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庄园持续维护和开发的目的及意义
饶氏庄园的地理概况
饶氏庄园建于清末民国初年,是丹江口市境内已发现保存最完好的典型清末民初古民居。三座庄园间距不过1.5公里,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虽然比不上曹雪芹笔下大观园,却不乏庭院深深的清幽自在。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几座隐藏在青山碧水间的院落,回味一段家族兴衰的往事,让人唏嘘、感叹。探究三座庄园是哪一年建成的,还真的很费一番心思。最古老的一座,据当地人说可能在清朝嘉庆年间,第二座可能在清朝咸丰年间,第三座也就是我们通常最先见到的清末庄园,它兴建于1911年(辛亥年,宣统三年),耗时十年(1921年)才建成。庄园位于海拔600米的半山腰,背倚青山,前浸水畈,于古松翠竹的掩映之中,斜阳的氤氲之下愈显静谧神秘。整座庄园由40余间房屋组成,座西北朝东南,分为南北两个院落,均为三合院组成,庄园建筑群布局依山就势,错落有致。
饶氏庄园的整体布局及建筑风格
饶氏庄园内各栋单体建筑均为砖木结构,砖混木梁架结构。整个建筑由正门—前庭院—天井—中厅—后庭院—天井—后厅及南北配房组成,共有房屋42间,采用清式营造技术,整座建筑雕梁画栋,其精工木雕古代人物传说故事等组图众多,木雕艺术水平高超,令人赞叹。
大门两侧的石刻雕花,寓意花开富贵,平平安安,自正门起,依次为垂花门、屏门、侧门,最后为正门。正门上按当地的风俗,雕装有成双成对的吉祥物,寓意门当、户对。正门里边雕有蝙蝠、山水、寿桃等,寓意“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二主大门前设五步阶,意为“五子登科”。二主大门正中高门槛,意为官低不入;跨过高门槛,进议事厅,又叫接客大厅,后为正房,大厅两边为厢房(据后人说做书房画室之用)。大厅上方横梁材质为越南运来的黄花梨,梁下撑拱由浙江木雕匠人通雕而成,图案内容取材左为麒麟衔鱼,右为狮抛绣球,价值连城是镇园之宝。
正厅的天井地砖有八十八块,寓意发财。由方砖和圆形浮雕组成,方代表地,圆代表天,寓意天圆地方、顶天立地。四周房梁则浮雕手法,嫦娥奔月、孔子讲学、桃园三结义、梁祝十八相送、三关图、十八学士登瀛洲、刘海砍礁、三山岔口故事、赴京赶考等神话、历史与传说,雕工精美,栩栩如生。
正厅后是主人套间居室、下人房。室外柱子透雕“福禄寿”图案,取吉祥用意。庄园附属建筑是高约十米的四层塔楼,也就是炮楼,顶层外围木质回廊高悬环绕,供当时兵丁站岗巡视用。旁边小花园已荒废,泥糊的院墙与周围的青砖灰瓦风格迥异。侧边的房檐形式有人字型、弓月型和马头墙,融合了我国中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三种建筑风格。房顶脊砖雕有龙头莲花,象征富贵,古色古香。
在这座建筑面积超过1200多平方米的庄园中,石木雕刻包罗万象,极为考究,所选材料均为当地上乘银杏。从木雕的手法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线雕、隐雕、浮雕、混雕、通雕(也称透雕或镂雕)。雕刻题材广泛,寓意祥和,或圆或浮,多处镂空,立体感极强,鬼斧神工,技艺精湛,集民俗民艺于一体,为清代建筑装饰“纤细繁密"风格典范,堪称鄂西北古建筑的文化瑰宝,对研究鄂西北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和建筑装饰艺术有着巨大的科学价值。
饶氏庄园持续维护和开发的目的及意义
1、解读汉水流域散落在民间村落山水间的亟待保护的古建筑,让人们感受古建筑艺术映射的人文精神文化的同时,也引人思考汉水流域民间文化元素、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为十堰作为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在汉水文化城市带交流中凸显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提供学术资源支持。
2、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着独特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随着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传统村落撤并、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出现。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远远跟不上日益提高的经济水平,一座座摇摇欲坠的百年老屋被看做是落后老土的“破房子”;一块块雕刻精美的石墩石条被荒废在家门口,不少老百姓还嫌它们占地方,有些已经被外地客商低价收走;还有那些被高效现代化农耕机械所替代的传统农耕工具,一些甚至被农民们当柴火烧掉了……传统文化正触目惊心的流失。这正就急需我们强化保护开发意识,加强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
