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老庄哲学诠释中的现实关怀——中州学刊

作者:刘固盛、刘黎明来源:原创日期:2013-07-26人气:1437
随着近代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变,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专科的方式研究老庄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下,很多学者即使从哲学的层面研治老庄,同样带有浓厚的现实关怀,例如梁启超的《老子哲学》、程辟金的《老子哲学的研究与批评》、胡哲敷的《老庄哲学》、张默生的《先秦道家哲学研究》等都是如此。试以胡哲敷《老庄哲学》为例加以说明。该书1933年完成后,蒋维乔作序说:“觉其搜罗浩博,而取材精审,凡前此假借老庄以惑世,或矫诬老庄以济其私者,皆能廓而清之,使无比附攀援之余地。盖此书不独于老庄面目,表露无遗,且以见道家全体之精神焉。”B16这是一个中肯的评价。作者能够对老庄哲学思想进行客观平实的分析,诚有助于正确认识老庄哲学的真面目。胡哲敷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诠解老庄,却同样具有明显的现实关怀精神。当然,他的论述并非简单比附,而是具有哲学分析的深度。他指出,从老庄哲学的起源来看,道家本为救世而产生;从老庄哲学的性质来看,道家属于精神文化,具有救世的功能。关于老庄道家的学术源流,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汉书·艺文志》的说法,即道家出于史官;一是《淮南子·要略》的说法,即诸子之学皆起于救时之弊。胡哲敷认为,欲明老庄哲学的源流,需要把上述两种观点调和起来看,就老子哲学来说,其渊源“应不出历史的背景与环境的要求及其个人的理想”B17。所谓历史的背景,“盖老子为周柱下史官,得遍阅远古密藏,‘历纪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故其对于事事物物都能用老吏断狱,毫不游移的态度,制成一切原理”B18。正因为老子的史官背景,使得他能够“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把天地间一切事物之理,都归纳到他的哲学见解里去。而老子哲学的形成,还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老子生当周末天下分崩离析之际,强凌弱,众暴寡,加之阶级制度森严,小民无以为生,铤而走险,在上者更繁其法令治之,情况更糟。仁义礼智,名存实亡,甚至成为恶人的幌子。“老子目睹周实衰微,直由于此,而社会纷乱,更日甚一日,而无所底止,故对当时的文物制度礼教法令,均起很大的怀疑。我们苟不审察当时的情势,而骤读老子之书,诚然要觉得他的言论未免偏激,审察了当时的情势,才晓得我们所认为偏激之处,都是补救当时的良剂。”B19此外,老子时代,天命鬼神思想已经发生动摇,老子便用自然之理取而代之,“故老子的自然哲学,自远者言,是远古社会之遗形,自近者言,则由于当时社会情状的激成”B20。至于老子个人的理想,胡哲敷指出并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小国寡民,而是“不矜不伐的道理”B21,不过,这一道理两千年来真正能够领会并加以发扬光大者,唯庄子一人。
老庄哲学性质属于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个人修为与社会信条,其言曰:
老庄之道,非一端也,概而言之,则澹泊守真,个人之修为也;为而不有,努力社会之信条也。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澹泊守真之征也;曰“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努力社会而无所取之征也。夫唯澹泊守真而能努力社会而无所取,唯努力社会而无所取,然后能得纯洁精神之快慰。B22
澹泊守真,就是远离物欲,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物物而不物于物”;为而不有,“就是要尽自己力量,为社会服务,而不责望社会的酬报”B23。胡哲敷认为,老庄哲学的这两点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他坚信,物质文明固然重要,但只有精神文化才能最终解决问题,这也是他通过分析中外形势得出的结论。当时的中国,民生凋敝,国势阽危,大家认为首要的事情就是学习和吸取西方物质文明以救国,胡哲敷指出,这样的认识无可指责,但不是最佳的办法。试看欧美列强,科学发达,国势强大,财力充足,然而就是他们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广殖民,辟市场,相劘相剂,使世界无安宁之时。再看国内的情况,数十年来,政府乱象纷呈,人民瞩望于政府,政府责望于人民,上下相望,人天尤怨。原因何在?物欲之为累耳。居高位者之贪婪,是造成社会混乱,循环革命不已的主要原因。因此,如要摆脱现实困境,还是先得从精神层面入手。精神为生之本,物质为生之具,如果舍本逐末,人类生机将息。不仅中国的危机,世界的问题都源于舍精神而重物欲。所以物质愈盛,私欲愈奢,人类之祸患愈剧烈,“必知精神存在之真趣,始能真知物质文明之价值而不受其累,实则老庄之道,于未来中国,未来世界,或未尝无小补焉”B24。
胡哲敷指出,19世纪以来,是科学技术长足进步的时期,亦是人类惨杀最激烈的阶段,对此,西方国家也开始进行反思,开始注意精神文化的价值,并把目光投向了老庄哲学。德国人雷赫完(Reichwein)所著《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交通史》之“绪论”说:“《道德经》一书,已成今世东西文化沟通之枢纽,二十世纪开幕以来,在德国翻译《道德经》出版者,已有八家之多,此其故可深长思。”德国出现“老子热”,证明了道家哲学的现代价值,也印证了精神文化胜于物质文明的观点。对于老子为而不有的精神,英国哲学家罗素十分推崇,他说,人类的本能有两种冲动:一是占有的冲动,一是创造的冲动。占有的冲动是要把某种事物据为己有,这些事物的性质是有限的,是不能相容的,所以这是不好的冲动,应该裁抑。创造的冲动正相反,是要把某种事物创造出来,公之于人,这些事物的性质是无限的,是能相容的,这种冲动发达起来,人类便日日进化,所以这是好的冲动,应该提倡。罗素拿这种哲理做依据,说老子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专提倡创造的冲动,故老子的哲学是最高尚最有益的哲学。西方哲学家对老子哲学的极大肯定,无疑是令人鼓舞的。为而不有的思想,在庄子哲学里同样具备,那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无功无名,与为而不有含义相同,“各个人都能把这三件事忘了,自然就可以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虽不弊弊焉以天下为事,天下自然各得其所”B25。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胡哲敷从哲学的角度解析老庄之真精神,其观点有超越同时代其他研究者的地方,尤其难得的是,胡氏注意到了老子所处的历史环境和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进而述及庄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由此推衍出老庄思想的现实价值与世界意义,见解深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