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满族说部在戏剧舞台的拆解与重构

作者:田雨默 李可心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2-01-24人气:752

作为满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的吉林省长白山,千百年来温柔孕育着满族及其先祖地繁衍生息,也在历史长河中沉淀出了满族说部厚重的文化内涵。从天地伊始、氏族聚离;到部落兴衰、英雄赞歌,满族说部无疑是在映射着一个民族和其文化发展的曲曲折折。如何在新时代下更好的传承满族说部,如何进一步保护并发扬好这份难得的文化瑰宝,并将此充分应用于戏剧教育方向,是需要广大文化工作者给予重视和探索的话题。

一、新时期下满族说部传承发展的桎梏和方向

满族说部是以口耳相传,无固定文本拘束的这种特殊模式传世,其表现形式最初是以讲唱为主的,满族创世神话以及史诗类作品《恩切布库》《天宫大战》《乌布西奔妈妈》《西林安班玛发》都属于讲唱类作品。但是长久以来,这种模式受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以及说部传承人的相继谢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满族说部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掣肘。

2006年5月,满族说部被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开始了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问世。这是满族说部第一次有了系统的文本支撑,这也是吉林省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成果。但是如何让这历经千百年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满族说部走进寻常百姓家,在人民群众中获得更多的认同感,成为了满族说部面临的新问题。做好传承的基础是做好有效地传播,我们需要在其传播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上赋予更多的戏剧性和张力,透过满族说部的精神内核传递出多维度的立体感和表现性。将满族说部搬到戏剧舞台上进行二度创作,这是从语言艺术向综合艺术的转换,也是将文化传承方式进行新形式转化的重要手段,能够将满族说部文化价值最大化的展现。

艺术形式之间的转换早已成为多数艺术家们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不仅仅只是将文学作品改编成戏剧、电影这样普遍,也包含着将建筑艺术赋予了文学的浪漫,将音乐艺术赋予了影像的情怀等等。人们记住的除了艺术的本体之外,更让人流连忘返的是他们背后的故事。满族说部这样的精神符号需要被补给新的艺术养分。戏剧舞台的包容性和其自身具备的表现的宽度使满族说部有了可以绽放的有机土壤。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在《空的空间》里有这样的一段表述:“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地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这段话已经将戏剧剖析的足够坦白和清晰,满族说部的艺术体量和内容跨度恰恰需要这个空荡的舞台去赋予新的意义。

艺术形式的转化对于文化传承不失为一种创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要始终保持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统一和对立都是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其二者在谋求新的发展方向之余必须要持协同。在未来戏剧教学过程中,在艺术形式转换下,将其大力实行创新教学,落地成体系,通过精巧安排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戏剧舞台,鼓励和引导学生加强文化艺术的戏剧创新,兼收并蓄各类文化精华,将民族文化之光发扬光大,将民族文化“活的灵魂”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结合时代完成多方位转型与新的延伸和发展,达到真正的文化的活态传承目的。

二、满族说部在戏剧舞台的拆解与重构

(一)深入挖掘主人公形象,捕捉大众的痛点

有人物存在的艺术作品就会有对其进行的形象塑造,不具备具体形象化的描述会显得空洞和单薄,戏剧更是如此。戏剧是需要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和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满族说部中出现了众多神的形象,在这些被尊崇的神的寓意背后,可以捕捉到更多的人性的光辉和伟岸,在光辉和伟岸的交织下所产生的戏剧性完全可以更好的在戏剧舞台上进行呈现,这不亚于任何艺术形式的改编,甚至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更具说服力。

以《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系列中的《乌布西奔妈妈》为例,这个故事讲述了在部落时代一位英雄的女萨满为氏族部落呕心沥血,最终统一东海诸部的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开篇从神话的体系中引出了乌布西奔妈妈非凡的出场,从平息战乱保部族平安到以仁爱心感召他部归顺,再到率部族探海东征寻找太阳升起的地方,最终魂陨海上。字句间无不体现着满族先民对乌布西奔妈妈的赞美与歌颂。这足以支撑一位民族英雄的艺术形象矗立在戏剧舞台之上。她的感性仁爱、她的骁勇善战、她的勇于探索、她为部族人民谋福祉之心无不穿过千百年历史的沟壑纵横长久地影响着满族的世世代代,这也与我们当下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不谋而合。这样的形象是被大众所接受的,经过戏剧文学的再创作和戏剧表演的艺术加工所凝结成的舞台形象也是令人动容的。

文章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产物,哪怕是《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也不例外,作者主观感情的透露与表达、其中塑造的人物作为象征性地存在,或许是真真切切存在过的现实,这些都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文素养精神。于此通过戏剧舞台展现科班浮夸文字,在戏剧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在观赏中领略人物的魅力。当文化跨形式进行拆解与重构,我们往往不会忽略它原生的文化价值和人物形象,恰恰相反,这种形式转换下的传承使经典更加经典,鲜明的形象更加鲜明。戏剧教育给原生文化赋予了更加厚重、多层次的意义。

