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近代老庄学的入世精神

作者:刘固盛、刘黎明来源:原创日期:2013-07-26人气:1672

    清嘉庆以后,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与民族危机的出现,士人开始关注现实,经龚自珍、魏源等人的倡导,“夫晚清学术界之风气,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以筹边防”②,经世致用思想在道咸间终成风尚。经世致用本是中国学术的优良传统,而道咸间涌现的经世致用思潮具有新的特点,有学者指出:“与王夫之、顾炎武等人不同,魏源、路德等视野开阔的士大夫的经世致用理论已不限于儒学一隅。他们已经把先秦诸子纳入了治国安邦的理论范畴。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阐释与评价先秦诸子,使之染上了浓厚的经世致用色彩。他们的诸子学以乾嘉学术为基础,但又呈现巨大差异。他们的学术重心不是考据子书,而是开拓子书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③与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想比较,道咸间的经世致用思潮不仅仅依凭于儒学、史学,还在诸子学等其他领域表现出来。

    就老庄学而言,在道咸前的老庄学史上,借老庄阐发经世思想者也有存在,如唐末陆希声认为老子与孔子一样是主张救世的:“周之末世其几矣,于是仲尼阐五代之文,以扶其衰;老子据三皇之质,以救其乱,其揆一也。”④王安石则认为庄子思想之主旨在于矫正时弊:“昔先王之泽,至庄子之时竭矣。天下之俗,谲诈大作,质朴并散,虽世之学士大夫,未有知贵己贱物之道者也。于是弃绝乎礼乐之绪,夺攘乎利害之际,趋利而不以为辱,陨身而不以为怨,渐渍陷溺,以至乎不可救已。庄子病之,思其说以矫天下之弊而归之于正也。其心过虑,以为仁义礼乐皆

    不足以正之,故同是非、齐彼我、一利害,而以足乎心为得,此其所以矫天下之弊者也。”⑤但到了道光以后,在时代思潮的推动与影响下,老庄学表现出了比以前更加强烈的经世致用倾向,以经世思想解《老》《庄》的现象变得十分普遍,而且,这种情况不仅仅局限在道咸时期,而是在近代老庄学的发展进程中一直都有体现。

    魏源是经世致用思想的大力倡导者,其《老子本义》及所附《论老子》,都强调《老子》为救世之书:“圣人经世之书,而老子救世之书也。使生成周比户可封之时,则亦默尔已矣。”⑥“老子著书,明道救时。”⑦“老子见学术日歧,滞有溺迹,思以真常不弊之道救之。”⑧所论带有鲜明的入世色彩,体现出他对现实政治与国情的思考。这里顺便提及深得老庄精髓的曾国藩,他编著有《庄子节选》、《庄子杂钞》,与魏源不同,他治老庄的成就不是表现在对老庄文本的阐释上,而是体现于对老庄思想的实际运用中。在个人修养上,曾国藩“以庄子之道自怡”⑨,强调“立身之道以禹墨之勤俭兼老庄之静虚,庶于修己治人之术两得之矣”⑩。在应世处事方面则认为:“思古圣王制作之事,无论大小精粗,大抵皆本于平争、因势、善习、从俗、便民、救敝。非此六者,则不轻于制作也。吾曩者志事以老庄为体,禹墨为用,以不与、不遑、不称为法,若再深求六者之旨而不轻于有所兴作,则咎戾鲜矣。”B11曾国藩一生谦虚谨慎,功业辉煌,在官场又游刃有余,所有这些不能不说都与其对老庄思想的纯熟运用有关。

    到清末民初乃至整个20世纪上半叶,经世致用同样是老庄学的重要旨趣。马其昶《老子故》、《庄子故》都是影响很大的著作,其诠释本以故训为中心,但仍然带有经世之旨,如《老子故》陈宝琛序云:“班志所谓君人南面之术,其在斯乎。学说与世运相因相待,衰周暴秦而可致于文景之治,吾道且赖之为引喤,是编岂独为老氏之功臣哉!”《庄子故》李国松跋语:“是编非特为自来注《庄》者所未有,即救时之书,亦莫切于此矣。”马其昶自己也说:“老子书喜言治,非忘世者,而唐颜师古亦谓《道德》篇理国理身而已。予本斯意,采摭诸家,又颇连缀章句,而释其滞疑。”B12可以看出,马氏之作,不仅仅在于疏通老庄本旨,而且透露出对现实的关怀。孙思昉《老子政治思想概论》以西方法学、政治学理论为参照,专门阐述老子的政治学说,其视野与立论均有超越前人之处,但其著述宗旨仍然是试图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正如章太炎之序所言:“今国家之乱甚于春秋七国之间,思昉有意为国,于此得无深思之乎?余耄矣,无以佐百姓,愿来者之能任是也。”还有一位身份较特殊的研究者阮毓崧,他一生积极参与政治,兴办实业,而又深研《庄子》,其《庄子集注》自序云:“藉安予诵读之心,其或得吾说而存之,各本其好学深思之故,以知其意而会其通,因虚其心而为物外之遨游。即后身而远人间之菑害,更进则化民成俗,使人熏其德而善良焉,斯则余之厚望也。”阮毓崧初跟太虚大师在武昌佛学院学习佛法,但发现佛法不如老庄之道易入人心,便撰《庄子集注》,初意希望在乱世中借以全生避害,继而期待其注能够改善民风,拯救世道人心,这一目的被太虚赞为“菩萨之用心”B13。在开示人心、应对困苦现实方面,庄、佛有相通之处,故阮毓崧认为庄子乃佛教先驱。太虚倡人间佛教,以佛学救世,阮毓崧阐庄子深旨,用意与太虚相同。另一位深研老庄的学者胡远濬则从庄、儒相通的角度论证同样的主题,他说:“庄子救世之情与孟子同,孟子痛斥言利,庄子深讥近名,名即利也,亦即刑也。彼争名夺利者,其胸中搅扰,无一日之安,固天之戮民也。凡庄子所一视者,皆就心言。盖应迹不能无善恶,存心必不可怀荣辱,达此则心安理得,而生焉有不遂者耶?《德充符》云‘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与所谓‘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固同旨也。”B14认为庄子与孟子一样,既有对世人追逐名利的批判,又希望通过修心的途径改变世情。以研究《庄子》而闻名的刘文典,所著《庄子补正》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证《庄子》文辞,而另有深意:“是固将振叔世之民,救天下之蔽,非徒以违世,陆沉名高者也。苟世之君子,善读其书,修内圣外王之业,明六通四辟之道,使人纪民彝复存于天壤,是则余董理此书之微意也。”B15刘文典给人的印象,更多似乎是学者的洒脱,然而在这里发出如此沉痛之语,可见国运与学运相关相连。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