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浅谈幼小衔接领域下幼儿创意舞蹈审美素养形成案略研究 ——以深圳市航星大班幼儿舞蹈教育课程为例

作者:周僡娴来源:《尚舞》日期:2024-04-19人气:41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主要指课程内容、学习习惯、常规要求的衔接,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根据幼儿在过渡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节奏和机体能力的变化是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任务。舞蹈教育是以身体为媒介的艺术,也是认知情绪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中提到的创意舞蹈最早出自鲁道夫·冯·拉班的“教育舞蹈”思想,是对“教育舞蹈”思想的实践。可见,创意舞蹈的意义正是在于开启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符合开展幼儿舞蹈教育的实际需要。幼儿舞蹈教学应该立足幼儿实际生活,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形成案略去促进审美素养的达成。 

一、1.发现美育,提升审美

1.1产生

在现阶段,许多艺术教育有了成型的教学模式,在舞蹈活动中会忽略幼儿的自主意识,将教师的主观意识强加于幼儿身上,导致幼儿只会刻板的做专业性舞蹈动作,缺失了动作的美感和灵动性。幼儿对审美的感受是纯粹对欣赏美好事物的感知出发的,在过程中加以自己的想象,转而进行自我情绪的表达。所以,舞蹈教学应当立足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幼小衔接阶段,引导幼儿围绕事物展开赏析,以此进行艺术审美的熏陶,激发幼儿对美的发现与感受,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

1.2启发

以兴趣为始,辅以科学的训练方式有利于美育的发现和教育目的的达成。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掌握自身形体美的基本形态,确立舞蹈艺术的审美意识,更应充分发挥舞蹈美的功能。教师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激情和创造力,增加审美认识。现代舞理论家、教育家鲁道夫·拉班独创的拉班舞谱是迄今为止最为实用的三大舞蹈记谱法之一。这个以科学为依据的记谱法就像一个严谨的公式,从地面平面图、路线、步态、脚位、空中步态、空间测量、空间、方向、关系等要素记录了人体运动从开始到结束的三维立体动作全过程。本文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模仿教师舞蹈动作和单一的动作联系转化为内在训练,结合拉班创意教育舞蹈理念,引导幼儿对脑海中生活化的事物大胆想象,并进行艺术化的表达。结合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加以幼儿直接经验为基础,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审美方式,且基于幼儿的直观感受,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我感受空间。

2.激活想象,训练思维

2.1形成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中,幼儿普遍存在审美意识薄弱等问题,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时候只会说:“美!好看!”却说不出哪里美、哪里好看。在音乐播放过程中无法将所感受到的情绪通过肢体行为表现出来,且在教师引导过程中部分学生会感到惊慌或呆滞。因此,在衔接过程当中,除了基础身体形态练习外,可以通过播放舞蹈影像作品和经典儿歌的形式带动幼儿增加审美认知;在着装上穿专业舞蹈服、束发、穿舞蹈鞋等潜移默化的告知课堂规则;通过树立榜样作为引领,让幼儿影响幼儿,从而达成一种双向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式多途径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教学应当始终将审美意识与孩子的成长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更好的促进儿童的意识行为与道德培养的增长。例如,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将课程内容声图并茂的展示出来,激发幼儿对舞蹈动作美的欣赏和感受,进而尝试了解整部作品的情绪表达。在情绪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我情绪,在逐步增加特定的舞蹈动作,丰富其情感表达,从教育目的和形式上一点一滴渗透到幼儿的思想意识中,进而完成幼小衔接阶段舞蹈艺术方面的合理过渡。

