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水处理过程出水水质稀疏鲁棒建模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生态污染的加剧, 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污水处理可有效缓解水资源匮乏问题并且减少环境污染[1-2].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3], 其利用微生物菌群的生物特性, 通过硝化、反硝化等生物化学反应, 对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进行分解和氧化, 从而使得污水得到净化, 达到排放标准.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工艺示意图如图1所示, 污水首先经过格栅间去除较大体积的固体污染物, 然后通过进水泵的作用进入初沉池, 去除大部分固体悬浮物. 经过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化反应池, 生化反应池是活性污泥法的核心环节, 分为厌氧区和好氧区两个部分. 在厌氧区, 利用厌氧菌的无氧呼吸完成反硝化反应, 可以将污水中的硝态氮还原成氮气释放出来; 在好氧区, 通过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成硝酸盐, 回流到厌氧区进行反硝化反应使有机物被降解. 最后, 经过生化池处理的出水流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 上层清水从出水口排出进行消毒处理, 以使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而下层沉淀后的污泥一部分继续回流到生化池中, 另一部分污泥与初沉池的污泥混合经过浓缩、消化、脱水等处理后回收利用.
污水处理是一个具有复杂生化反应的非线性、大滞后、强耦合典型流程工业系统, 包含诸多重要的生产数据, 现场操作人员会利用工业数据对某些特别关注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测, 从而调控整个生产过程, 最终实现稳定生产的目标[4-6]. 目前,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被广泛关注的指标为出水的水质指标, 主要包括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化学需氧量(Chemistry oxygen demand, COD)和总悬浮物(Total suspended solid, TSS). 污水水质指标不仅是用来衡量污水处理过程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 还可以反映过程内部的具体状态变化. 因此, 对水质指标进行实时准确地测量可以为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提供操作参考. 然而, 污水处理过程受进水流量、微生物种群、溶解氧浓度、PH值等的影响, 使得整体过程反应机理极其复杂, 内部环境恶劣, 难以进行水质指标的实时在线直接检测, 通常需要进行离线检验. 然而离线检验的时滞会严重影响污水处理操作的实效, 并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6]. 所以建立准确的水质指标估计模型来反映当前水质情况和预期的水质指标变化, 进而为污水处理过程的操作与优化提供重要指导.
目前常见的水质指标建模方法包括机理建模和数据驱动建模两种. 机理建模需要对整体工艺机理有着深入了解, 并在满足一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 依据大量的专家知识才能够建立. 正是因为这些假设条件和人为经验的限制, 使得机理模型的实际应用精度极低, 实用性差. 与机理建模方法不同, 数据驱动建模不需要先验知识和各种假设条件, 只需借助于机器学习、统计学习等智能算法主动学习输入输出样本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 就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建模精度. 随着工业过程各种数据可用性的提高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增强, 数据驱动水质指标智能建模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关文献先后提出了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建模方法[7-8]、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建模方法[9-10]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等水质指标建模方法[2, 6, 11-12]. 尤其以ANNs为代表的数据驱动建模技术已经成为了水质建模的主要方法. 文献[2]使用前馈神经网络建立出水氨氮和总氮浓度的预测模型, 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模型精度. 文献[6]提出了一种基于类脑模块化神经网络的关键出水参数软测量方法, 通过模拟大脑皮层模块化分区结构, 构建软测量子模型对各水质指标进行同步测量. 虽然利用ANNs建立水质指标模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常规ANNs建模算法普遍存在过拟合、易陷入局部极小的问题, 并且基于批学习的网络权值和偏差迭代算法容易造成模型训练时间长、收敛速度慢的系列问题[13].
