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世界——浅谈师幼互动中教师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
作者: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镇中心幼儿园来源:原创日期:2013-10-26人气:2612
曾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自己的五岁女儿去逛商场,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年轻的妈妈让女儿看这看那,可是女儿却拉着妈妈的裤腿嚷嚷着要回去,年轻妈妈只好蹲下来给女儿讲道理,当妈妈蹲着的时候才发现,以女儿的身高和视觉角度环顾四周,看到的全部是腿和脚,妈妈这时明白了女儿闹着回家的原因。
现代的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关爱和心灵沟通的基础上。然而许多时候,我们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当我们站着对孩子说话时,那不仅是身高上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不能沟通的距离。如果想和孩子进行和谐有效的沟通,教师首先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细心的观察、敏感的领悟与到位的反省。
一、倾听孩子的心声
学会倾听也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有必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听一听孩子们的心声。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放下架子才能获得真情,换位思考才能加深了解,板着面孔只会招来白眼。要了解孩子们的心愿,就必须改变这样一种现实状态,让“居高临下”的成人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持着平等的心情,建立平等的语境,去和孩子们交流,倾听孩子们的表达,了解他们的意愿,触摸他们的感受。例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在画春天的太阳,许多孩子都画了红彤彤的太阳,江江却画了许多种颜色的太阳和小花,有红的、绿的、黄的等,五彩缤纷,刚想让他去观察天空中的太阳,但又一想何不问问他为什么呢?于是我问“江江,你为什么画各种色彩的太阳呀?”江江认真的说“绿色的太阳把小花的叶子变绿了,红色、黄色的太阳让小花变成红色、黄色了”瞧!多好的创意呀!在孩子的眼里一切变化都是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们的真情实感。当然,在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以后,还需要认真梳理、科学分析这些诉求是不是合理,需不需要满足,能不能实现,再去和孩子沟通,尽量满足他们积极向上的要求,引导他们剔除不合理成分。因此,请蹲下您的身子,把耳朵贴近孩子的小嘴,把心贴近孩子的心灵吧。
二、细心观察孩子的活动
如果说良好的教育活动是师幼沟通的有效载体,那么观察则是实现师幼沟通的精髓。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掌握幼儿的兴趣热点、思维和学习方式的一种基本方法,教师只有在观察中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只有敏锐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情感表现、动作反应和语言交流,才能把握好恰当的时机,适当地介入,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以启发幼儿发现问题,协助幼儿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有和谐有效的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到随时观察幼儿的活动,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积极挖掘教育资源,生成幼儿喜爱的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指导策略,去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促使师幼互动更加完美。记得在一次《玩沙》活动中,孩子们自由组合一起玩沙子,有的小组一起合作铺沙子准备画沙画、有的小组一起运沙子建高山,这时,天宇发现沙子有两中颜色,一种浅黄色,一种深黄色(前天刚下过雨,沙子表面干了呈浅黄色,下面有水呈深黄色),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他找到了原因,同时他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把两种不同颜色的沙子放在一起,它们的颜色会不会改变?同伴们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这时我走过去说:“你们一起将两种沙子放在一起试一试吧”,说完我就离开了,这时天宇召集同伴分工运沙子,他们将两种颜色的沙子放在一起搅拌,发现浅色的沙子变深了,而深色的沙子颜色变浅了,孩子们非常兴奋,大声的告诉同伴:深色沙子里的水跑到浅色沙子的身体里去了。
三、敏感的领悟孩子的需求
教师要敏感到位的领悟孩子的需要,根本就在于要理解孩子.以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幼儿外在显示以及内在的行为线索,尽可能弄明白孩子行为的意义与理由,以便保证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合适的反馈,或者是给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与幼儿和谐有效的沟通交流。例如:早操活动后,孩子们排队进活动室,姗姗和翔宇动作很快,他俩回到活动室后将椅子一前一后坐在那里。姗姗高兴地扶着前面的椅子背,两人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回来的孩子纷纷响应,没等我去制止,一大排椅子已经满满地横在了我的面前,挡住了去路。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我迟疑了一下,真不忍心去破坏他们的好心情。可是,有的孩子在晃动前面的小椅子,有的孩子在推动前面小朋友的后背,这些行为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该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找来了一些“方向盘”,孩子们看见了高兴地喊着:“老师 给我!”于是,孩子们高兴地转动着方向盘,开起了汽车.我们一起边唱歌边游戏。
