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高时空分辨选择性光刺激系统
光是调控细胞活动的重要工具,相比电刺激[
BOYDEN ES最初使用宽场照明的方式对神经元进行光刺激,但这种方式空间靶向性较差,只能对体外细胞进行大面积刺激[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DMD的选择性光刺激系统,利用DMD加载由计算全息得到的二维达曼光栅,使光通过达曼光栅与物镜后能够对视场内二维样品面进行选择性逐点光刺激。实验证明,系统不仅能够以不同轨迹(如方形点阵、圆、螺旋线等)对全视场进行逐点的二维扫描,还能够选取ROI以自定义路径进行逐点扫描。该系统最大的扫描视场为400 μm,最小的扫描步长为0.204 μm,单个光斑峰值半高宽最小为1.5 μm,扫描速度高达10 kHz。该系统适合运用于需要对样品的ROI进行实时并精准光刺激的实验当中。
1 工作原理
在所构建的光刺激系统中,为了对感兴趣区域进行选择性逐点光刺激,在DMD上加载通过计算全息生成的结构变化的二维达曼光栅,光通过DMD可在二维方向上对目标区域进行逐点光刺激。
1.1 达曼光栅的扫描原理
达曼光栅是一种能够使入射光在其远场傅里叶变换面高效地转换成均匀光强点阵的二值相位光栅,主要分为奇数型达曼光栅和偶数型达曼光栅[
(1) |
式中,f为达曼光栅后透镜的焦距,λ为光源波长,dDamm为光栅周期,θ 为各个分数级次的发散角。当透镜焦距、光源波长固定时,可通过更换光栅周期实现一级衍射光位置的变化。系统中二维方向上选择性逐点扫描的实现的基本流程是:通过计算机获取感兴趣区域对应的位置信息,由计算全息的方法生成感兴趣位置对应的达曼光栅结构,并通过计算机编码来制作不同的全息图,最后通过DMD实现对目标区域的选择性逐点光刺激。
1.2 系统设计
基于DMD的时空分辨率选择性逐点光刺激系统原理如
图1 基于DMD的高时空分辨率逐点光刺激系统的实现原理
Fig. 1 The principle of selective optical stimulation system with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based on DMD
2 实验步骤
2.1 系统硬件及搭建步骤
1)光源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高斯光束,系统使用购自长春新产业473 nm的单模光纤耦合的固体激光器,输出的最高功率为40 mW。
2)光路准直
为了对从单模光纤输出的473 nm激光进行准直和控制,需要在空间滤波器(匠星光电,SF-1T)上安装4倍(OLYMPUS, NA=0.1)的物镜,以及用于单模光纤耦合的耦合组合件:FC接口(Thorlabs, SM1FC)及连接FC接口和空间滤波器的转接环(
4)DMD入射光调节
由于DMD在切换镜片状态时是以微反射镜对角线为旋转轴旋转+12°或-12°,为使出射光路垂直于DMD芯片出射,除了满足入射光路与DMD芯片表面垂法线夹角24°外,还需要求入射光沿着与单个微反射镜旋转轴垂直的方向入射。
如
5)DMD出射光准直
固定DMD的外部结构并不能保证DMD芯片表面完全垂直于光学平台,为了让通过DMD后的调制光的光轴平行于光学平台,在DMD后加入如
6)傅里叶变换透镜调节
在准直好一级衍射光斑后,去掉近端光阑,保留远端光阑,加入透镜,使DMD位于其前焦面以得到达曼光栅的频谱,由于DMD和扫描透镜中间有两个反射镜,无法直接测量DMD和透镜之间的距离。可在透镜后引入平行光反向照射,前后移动透镜保证DMD位于其前焦面。在调节XY方向位置前,应提前确定好轴向距离(光斑尺寸最小处),再慢调透镜XY方向位置,使通过透镜的零级衍射光正好位于远端光阑中心。
7)方形可变光阑
在使用DMD作为二维光栅对光进行调制时,0级光斑附近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共有4个1级光斑(
8)套筒透镜调节
套筒透镜和方形光阑距离为套筒透镜的焦距,调节套筒透镜轴向位置,使出射的光束为平行光。
9)物镜调节
