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阻浮置电极液晶透镜的仿真研究
液晶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光特性,不仅在平板显示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还在可控型光学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研究开发了液晶透镜[
传统的模式控制型液晶透镜在图案型通光孔区域涂覆一层透明高电阻薄膜,形成弱导电层(Weakly Conductive Layer,WCL)使透镜边缘到中心电压缓慢下降,达到通光孔内液晶指向矢倾角平滑变化的效果,相对圆孔电极型液晶透镜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但其折射率分布与理想的抛物线分布仍有较大的误差,像差特性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本文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启发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浮置电极的液晶透镜,在液晶透镜内部上玻璃基板上制作透明的高电阻浮置电极,在浮置电极上制作百纳米厚度的透明绝缘介质,在透明绝缘介质上制作传统的模式控制电极。浮置电极与模式控制电极间形成电阻电容耦合,以达到平滑液晶透镜内部电压分布,使液晶透镜的折射率分布与理想的抛物线分布间的误差减小,进而实现液晶透镜成像效果的提高。此设计采用了薄膜型的绝缘介质层,浮置电极与模式控制电极制作于基板的同一侧,对基板的厚度没有严格的尺寸要求,有利于提高制造过程中的良品率。
2 结构设计与理论建模
2.1 高电阻浮置电极液晶透镜的结构
所提出的透镜结构如
图1 (a)浮置电极液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b)浮置电极液晶透镜电阻电容等效电路图。
Fig.1 (a) Schematic diagram of floating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lens;(b) Capacitance equivalent circuit diagram of floating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lens resistor.
相应的器件参数如下,浮置电极圆盘直径D为2.5 mm,低电阻的圆孔电极的直径d为2 mm,WCL方块电阻取为20 MΩ·□-1,液晶层厚度为40 μm,PI取向层厚度取为100 nm。为了仿真研究的方便,选用了物理参数研究较为全面的E7型液晶,其物理参数为Δε = 14.7,ε⊥ = 5.1,k11 = 12 pN,k22 = 9 pN,k33 = 19.5 pN,no = 1.528,Δn = 0.227,电导率σ = 10-9 S/m,液晶预倾角取为5°,液晶分子在与基板的界面上采用强锚定的假设。通过考虑浮置电极层、WCL和液晶层形成一个分布式电阻电容电路如
2.2 高电阻浮置电极液晶透镜的理论建模
本文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高电阻浮置电极液晶透镜进行理论建模与仿真研究,详细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在Galstian的文献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1) |
其中:felastic是弹性能的贡献(K11、K22、K33分别为展曲、扭曲和弯曲常数),felectric是电场贡献(为电场强度矢量,为电位移矢量)。为降低方程的非线性程度,使用单一弹性常数近似(K11 = K33 = K),本文中K取K11 与K33的平均值。由自由能的最小化原理产生Euler-Lagrange二阶微分方程为
(2) |
其中ε0为真空的介电常数,Δε为LC的介电各向异性,θ为液晶指向矢倾角,V为电势。
液晶层可被视为电容模型,在施加交流驱动信号时,可以引入位移电流的假设,位移电流与传导电流共同形成连续电流。电流密度满足
(3) |
其中:为传导电流密度,为位移电流密度。利用COMSOL软件中的参数型偏微分方程方法在液晶区域建立
在获得液晶指向矢的倾角分布后,液晶层内任意位置的有效折射率与该位置的液晶指向矢倾角的关系满足
(4) |
式中:no和ne分别为液晶材料的寻常光折射率和非寻常光折射率,θ为液晶指向矢倾角。液晶透镜的光程(O)可以根据
(5) |
式中h为液晶盒盒厚。
由于液晶材料的折射率一般在589 nm钠黄光波长下测得,因此计算时选取光源波长为589 nm,这一波长也是可见光波段成像研究的重要光谱线之一。具有抛物线光程分布的理想液晶透镜光程在透镜中心和透镜边缘与液晶透镜仿真获得的光程数值相同,由
(6) |
式中Ocenter为液晶透镜中心处的光程,f为液晶透镜焦距,r为考察点到液晶透镜中心的距离。
由
(7) |
式中:Oi为第i个采样点处液晶透镜仿真得到的光程,Oideali为第i个采样点处理想抛物线光程分布的光程,N为沿r坐标的采样点数量。液晶透镜的焦距f由
(8) |
式中:R为液晶透镜半径,Δn为液晶透镜中心与边缘折射率差,h为液晶层厚度。
3 仿真研究
3.1 浮置电极电阻对液晶透镜波前误差的影响
仿真研究中将绝缘层厚度设定为250 nm,浮置电极方块阻值为变量,从150 Ω·□-1增加到300 MΩ·□-1,研究浮置电极方块电阻对液晶透镜的波前均方根误差的影响规律。参考文献的研究结果,液晶透镜的波前误差会随着透镜焦距的减小而增大,仿真研究的液晶透镜的焦距取为较短的250 mm。对每一个选取的浮置电极的方块电阻值,都通过调整驱动电压与驱动信号频率,使液晶透镜的RMSOPD达到极小值。如
图2 (a)浮置电极阻值变化的RMSOPD;(b)浮置电极不同阻值的光程分布曲线图。
Fig.2 (a) RMSOPD for resistance change of floating electrode;(b) Optical path distribution curves of floating electrode with different resistance values.
由
3.2 SiO2绝缘层厚度对浮置电极最佳电阻的影响
选取液晶透镜的焦距为250 mm,取不同的SiO2绝缘层薄膜厚度,从50 nm增加到5 000 nm,仿真研究不同绝缘层厚度液晶透镜达到最小波前均方根误差时的浮置电极方块电阻值。仿真研究的结果显示,当绝缘膜厚度增加时,最佳浮置电极方块电阻将会减小,如
图3 浮置电极最佳方块电阻随薄膜介质层厚度变化曲线图
Fig.3 The best square resistance of floating electrode changing with film thickness of dielectric layer graph
3.3 浮置电极液晶透镜光学性能分析
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确定了液晶透镜浮置电极方块电阻为40 MΩ·□-1和SiO2绝缘层薄膜厚度250 nm,仿真研究了液晶透镜调焦特性的波前误差。当驱动电压有效值为1.8 V,在3~8.5 kHz间连续改变驱动信号频率,焦距随频率变化曲线如
图4 (a)浮置电极液晶透镜焦距随频率变化曲线图;(b)浮置电极液晶透镜不同焦距下的RMSOPD。
Fig.4 (a) Focal length of floating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lens varies with frequency;(b) RMSOPD of floating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lens at different focal lengths.
4 结论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高电阻浮置电极液晶透镜,得到了具有较宽调焦范围和较低波前误差的新型液晶透镜。该透镜结构采用高电阻的浮置电极和薄膜介质层设计,避免了采用较薄基板的限制。研究表明,能够实现焦距变化范围从250 mm到无穷远,最大波前均方根误差小于λ/14,透镜的光程分布与理想的抛物线分布误差较小,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