近十年来, 随机权神经网络[14] (Random vector functional-link networks, RVFLNs)利用简单易实现的网络结构, 改善了现有ANNs建模普遍存在的收敛速度慢、泛化能力不强、实用性差的问题, 大大提高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RVFLNs的建模原理是在给定训练范围内随机选取输入权值和隐含层偏置, 通过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 LS)估计求得隐含层和输出层之间的权值. 与传统ANNs相比, RVFLNs可以获得更快的训练速度和可接受的精度. 此外, RVFLNs的万能逼近能力在理论上也得到了证明[15-18]. 因此, 基于RVFLNs的数据驱动质量建模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污水处理过程中. 文献[19]采用基于智能算法优化网络参数的RVFLNs实现了BOD的在线软测量. 文献[20]提出了一种选择性集成RVFLNs水质指标建模方法, 并应用到某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测量, 有效解决了传统ANNs水质模型测量精度低、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但是, 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 受检测仪表等装置的故障等不可避免的影响, 测量数据中经常存在各种各样的离群点, 即由于人为或设备故障而产生的远离其他大部分样本的极大值或极小值[13, 21]. 同时, RVFLNs在实际应用中, 隐含层矩阵会因为隐含层参数的选取不当造成多重共线性问题, 即隐含层矩阵的列向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使得LS估计失效[22]. 为此, 有学者提出用PLS代替LS估计求解输出权值, 并将这种网络结构称为偏最小二乘随机权神经网络(PLS-RVFLNs)[22]. 虽然PLS-RVFLNs可以不受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但是PLS在计算时用到了隐含层矩阵的所有列, 并且没有考虑离群点的影响, 导致利用PLS-RVFLNs进行建模的水质模型精度不高且计算效率较低. 综上, 由于实际污水处理过程的复杂动态特性和RVFLNs的结构特点, 多重共线性和离群点问题必然存在, 基本的RVFLNs和PLS-RVFLNs模型不能为现场操作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指导.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偏最小二乘(Sparse partial least squares, SPLS)和Schweppe型广义M估计(Generalized M-estimation, GM-estimation)的RVFLNs稀疏鲁棒建模方法(GM-SPLS-RVFLNs), 并用于污水处理过程的出水水质指标的在线鲁棒估计. 与现有鲁棒估计方法相比, 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稀疏性, 可以自主地选择与输出变量相关的隐含层变量, 有效地提高模型的计算效率. 同时, 所提模型不仅考虑输入输出样本均含有离群点的情况, 而且还考虑了输入输出样本离群点之间的相互影响, 可以增强模型在遇到离群数据时的泛化能力. 最后, 进行建模仿真实验, 并和其他几种建模算法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当输入输出数据均含有离群点时, 本文方法不仅具有更高的模型精度, 而且可以解决常规RVFLNs水质指标模型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1. 稀疏鲁棒建模策略
为保证污水处理厂持续、稳定、高效运行, 对污水处理的出水水质指标进行实时检测及评估至关重要[6]. 常用的水质指标有化学性指标BOD、COD和物理性指标TSS等. BOD是指水中能够分解的有机物完全氧化分解所需要的溶解氧量. CO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 水中的有机物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所需要的氧气量. BOD和COD这两个水质指标都需要进行水质化验才可以获取, 通常化验的过程会花费较长的时间, 导致后续操作得不到保障. 物理性指标TSS是指水中不可过滤的悬浮物, 是用来检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过滤效果好坏的指标, 由于污水处理过程的环境特性, TSS的含量不易直接测量[23].
为了实现对关键水质指标BOD、COD和TSS进行在线估计或预测, 基于随机权神经网络(RVFLNs)的智能建模与稳健估计等技术, 建立多元水质指标非线性自回归(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exogenous, NARX)模型. 基本RVFLNs建模时, 输入层通过激活函数的作用映射到隐含层特征空间, 而其训练过程可以看成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的线性回归问题, 回归系数就是输出权值. 基本RVFLNs在求解输出权值时, 采用的是最小二乘(LS)估计. 众所周知, 当数据满足高斯−马尔柯夫定理的假设条件时, LS估计是最佳的线性无偏估计. 然而, 污水处理等众多实际工业过程的运行数据往往不满足高斯−马尔科夫定理的基本假设, 使得LS估计出现多重共线性和鲁棒性差的问题. 为此, 本文提出一种稀疏鲁棒建模方法, 建模思路及要点如下:
1)多重共线性的存在经常会导致利用LS估计求解的回归系数产生病态解, 致使模型的输出权值不稳定, 不利于水质指标模型的建立. 为了解决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本文提出采用稀疏偏最小二乘(SPLS)求解模型的输出权值. SPLS是偏最小二乘(PLS)的稀疏版本, 继承了PLS可以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和可以实现高维数据降维的优点, 同时在求解过程中可以进行变量选择与约简, 直接将影响较小的变量所对应的回归系数压缩为0, 进而增强了模型的可解释性和计算精度.
2)为了提高模型在遇到同时含输入输出离群点数据时的泛化能力, 本文进一步采用Schweppe型广义M估计对模型的鲁棒性能进行改进. Schweppe型广义M估计是稳健估计理论中较为常用的统计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考虑离群点与大多数样本点之间的关系, 而且还充分考虑模型输入输出样本离群点之间的关系, 可以对离群点进行合理处理, 降低离群点在建模过程的建模权重, 有效减小离群点对建模过程的干扰, 进而提高水质指标模型的泛化能力.
