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敷市历史街区保护的具体方法和理念
仓敷市的传统建筑街区中大约有500栋建筑,其中传统建筑195栋。对于传统建筑的修缮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时遵照《规划报告书》规定的三点:一、遵循专家、工匠主张的传统修缮手法;二、尊重居住者、所有者的意愿;三、重视专家、当地居民对历史街区美观的意见。政府当局的职责便在于协调这三者的关系,使修缮工作顺利完成。
传统修缮手法主要参考资料为《规划报告书》中的《精巧图形的分类与利用方法》及《修复修景技法》。目的在于运用当时的建筑手法及建筑原材料使重修后的建筑物最大限度逼近其最初形态。尊重居住者及所有者的意向是指,政府当局将借助专家的协助,在动工之前向居住者及所有者详细说明建筑物的价、意义、修缮后的积极、消极影响及补偿政策,希望他们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同意修缮。历史街区的美观指的是,修复工作并非单纯的修缮,而应认为是一种再创作,指派技艺精湛的匠人,制定确实可行的方针。
在修缮时,为了提供便于参考的实物形状和尺寸,《规划报告书》从现存的古建筑物上采集精巧图形,将其制成《图形基础年代表》。并把各图形要素绘制图样制成《仓敷河畔传统建筑群详细图集》。
具体操作细则,首先,判定建筑物的修建年代。判定有时依据确凿的证据史实,有时只能依靠专家的推测。其次,参照《图形基础年代表》找出该年代特有的建筑图形,作为修缮时参照的模子。
有《图形基础年代表》和《仓敷河畔传统建筑群详细图集》作参考,就能避免像江户时代的商店却配以虫笼窗这样的时代建筑风格混乱的情况发生。
完成事前调查,征得居民同意后,便进入正式修缮作业阶段。以仓敷现存最古老的井上家住宅的修缮为例编撰了修复方法参考书,为其他传统建筑的修缮提供技术上的参考。
修缮井上家宅时,每座建筑物需要修缮的具体位置(如主屋、内仓、门仓、土墙等)、建筑物的始建及其后修缮、破损情况、以及修缮内容(工程安排,即工程事务的基准、工程组织、记录制造等;工程的实施方法,即通则、拆卸、地基、木工、屋顶、粉刷、杂工等)等都做了详细记录。
日本的传统住宅为低层木制土墙结构,与中国的传统住宅四合院相同。木制建筑,易腐烂,翻修时容易被修建成中高层建筑。随意修缮只会制造出一些赝品、与历史街区风格完全不符的伪建筑,反而会造成混乱。因此,如果不忠实地按照传统方法进行修缮,建筑物的传统样式是无法得以复原的。
在修复仓敷传统建筑群时,明确规定修缮方法,施工时也严格遵守这一原则,成功地完成了修缮工作。例如,关于木料使用的要求。当初修建时的用料及之后修缮时的用料只要保存完好,即可再利用。其他破损、腐坏的部分用嫁接、矧材等方法修缮后再使用,修缮方法遵照负责人的指示。另外关于拆卸编组标号的规定。拆卸前先做好记载建筑物平面状况的顺序牌,在此基础之上制作号码牌,固定于每个拆卸部分。瓦、石板尽量用透明水性油漆标明编号,金属器具用号码牌。
这些规定在实际修缮时被要求严格遵守。如照片2—3所示,1978年大桥家住宅被评为日本国家重要文化遗产。在修缮时,几处木料腐坏部分用嫁接、矧材等方法修复。拆卸之前,在石板上标明了编号,尽可能使用建筑物原来的材料,还原建筑物传统样式,最大限度地复原了建筑物的本来面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