现代的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关爱和心灵沟通的基础上。然而许多时候,我们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当我们站着对孩子说话时,那不仅是身高上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不能沟通的距离。如果想和孩子进行和谐有效的沟通,教师首先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细心的观察、敏感的领悟与到位的反省。
一、倾听孩子的心声
学会倾听也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有必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听一听孩子们的心声。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放下架子才能获得真情,换位思考才能加深了解,板着面孔只会招来白眼。要了解孩子们的心愿,就必须改变这样一种现实状态,让“居高临下”的成人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持着平等的心情,建立平等的语境,去和孩子们交流,倾听孩子们的表达,了解他们的意愿,触摸他们的感受。例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在画春天的太阳,许多孩子都画了红彤彤的太阳,江江却画了许多种颜色的太阳和小花,有红的、绿的、黄的等,五彩缤纷,刚想让他去观察天空中的太阳,但又一想何不问问他为什么呢?于是我问“江江,你为什么画各种色彩的太阳呀?”江江认真的说“绿色的太阳把小花的叶子变绿了,红色、黄色的太阳让小花变成红色、黄色了”瞧!多好的创意呀!在孩子的眼里一切变化都是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们的真情实感。当然,在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以后,还需要认真梳理、科学分析这些诉求是不是合理,需不需要满足,能不能实现,再去和孩子沟通,尽量满足他们积极向上的要求,引导他们剔除不合理成分。因此,请蹲下您的身子,把耳朵贴近孩子的小嘴,把心贴近孩子的心灵吧。
二、细心观察孩子的活动
如果说良好的教育活动是师幼沟通的有效载体,那么观察则是实现师幼沟通的精髓。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掌握幼儿的兴趣热点、思维和学习方式的一种基本方法,教师只有在观察中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只有敏锐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情感表现、动作反应和语言交流,才能把握好恰当的时机,适当地介入,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以启发幼儿发现问题,协助幼儿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有和谐有效的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到随时观察幼儿的活动,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积极挖掘教育资源,生成幼儿喜爱的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指导策略,去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促使师幼互动更加完美。记得在一次《玩沙》活动中,孩子们自由组合一起玩沙子,有的小组一起合作铺沙子准备画沙画、有的小组一起运沙子建高山,这时,天宇发现沙子有两中颜色,一种浅黄色,一种深黄色(前天刚下过雨,沙子表面干了呈浅黄色,下面有水呈深黄色),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他找到了原因,同时他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把两种不同颜色的沙子放在一起,它们的颜色会不会改变?同伴们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这时我走过去说:“你们一起将两种沙子放在一起试一试吧”,说完我就离开了,这时天宇召集同伴分工运沙子,他们将两种颜色的沙子放在一起搅拌,发现浅色的沙子变深了,而深色的沙子颜色变浅了,孩子们非常兴奋,大声的告诉同伴:深色沙子里的水跑到浅色沙子的身体里去了。
三、敏感的领悟孩子的需求
教师要敏感到位的领悟孩子的需要,根本就在于要理解孩子.以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幼儿外在显示以及内在的行为线索,尽可能弄明白孩子行为的意义与理由,以便保证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合适的反馈,或者是给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与幼儿和谐有效的沟通交流。例如:早操活动后,孩子们排队进活动室,姗姗和翔宇动作很快,他俩回到活动室后将椅子一前一后坐在那里。姗姗高兴地扶着前面的椅子背,两人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回来的孩子纷纷响应,没等我去制止,一大排椅子已经满满地横在了我的面前,挡住了去路。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我迟疑了一下,真不忍心去破坏他们的好心情。可是,有的孩子在晃动前面的小椅子,有的孩子在推动前面小朋友的后背,这些行为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该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找来了一些“方向盘”,孩子们看见了高兴地喊着:“老师 给我!”于是,孩子们高兴地转动着方向盘,开起了汽车.我们一起边唱歌边游戏。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