2. 稀疏鲁棒建模算法
2.1 基本RVFLNs
Pao和Takefuji于1992年首次提出随机权神经网络(RVFLNs)[14-18], 其最大特点是输入层权值和隐含层偏置在特定范围内随机选取, 输出权值由Moore-Penrose广义逆矩阵和最小二乘(LS)估计计算得出. 因此, RVFLNs与基于梯度的学习算法不同, 不需要事先设定过多参数, 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使算法收敛. RVFLNs凭借训练速度快、泛化能力强、较少的人为干预、便于实现在线学习的优点使其在实际系统回归、分类等建模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13, 19-22].
给定
(1) |
式中,
RVFLNs学习目标是使模型输出
(2) |
用矩阵表示为:
(3) |
式中,
一般来说, 训练集的样本数会远大于隐含层节点数, 此时
(4) |
式中,
2.2 稳健估计
实际工业数据中会包含大量的离群点, 这些离群点既包含输入样本的离群点, 又包含输出样本的离群点, 直接导致水质指标估计模型的失效. 当样本数据含有离群点时, 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稳健估计方法来避免离群点的影响, 得出正常数据情况下的最佳估计值. 因此, 借助稳健估计方法来提高模型的鲁棒性, 最常用稳健估计方法为M估计[24]. 对于给定数据集
(5) |
式中,
利用LS估计求解回归系数
(6) |
若
(7) |
式中,
令
(8) |
此时式(7)变为:
(9) |
式中,
为了能够计算输入样本的建模权重, 需要将M估计方程(9)改写成如下形式:
(10) |
式中,
2.3 GM-SPLS-RVFLNs稀疏鲁棒建模算法
2.3.1 SPLS-RVFLNs
RVFLNs的输入权值和隐含层偏置在一定范围内任意选取之后, 其训练过程就可以转化为隐含层矩阵
对于
(11) |
式中,
(12) |
式中,
最后, 推出最终隐含层矩阵和输出矩阵之间的SPLS回归模型如下:
(13) |
式中,
注 1. SPLS能够从输入变量集与输出变量集中分别提取出方差变化最大的潜变量, 同时在满足一定正交性和归一化约束的条件下保证输入输出变量集潜变量之间协方差最大, 之后利用提取出来的潜变量进行回归求解, 具体的SPLS求解公式如式(12)所示. 由于提取的潜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并可最大程度地保留原输入输出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因此可以有效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对数据建模的不利影响.
2.3.2 GM-SPLS-RVFLNs
SPLS-RVFLNs的输出权值由SPLS进行求解, 当输入输出数据中存在离群点时, SPLS的计算效果会受到影响, 使SPLS-RVFLNs模型的建模精度变差. 作为稳健估计技术的一种, 广义M估计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建模精度, 其通过对输入输出数据包含的离群点进行降权处理, 使模型的估计值接近正常模式下的最佳估计值. 但是, 如果不考虑与输入样本异常值相应的输出样本对大部分数据的拟合情况, 任何对输入样本数据的降权处理都不会有效[26]. 为此, Schweppe型广义M估计考虑了输入输出样本异常值与大部分数据之间的拟合关系, 只有当残差较大并且输入样本是离群点的时候, 才会进行降权处理, 因此可更准确地识别并处理离群点. 综上, 为了减小离群点对SPLS-RVFLNs模型造成的不良影响, 利用Schweppe型广义M估计(GM-estimation)对SPLS-RVFLNs进行鲁棒性改进, 提出一种新型的RVFLNs稀疏鲁棒建模算法(GM-SPLS-RVFLNs).
首先, 利用SPLS对SPLS-RVFLNs的输出权值
(14) |
式中, r为残差.
其次, 为了能够降低离群点对SPLS-RVFLNs的影响, 利用下式计算输入样本的建模权重:
(15) |
式中,
(16) |
简单来讲,
为了同时考虑每个样本点在输入输出方向都异常的情况, 采用Schweppe型广义M估计, 其输出样本建模权重不仅用到了残差, 还用到了输入样本的建模权重, 计算公式如下:
(17) |
式中,
(18) |
式中, median(·)是中位数函数.
稳健估计的权函数有多种选择, 如Hampel权函数、Tukey双权法权函数、Andrew正弦法权函数等[24]. 一个好的权函数不但会影响模型的鲁棒性能, 而且还会影响模型的计算效率. 一般来说, 理想的权函数通常需要满足这样的性质: 当样本数据在分布中心时, 每个样本被给予相同的权重; 当样本数据越靠近分布两端时, 其权重越小.
