一间四方形的房子,而这间房子就是最适合该类人居住的房子类型。
Triad Berlin 设计公司于2010年在德国最大的娱乐公园Europa—Park Rust内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设计了名为“能源探险”的主题体验馆。GAZPROM能源体验馆的多媒体屏幕就像缎带一样围绕着整个展馆,形成3个圆形大厅,同时也巧妙地将大厅与等候区隔开。巨大的360度多媒体屏幕带动着整个展馆的气氛。该屏幕播放着数码动画,以及关于能源的重要信息。动画及环绕的立体声,并加上特效,从而使整个展馆为参观者制造出丰富的感官体验。澳大利亚赛马博物馆的数码技术加强了展品和人工品的真实感,展品联合在一起就像是在述说着一个悠长的历史故事。
三、 当代展览中互动艺术的意义
当代展示设计思想不再单一强调展品及道具的美学价值,而将重点落在陶醉的探索旅程中,毕竟创造令观众记忆深刻的东西是首要的。新鲜的交互艺术设计关联了智力上的理性和观众体验中潜在的感性,展示空间及展品通过一种新型的传播和学习体验,试图避开人们脑海中白墙的残余,来传达实验和娱乐的理念。新的设计重点也从传统的“展示设计”,通过互动艺术媒介成功转移到为参观者考虑的“体验设计”,对于信息的关注与记忆,将由观众在交互行为与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去感受,通过人类的娱乐精神、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求欲望来实现。
互动艺术迈向体验设计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人性化,设计师关注人的身体感受和心灵感悟,注重体验设计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富裕者已经不满足于物质层面的需求,他们追求的是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此时,互动艺术的人文关怀还表现在追求趣味性上,设计出来的物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要,而且还满足现代人追求轻松、幽默、愉悦的心理需求,为数字时代的人类需求增添了丰富的选择与体验。
结语
杜尚曾说,“创造的过程不是艺术家一个人完成的。”这句话表明,一件艺术作品需要观众的参与,观众以自身的角度、看法、理解来诠释艺术作品,强调观众的互动参与性。信息社会最大的技术革命就是人类对信息的接受由被动转变到主动。互动比起之前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深了艺术创作对象与客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透视当代展会设计,互动艺术的介入应用已经异彩纷呈,其人性化、体验化的特点使得主题展览更加艺术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白雪竹,李颜妮.互动艺术创新思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善本图书有限公司.现场力量——展览与舞台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3
[3]周娉.互动装置的体验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4]李光,黎黎.互动展示设计的技术与艺术[J].广州美术学院学报,2012(3)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