2.2教育途径
2.2.1打破惯性思维

灵活运用教育手段及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舞蹈审美情趣。教师除了充分创造学习条件和机会外,还需根据人在幼儿阶段的身体和心理特点调整符合该阶段的教学方式。幼儿的关注力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根据年龄段划分时长,大班幼儿的集中注意力时长大致在15-20分钟,所以在活动中不适合过长的舞蹈学习,且不宜在练习中加入过于复杂的舞蹈动作。在活动中,应当先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可以通过身体律动的方式表达所感受到的音乐节奏,在此基础上引入简单舞蹈动作的练习。尝试打破幼儿惯有的套路性和惯性思维方式,结合拉班舞谱的动作理论对一些要素进行单一思维训练,例如通过集体舞蹈、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幼儿协同配合能力;习惯以双手作为动作引领点变成通过下肢步伐变动(跳格子、直曲线等方法)带着上肢动作跟随音乐节奏随之运动。而原有的教学方式是在平面空间内教师跳什么,幼儿就跟随教师模仿动作,它实际上显得较为刻板,听到音乐就明白先做什么动作,导致幼儿失去了对肢体动作、音乐情绪的自我理解,在表演中缺少了灵动性和自在性。因此,以拉班创意教育舞蹈理念去打破惯性思想是有必要的。
  2.2.2以游戏促导向
  教学中以游戏作为活动导向,观察和模仿教师或小伙伴的肢体动作,诱使其共同探讨,同时创设健康积极地审美教育环境,使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幼儿逐一突破障碍,尝试跳、不怕跳、乐于跳,趣味掌握基本舞蹈动作技能,并激发幼儿思维想象,使审美欲望、创作欲望迸发而出。 

3.创意设计策略

3.1科学选择生活经验题材作为舞蹈动作元素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幼儿的一日生活也需要根据生活经验进行,通过对于日常生活中细微事物的持续观察,转化为创造性的身体训练,舞蹈教学亦需要遵守这一原则。幼儿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教师不能将思维限制在功能室的空间训练上,在教学中引入即兴舞蹈用来开发肢体语言和舞感是有必要的。即兴舞蹈的角色代入训练是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它不仅能开发幼儿潜能,使幼儿爱模仿的天性不断从原有的认识基础上打破想象并加以创造,还能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提升幼儿舞感,增强幼儿对事物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它不会框定以哪种舞种来表现,给人一种即刻进行时的愉悦感,即兴舞蹈的表现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给你音乐就开始跳,一种是给你定一个主题再给一段音乐结合跳,生活中前者是占大多数的,后者用于舞蹈比赛或专业舞蹈生训练较多。对于前者,笔者更加倾向于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感知并敢于展现自己。笔者曾经以“五一劳动节”作为主题,通过节日引导幼儿认识中国传统节日,初步懂得劳动是件光荣的事,使幼儿初步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在开始部分的导入环节,笔者发现小朋友们能想到做什么事情是劳动的行为,却不知如何表现出来,往往展示出嘴巴说了但身体行为没跟上的空白感、滞后感,笔者猜测是因为幼儿没把自己所看到的在脑子里产生联想所以导致身体的“慢半拍”,且有趣的是男孩子往往比女孩子更羞于表达,所以在基础部分通过做家务的照片让幼儿们谈谈在家或在幼儿园参加有关劳动的事,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分享在劳动过程中的趣事,随尔引发孩子们的激烈的讨论。通过实际生活经验使脑海中产生了事物的联想,抓住了“劳动节”的主题,渐渐的发现幼儿们不仅分享的欲望很强烈,模仿的欲望也愈发热烈,甚至开始边说边“做起家务活”来。由此,引入角色代入游戏,选择劳动时的肢体动作加以规范,比如擦窗户的动作可发展为舞蹈动作盘腕,拖地的动作发展为舞蹈步伐碎步走、小步跑等进行肢体训练。在后期训练中可再配与轻松欢快的音乐,尝试理解音乐带来的感觉,联合主题,用肢体配合音乐一起诠释,表现出的感染力更强烈。笔者通过集体游戏的方式假设大家在一个大场景,场景的东西可以自由幻想,幼儿们自由选择一个工具伙伴一起创设美丽的环境,活动的最后幼儿呈现出快乐、苦恼、手忙脚乱的情景,甚至有的男孩子干的热火朝天,原来他把它想象成巨大美丽的城堡,要爱护环境保护好它呢。由此即兴舞蹈是创意舞蹈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的选择生活经验作为主题教学,会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对于后者,它需要积累一定的舞蹈功底,先给你一段音乐,可以是节奏感强的、节奏舒缓的,可以是开心的、悲伤的、先扬后抑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可以用慢动作表现出悲伤,可以用轻快的步伐表现开心,这一个层面是需要用情绪加以肢体语言结合意境去带来认同感。 