本文首先利用Fair权函数计算输入样本的建模权重. Fair权函数通过选取适当的调谐参数
(19) |
建模权重利用标准化残差进行计算, 如果标准化残差较小, 说明此时的样本点不是离群点. Fair权函数计算得到的权重则接近1, 保留了其在建模过程中的权重. 如果标准化残差较大则说明此时的输出样本点是离群点, 通过Fair权函数的作用会使得其权重接近零, 达到了降低离群点建模权重的目的.
然后, 利用Huber权函数计算输出样本的建模权重. Huber权函数设置了参数范围, 超过这一范围的样本点被给予较小的权重, 超过越多, 其权重越小; 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样本点, 代表是正常数据, 直接让建模权重为1. Huber权函数的表达式如下:
(20) |
式中,
最后, 输入输出建模权重都确定之后, 可以对隐含层矩阵
(21) |
利用加权后的隐含层矩阵
2.4 算法实现步骤
所提GM-SPLS-RVFLNs算法的主要建模过程及实现步骤总结如下:
1)给定数据集
2)根据式(14)进行SPLS计算, 得到输出权值矩阵
3)根据式(15)和式(19)计算隐含层矩阵潜变量
4)根据式(18)计算残差
5)根据式(21)计算加权后的隐层矩阵
3. 数据实验
3.1 模型建立
本文利用BSM1 (Benchmark simulation model NO.1)[3]污水处理基准仿真平台进行数据仿真实验. BSM1基准仿真平台是由国际水质协会和欧盟科学技术合作组织合作开发, 能够方便调整各种控制策略以得到较优的实施方案. 并且对于不同的控制方法, 还能利用相同的性能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BSM1模型的结构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相近, 由生化池和二沉池两大部分组成. 此外, 本文鲁棒建模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地模拟不同比例离群点存在的真实工业数据情况, 在BSM1数据中人为加入了不同比例输入输出样本离群点. 通过分析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可以得到出水质量与固体悬浮物的数量以及各种有机物的含量直接相关. 因此, 利用BOD、COD和TSS这3个常用的水质指标作为建模输出变量
确定模型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后, 接下来需要确定模型的参数. 基本RVFLNs需要确定的参数有输入权值
3.2 数据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能够全面地验证所提算法的鲁棒性能, 在BSM1建模数据基础上增加两类不同的离群数据集. 第一类数据集用来测试所提算法对只有输出样本离群点时的建模效果; 第二类数据集用来测试所提算法对输入输出样本均含离群点时的数据建模适用性.
首先, 第一类数据集是在限定离群点最大幅值的情况下, 比较所提算法对输出样本包含不同比例离群点时的预测精度. 从建模数据中随机挑选间隔为5%、比例依次为0%, 5%, 10%, ···, 50%的样本点
(22) |
式中,
其次, 第二类数据集是在限定离群点最大幅值的情况下, 比较所提算法针对输入输出样本均包含不同比例离群点时的预测精度. 输出样本的离群点设计方法与第一组数据集的设计方法一致, 输入样本从建模数据中随机挑选间隔为10%、比例依次为5%, 15%, 25%, 35%的样本点
(23) |
式中,
为了验证所提GM-SPLS-RVFLNs方法对水质指标的建模效果, 将其与基本RVFLNs、基于M估计的鲁棒随机权神经网络(Robust RVFLNs)[13]和采用鲁棒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robust M-regression, PRM)[30]进行输出权值求解的随机权神经网络(PRM RVFLNs)进行比较, 如图3 ~ 7所示. 四种方法都使用相同网络参数设置: 激活函数均为Sigmoid函数, 隐层节点数
从图3 ~ 7的箱形图可以看出, 当输入输出样本均无离群点或离群点比例较小时, RVFLNs和Robust RVFLNs的水质指标估计效果相当, 但是两种方法都没有PRM RVFLNs和所提GM-SPLS-RVFLNs方法的估计精度高, 原因在于这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隐含层矩阵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导致模型的输出权值产生病态解, 进而造成模型的预测误差较大. PRM RVFLNs虽然利用PLS减小了多重共线性的干扰, 但是其精度也没有所提方法高, 因为所提方法利用稀疏偏最小二乘筛选了对模型有用的变量, 提高了模型的精度. 同时, 随着离群点比例的增加, 基本RVFLNs的水质指标模型因缺乏鲁棒性, 预测精度明显下降. 而Robust RVFLNs模型利用M估计增强了模型的鲁棒性, 精度好于RVFLNs模型. 但是M估计只是针对输出样本的离群点进行降权处理, 不能同时抵挡来自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离群点, 所以当输入样本含有离群点时, 模型崩溃, 预测精度比较低. PRM RVFLNs对输入和输出样本都利用了M估计确定建模权重, 因此预测效果比Robust RVFLNs略好一些, 但是效果没有GM-SPLS-RVFLNs明显. 只有所提GM-SPLS-RVFLNs水质指标模型利用广义M估计充分考虑了输入输出样本之间的关系, 并且根据隐含层向量在空间的位置和标准化残差大小分别确定输入输出样本的建模权重, 使得模型具有更高的鲁棒性, 更低的建模误差.