(二)在满族说部固有的程式中完成突破

1.文化的突破

满族说部最初是用满语讲述,清末期间改为满汉夹杂的讲述形式,是口语化和满族先民独特的民族符号交错下的文化产物,这个特性使其在戏剧舞台上赋予了更多意向化地表达。如果对满族的历史文化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看懂戏剧中的抽象阐释,大众观看中带着疑问是很难消化内容的。所以尽可能地在服饰、动作、习俗、精神等必要的满族文化意向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戏剧教育者要融入自己的创作思考,将一些重要的环节用白话或其他更清晰明了的表现形式交代清楚。只有不被满族说部固有的文化程式所禁锢,进行良性的创新与改编,满族说部文化才可以站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才可以得到更加深刻的传承。

这样一种艺术形式转换下的“跨文化”戏剧教育实属不易,戏剧舞台的呈现意在将语言之争上持融合的立场。当然,“满人”应有“满文”,但又不斥汉文,也显示是出其卓越的史识和独立性。著作者作为汉文化的“他者”,将其与汉文化者共同交流,致力优质的戏剧舞台表达,体现的仍是满族说部叙述的自我主体性,而这种主体性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其内在精神与在固有的模式中寻求创新突破的思想一致。这种取舍与好尚,反映的是两种立场互为补充和相互借鉴的平和姿态,既以满族说部为主导,又吸收汉文化部分,戏剧教育者所创作出的戏剧舞台,要显示出各居一端不同的中间姿态,成为文化的和居者和融汇者,成为一个跨文化现象的标本。这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跨文化”传承,也是一项难得的文化传承研究项目。

2.技术的突破

在满族说部的文本中多数是以讲述者的视角进行的表达,其中有环境的表述、有人物的描绘、也有神话、万物生灵的刻画,是需要在剧本创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内容捕捉,哪些内容是可以在戏剧舞台上实现的,哪些是可以依托多媒体技术在戏剧舞台上实现的,这要求创作者做好甄别。如果能将多媒体技术在满族说部的戏剧舞台上进行应用,就一定可以使戏剧舞台更具张力。再以《乌布西奔妈妈》为例,在《创世歌》一篇中,关于乌布西奔妈妈的出世前有这样一段描述:“雷声里,一只金色的巨鹰,从天而唳。鹰爪紧抱着一颗白如明镜的鸟卵‘乌莫罕’。巨鹰在山川盘旋数周,将白卵‘乌莫罕’抛地,顿时耀眼的光芒闪聚。这光芒迅即将雪岩融化出一汪清水”。这段描述如果单单通过戏剧表演或者舞台道具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但如果进行艺术形式转换,将其运用戏剧教育进行技术的突破,比如将舞台的布景与多媒体投影相结合,以舞台为载体,在演出进程中,营造出似真似幻的空间感,使剧情的推进展开更具说服力。也令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观感,从而收获更多的受众,完成文化的活态传承。

生动活泼的舞台效果是需要多媒体技术进行支撑的,这种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为满族说部在舞台上的呈现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当然这也势必会带来关于“现代技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是否会破坏文化中本原的情感体验”的讨论,笔者认为,文化是兼容并包的,两者有效地融合,在融合的基础之上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与创新,在尊重文化的前提下,更好地丰富语言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完美嫁接,才能使满族说部的独特魅力与智慧最大程度上的绽放。

3.历史文本的激活

满族说部系列丛书的内容与文化蕴涵都极为丰富,对于人才培养更是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以戏剧舞台赋予新的呈现,有助于摆脱宏大历史文献的束缚,使得“历史文本”原本具有的多种含义得以表达。就如《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为例,这一说部没有依照往循环宏大历史的既定框架,而是通过有条不紊的娓娓叙述,将人们带入一个真实的、多元的、充满鲜活细节的历史场域,进而敞开各种边缘性历史记忆,通过戏剧舞台具象化,将 “历史本文”原本具有的多种对话关系及多种含义呈现在人们面前,或者明确一点可以说是将所遮蔽的很少深入初级的矛盾问题显示出来,使今人得以直面这些问题,对历史及其文化意义深远且深邃。甚至可以说,在多重历史语境的孕育中,满族说部已经蓄积成为一个意义增值的文本。

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和制度来充分发挥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在艺术形式转换的前提下在戏剧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效益,从而进行更具活性、创新性、生动性、深刻性、科技性的文化传承,让满族文化在戏剧舞台绽放新的活力,重塑文化传承新形式。在艺术形式转换下,构建“以文育人”“戏剧形式文化传承”的新局面,让满族说部在戏剧舞台上传递欣欣向荣的传承力量;焕发生机勃勃的传承活力,在艺术转换下,实现多种形式文化的共存与发展。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