3.2音乐与舞蹈结合

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渗透于日常生活中。音乐可带动肢体与情感产生联结,肢体动作的轻重通常受音乐节奏的影响,同时也是幼儿对音乐情绪理解的直观反应。音乐是舞蹈艺术的最佳伴侣,音乐的旋律性、节奏感、力度和色彩,音乐的气势、律动和它传递出的音乐张力每时每刻都在激动着人的心灵,并对舞蹈艺术有着极大的启示和诱导作用音乐与舞蹈交相辉映、相互融洽、相互渗透,上述所说的即兴舞蹈运用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更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激发幼儿对舞蹈的表现欲,可以更加轻松愉悦地去跳舞和跳自己喜欢的舞,运用节奏感较舒缓的音乐能表现出松弛、悲伤的氛围。那么,当好的音乐运用到作品中,呈现的效果更显“事半功倍”,“好”的意思是音乐能融入到作品中,起到点睛的作用,舞蹈加音乐是1+1>2的关系。例如以元旦节为主题,选择喜庆的音乐会让幼儿感受到浓浓欢乐的节日氛围,通过感受喜庆的音乐,幼儿脸上的微笑和肢体动作都会显得更加活力四射。笔者曾在大班毕业典礼中,对大班舞蹈队幼儿排练舞蹈剧目《一年级》,一开始幼儿对升班的情绪无感,不理解什么叫一年级,在排练作品时常常会出现动作做不到位,表现力、感染力不够的情况。笔者通过让幼儿带着问题回家询问哥哥姐姐上小学的感受、样子、心情等,多听音乐并理解歌词内容,增强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将踏上小学生活有所了解后,随即从中选择一些特定的主题动作(背书包、举手回答等规范性动作)去表达上小学的秩序感、变化感及兴奋的情绪,歌词的节拍、幼儿的舞蹈肢体和情绪状态相结合,使得剧目作品的还原度、表演性更佳。

3.3转化教学策略思路

在航星幼儿园2021秋季学年教学计划中,大班幼儿安排了一周7次课程,总学时达到112节。前期一个月面对零基础的幼儿以芭蕾基训为主配合儿歌律动的形式,树立课堂规则意识和正确的身体体态,实践发现幼儿对单一体态训练显得不感兴趣,枯燥的训练模式使得大部分幼儿的课堂注意力转移,导致幼儿对舞蹈课的初步印象就是无感、乏味,仅在前两周有较好的训练效果,80%的幼儿懂得规则意识,20%的幼儿时而遵守时而忘记。针对注意力不集中、单一传统的模式等问题,思考教学策略,笔者在园所教学部的支持下,在后期及时调整了教学模式,用趣味游戏活动训练规则意识,联结拉班舞谱以三线谱表为根本的记录体系,可以结合数据的记录、读取以及符号系统的还原等辅助训练者找到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拉班结构舞谱重视表演者个人舞蹈站位以及个人动作表现、欲望、取向动态等方面。结合舞蹈作品鉴赏环节,在教育理念加持下引导孩子,通过观察中发现原本站在后排不敢跳舞的幼儿,会默默的往前靠,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舞蹈见解,注意力越来越集中,不仅调动了幼儿们的积极性,还主动参与舞蹈作品排练,特别是男孩子们,相比之下从认为无趣枯燥的舞蹈、课堂参与度较低,逐渐转变成对趣味性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师幼之间的互动率变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也提升了。拉班舞谱的教育训练体系能打开幼儿思维,促发对美的欣赏及思维碰撞,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家长对舞蹈课的认可度也变高了,在多重引导下,幼儿明白了舞动的意义,提升了审美意识,在学期末毕业典礼上,大班幼儿的作品排练表演度大大提高,孩子们乐在其中。          

4.结语

综上所述,创意舞蹈课程可以帮助幼儿在舞蹈学习中产生更多的想法,引导幼儿通过肢体语言去表达所思所想,进而更好地推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审美素养的形成。

幼儿的直接经验来源于生活,艺术的来源也源自于生活,创意舞蹈思维有利于开发幼儿潜在的智能,提高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回归于生活去探索创造更多的可能性,重新认识事物,建立关系,降低加于孩子身上的成年人的思维,给予幼儿更多发声的机会,引导他们运用感官的整体、全方位的去纯粹的自我表达。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