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我在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总结了几点个人看法和读者共同探讨。
一、重视文章的写作背景
让学生了解作者与要讲读文章相关的生活经历,同时要掌握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想办法把学生变成作者。一篇好的文章是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和对周围世界的经历和感悟创作的,不了解作者的经历,特别是与要阅读文章的相关经历,就不能透彻理解文章。阅读教学是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词意解读,然后进行意义的重新构建和综合。这一互动过程不仅激活了学生的社会知识、已有的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文章,并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的一味讲读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在阅读中让学生变成“作者”而不是旁观者。
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之前,我先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是作者回忆他为了拯救国家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当时的日本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中国又是个贫穷落后的弱国,作者在日本留学受到日本“爱国青年”的歧视,是藤野先生帮助了我,理解了我。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如果有位老师在你无助的时候帮助了你,又让你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你会怎么样?”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学依据,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所以,要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就要淡化教参和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问设计要有开放的意识。在开课之初,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如在《宋定伯捉鬼》的教学中提问: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宋定伯”还是“鬼”?你是喜欢“宋定伯”还是喜欢“鬼”?
2.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