饶式清末庄园中碉楼的顶层一根主立柱上方穿凿十根梁枋,交叉迭搁,这种建筑结构与著名的武当山太子坡五云楼内一柱十二梁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它的建筑装饰比较集中地运用了清代传统的雕刻手法与技艺,是研究清末建筑雕刻技艺难得的实物资料。庄园内除建筑技术和装饰艺术外,地区性的民风、民俗也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传统村落的灵魂。我们在对古民居建筑本身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要和民居积极沟通交流,收集整理没有正规文献记载仅靠村民口口相传的史料,以挖掘传承和发扬其非物质的历史文化价值。
3、打造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响应扶贫政策。
近年来,浪河镇狠抓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机遇,加强保护和挖掘本土特色饮食文化、庄园文化、道茶文化、红色文化,全力打造“文化大镇”,努力实现文化崛起和群众的精神脱贫。目前,浪河镇的均陶手工制作工艺和神仙叶手工制作工艺已经成功申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除了加大保护力度和宣传力度以外,也在积极培养传承人。培育文化认同感,实现精神脱贫。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没有文化的依托,没有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物质生活再丰厚,也不过是一个精神上的贫者,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要彻底摆脱贫困,首先要做到精神脱贫,提高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动性,打破部分群众“等、要、靠”思想。浪河镇将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做成文化墙,引导群众树立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决心和勇气。
饶氏庄园维护和发展的实施方法初探
1、少干预。饶氏庄园的地基、结构为砖木混搭,较为稳固,木头、石料、墙砖、泥灰等均用料考究,耐腐耐磨,不到万不得一,不修补;
2、用古法古料。地基加固,结构增强,材料更换均需选配原始古建筑材料,应继承和运用传统工艺,探索古法,进行制砖泥料、制坯工艺、烧成方法,按当时当地的生产水平、工艺手段和审美观点进行复制、修补;
3、应多法并举。饶氏庄园雕工精美,用料考究,所用材料较复杂,砖、木、石、泥等均有,墙砖、石雕等可采用嵌补、注浆等方法进行加固;屋梁、木雕等可用透明漆、桐油等防腐、防火、防虫材料进行处理维护,增加耐腐性;
4、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邀请古建筑修复维护专家定期进行检查,提出修复、维护以及管理方案,对游客加强监管;增配供电、监控、报警系统、以及必要的消防设施,减少火灾、雨雪等自然风化的损害。
5、避免原生态系统的破坏,将环境的污染减到最低值。生态旅游的环境包含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在内的复合环境系统,需在旅游环境承载能力内去做方案,以免造成古建筑美学价值的损减。
6、庄园周围禁止建设污染环境对生态环境有害的设施和项目。其他配套设施和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庄园周边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设施和防止流失、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结语
在古建筑维护和开发领域,浪河镇饶氏庄园的维护和开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自然灾害破坏、建筑耐久性安全、资金、技术支持等方面若干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实施需要逐步深入、研究探索、透彻理解,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让古民居变成商业展馆。我们在建设新农村时要体现“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大力保护和发展古村落、古民居,才能留住鄂西北山区独有自然景和传承数百年的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等人文底蕴,才能守住武当山丹江水、乡愁记忆、秦楚文化和精神的根。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