由于生物实验需要在培养品中进行,故选采用倒置的显微镜结构。将物镜倒置安装在直角镜架(匠星,CM-26-01)上,首先调节直角支架的轴向位置,为保证套筒透镜和物镜形成4f系统,在套筒透镜前引入平行激光沿光轴入射,前后移动直角支架,使物镜后的光束为平行光束,确定好直角支架轴向位置。然后在直角支架上安装两根短的笼式系统支杆,并在支杆上放置荧光对准板(Thorlabs, VRC6SCPT),荧光对准板应贴近直角镜架入光口,调节直角支架XY方向位置,使光斑中心正好置于荧光对准板中心,轻微旋转直角支架上旋钮,使光斑垂直于光学平台射出。
2.2 扫描视场和扫描步长的控制
系统中,经DMD调制的光束在成像面扫描视场的大小可通过改变光栅周期fx,扫描透镜焦距fscan,套筒透镜焦距ftube,及物镜的焦距fobj来控制。在x轴方向的最大扫描视场可以表示为
(2) |
式中,∆θ为调制光束通过DMD后的一阶衍射角,fscan为扫描透镜焦距,fobj为物镜焦距,ftube为套筒透镜焦距,fx为光栅的空间频率且, 为在x轴方向上每个光栅周期内所占的DMD像素数,d为DMD像素点的尺寸7.6 ,由于DMD入射角度为45°,因此实际有效的的大小为10.75 。为x轴方向上每个光栅周期内所占的DMD像素数的最少数,实际上DMD上相邻像素点一个为“开态”,一个为“关态”,此时每个光栅周期内所占DMD像素点数最少,即2个像素点;为x轴方向上每个光栅周期内所占的DMD的最大像素数,默认为。y轴方向的最大扫描视场与x轴方向相同。假设扫描透镜焦距fscan=200 mm,套筒透镜焦距ftube=200 mm,物镜焦距fobj=10 mm,波长λ=473 nm,基于DMD的选择性扫描系统的最大扫描视场为220 。
基于DMD的选择性扫描系统最小扫描间隔由光斑内所占DMD像素数等参数表示,即
(3) |
式中,∆fx,min为最小空间频率变化,,n为光斑内所占DMD的像素数,这里取n=1 080,=2,计算出最小步长为0.204 。
2.3 扫描视场与成像视场的空间匹配
为了能够对感兴趣区域进行精准光刺激,需要使滤波后的调制光衍射面和显微成像系统视场空间匹配,通过探测器可以实现任意选择空间光刺激模式以满足实际需求。
图2 成像视场和扫描视场的空间不匹配示意图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patial mismatch between the imaging field of view and the scanning field of view.
当光路确定后,成像视场的大小和位置也确定了,通过改变扫描光路中一些参数来进行视场匹配。首先确定系统的成像视场大小为400 ×400 ,在向程序输入ROI坐标以及尺寸参数后,通过图像处理可获对应的全息图,使用DMD加载全息图并在物镜后得到
2.4 系统的同步控制
系统中所有的操作由自定义开发的LabVIEW程序完成。系统的暗场成像主要通过LabVIEW实时改变成像时相机的参数,显示成像结果及对图像进行保存等。包括改变相机在成像时的分辨率、曝光时间、对比度等,以及保存图片的格式、路径等等。用于图像处理及生成全息图的MATLAB脚本可嵌入LabVIEW程序中,实现对图像的像素化处理,边缘检测/阈值处理,ROI坐标信息转化和全息图生成。LabVIEW 还可控制电动旋转色轮进行自动滤光片切换,以及控制DMD加载全息图的时序,实现对ROI的选择性逐点光刺激。
2.5 算法生成达曼光栅
图像处理由MATLAB实现,为了获取ROI坐标,首先对图像进行不同程度的像素化处理,一定程度的像素缩放在不影响还原度的情况下减少ROI的像素点,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对视场内目标区域的扫描速度。然后对像素化处理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或边缘检测,最后获取图像处理后ROI的坐标。
使用MATLAB生成偶数型二维达曼光栅图,并将其作为全息图加载到DMD上以得到扫描光斑。偶数点阵达曼光栅结构排除了零级衍射光对制作误差的敏感性,照明均匀性好于奇数阵列照明。在生成全息图时,算法采用了周常河求解2×2偶数型达曼光栅时的最优数值解0.5[