一个好的鲁棒模型要求在实际模型与理想分布模型差别微小时, 受离群点的影响较小, 接近正确估值, 更重要的是要求实际模型与理想分布模型差别较大时, 估计值也不会受大量离群点的破坏性影响, 依然能够得到接近正常模式下的正确估计[13]. 因此观察输入输出样本离群点比例均为25%的多元水质指标建模与估计效果. 图8为输入输出样本均含25%离群点时的曲线拟合情况, 可以看出本文所提方法的建模效果最好, 能够对水质指标进行准确估计, 并且估计趋势与实际数据基本一致. 图9为输入输出样本均含25%离群点时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散点图, 可见GM-SPLS-RVFLNs的估计值比其他方法更接近实际值. 图10为输入输出样本均含25%离群点时的不同方法水质指标测试误差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分布曲线, 可以看出所提GM-SPLS-RVFLNs的误差PDF分布曲线呈现出又瘦又高的高斯分布形状, 并且整体与 “0” 纵轴基本重合, 表明所提方法的估计误差在概率意义上的均值为0, 即利用所提方法建立的水质指标模型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比较小.
由于在离群数据建模时, 模型鲁棒性好, 建模精度就高, 反之会存在较大的建模误差. 为此, 进一步采用常见的建模误差性能指标对几种水质指标建模方法的估计误差进行直观比较, 如表2所示. 对于均方根误差(RMSE)指标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指标而言, 其数值越小, 说明模型的数据拟合能力越好, 因而模型估计性能越优良, 且对于离群数据的鲁棒性能越高. 而对于R平方指标而言, 其数值越接近1, 说明模型拟合数据的能力越强, 可以对水质指标进行准确估计, 且对于离群数据的鲁棒性越好. 通过表2各项性能指标数据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本文所提GM-SPLS-RVFLNs水质指标建模方法的鲁棒性和预测精度最高.
最后, 为了验证所提算法的水质参数模型的稀疏性, 利用输出权值中所含 “0” 的个数进行比较. 由于PRM RVFLNs模型是在RVFLNs的基础上改进的, 并没有进行稀疏化处理, 所以PRM RVFLNs模型与RVFLNs模型的稀疏性一样, 因此本文只比较PRM RVFLNs、Robust RVFLNs和GM-SPLS-RVFLNs模型的稀疏性, 结果如图11所示. 可以看出, 所提GM-SPLS-RVFLNs模型的输出权值中含 “0” 的个数最多, 模型的稀疏性最好. PRM RVFLNs模型的稀疏性最差, 而Robust RVFLNs模型由于弹性网罚的作用有着较好的稀疏性, 但是没有所提方法的稀疏性稳定, 并且输出权值中含 “0” 的个数也没有本文方法多. 这说明, 本文所提方法利用SPLS算法, 可以有效地增强模型的稀疏性, 使得与输出变量无关的隐含层变量不参与计算, 从而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和泛化能力.
4. 结论
本文针对污水处理过程多元水质指标难以在线检测的难题, 基于稀疏偏最小二乘回归(SPLS)和Schweppe型广义M估计技术, 提出一种新型的RVFLNs稀疏鲁棒建模方法, 并应用到污水处理过程的水质指标在线预测中. 数据实验表明: 当输入输出样本数据的离群点比例较小时, 所提GM-SPLS-RVFLNs水质模型因考虑了隐含层矩阵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因而比基本的RVFLNs模型和利用弹性网罚的Robust RVFLNs模型有着更低的建模误差. 随着输入输出样本的离群点比例增加, GM-SPLS-RVFLNs模型利用Schweppe型广义M估计充分考虑了输入输出样本之间的关系, 对离群点进行合理处理, 与RVFLNs、Robust RVFLNs和PRM RVFLNs方法相比有更低的预测误差. 综上, 所提GM-SPLS-RVFLNs模型利用SPLS和Schweppe型广义M估计不仅有效解决了多重共线性和鲁棒性差的问题, 同时还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和建模精度, 并且为其他类似的复杂工业难建模问题提供了参考方案.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