由于DMD上的反射镜只有“0”和“1”两种状态,只能加载二值全息图,因此需要对获得的相位型光栅进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得“0”“1”结构的数字光栅[
图3 加载到DMD上的全息图
Fig. 3 The Hologram loaded on DMD
3 实验结果
3.1 扫描视场和单点分辨率
实验使用罗丹明A指示剂,对扫描路径进行成像,将电动旋转色轮内的滤光片切换为495 nm长通滤光片。获得的扫描视场大小为400 μm×400 μm(
图4 光刺激系统获得最大扫描视场以及单个光斑的分辨率
Fig. 4 The maximum scanning field of view obtained by the optical stimulation system and the intensity Gaussian fitting curve of single stimulus spot
3.2 不同扫描路径的实现
3.2.1 达曼光栅的固定步长逐点扫描
2×2偶数型达曼光栅下,利用其x轴-1和y轴的-1级的衍射光斑,通过改变光栅周期和相位拐点,可实现固定步长的逐点扫描,包括2×2,4×4的方形点阵。当特定形状图形的路径坐标代入到物光的坐标信息中时,光通过顺序加载的达曼光栅后可实现对应的路径扫描,如圆、螺旋线、椭圆等(
图5 不同路径的扫描成像图
Fig. 5 Scanning imaging diagrams of different paths
3.2.2 达曼光栅的选择性扫描
为验证系统的选择性扫描,将深圳大学的英文缩写“SZU”进行图像处理,全息图生成和加载后,实现了一级衍射光斑沿着“SZU”路径进行扫描。选择的DMD开态时间为100 ,相机的曝光时间为100 ms。在相机曝光时间内,相机可捕捉DMD加载700张全息图下光的扫描路径(
图6 手动选择ROI模式下的扫描图
Fig. 6 Scanning schematic diagram under manual selection of ROI mode
3.3 复杂图案的选择性逐点光刺激
为验证系统对复杂图案的选择性逐点光刺激能力,将深圳大学校徽进行像素化与阈值化处理,坐标获取后,将其转换所得的全息图序列依次加载到DMD上(
图7 复杂图案的DMD扫描流程
Fig.7 Scanning schematic of complex pattern with DMD
4 结论
本文从计算全息和达曼光栅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DMD的高时空分辨率选择性逐点光刺激方法。在DMD上加载结构快速变换的达曼光栅,使经过DMD的刺激光能够在物镜后焦面形成分辨率仅受衍射限制的扫描点,将成像视场与扫描视场进行匹配之后,结合图像处理对成像视场的感兴趣区域进行选择性逐点光刺激。为验证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并搭建了基于DMD的高时空分辨率选择性逐点光刺激系统,完成了该系统功能的实验验证:1)能够对视场以任意扫描方式进行光刺激;2)能够对ROI区域进行选择性逐点光刺激;3)能够逐点扫描出复杂图案。系统的最大扫描视场为400 μm,最小扫描步长为0.204 μm,单点的扫描速度为10 kHz。本系统适用于需要对样品进行高分辨光刺激或需要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实时刺激的光遗传研究中。例如在线虫和斑马鱼等生物的神经环路研究中,该系统能够对单神经元进行精准光刺激,研究单神经元在整个神经环路中的作用。在本系统的基础上加入电动位移台实时控制生物体的位置还可实现其在自由运动状态下的光遗传研究。在全息投射方面,可在该系统基础上加入G-S迭代等反馈算法,实现区域性光刺激模式和选择性逐点光刺激的一体化。此外,结合钙成像、双光子成像等技术,还能实时获取更微观的神经元活动信息,将其与动物行为相关联能够对神经环路进行更有效地分析与研究。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