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利遗产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水利遗产。黄河水利遗产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态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黄河水利遗产面临着保护利用的重大挑战。如何妥善开展黄河水利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成为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一个课题。
黄河水利遗产体系的构成
黄河水利工程遗产
第一,河道遗产。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从古至今其流经地区的河道都是交通要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一些历史悠久的河道交通航道、码头、堤坝等设施成为沿岸城镇的历史遗产,如商丘黄河故道。
第二,防洪工程遗产。黄河流域历来是洪涝灾害重灾区,为了有效控制洪水,人们修建了大量的防洪工程,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第三,灌溉工程遗产。早在商朝时期,黄河流域就已开始了灌溉用水的探索和实践。随着历史的演变,各地相继兴建了不同类型的灌溉工程,比如3600 多年前的郑州商代都城遗址考古发现的灌溉渠系,2200 多年前的淮阳于庄汉墓出土的井灌模型,都反映了中华文明早期灌溉发展的延绵不断。
第四,运河工程遗产。在黄河沿岸地区,由于航运的需要,历史上修建了许多运河和渠道,为当时的物资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如大运河山东段流经5 市,包括了8 段运河以及15 处遗产点,河段占据了总河段的近三分之一,遗产点超过四分之一,是整个大运河遗产的重中之重。
第五,城乡供排水工程遗产。城市和农村的供排水工程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利遗产之一。在历史上,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建造了许多池塘、井、水渠等设施,并发展了灌溉、养殖等多种水资源利用方式。例如,山东寿光市的长堤渠,就是一种古代城市排水系统中的代表设施,它将城区排放的废水引入渠道,再输送到下游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
第六,水土保持工程遗产。黄河流域分布着大片的黄土高原和丘陵山地,因此,水土保持工程在这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山西省运城市的照阳沟水土保持工程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治理面积较大的水土流失区之一,该工程主要包括林草植被建设、山塘治理、退耕还林等,经过数十年的治理,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七,景观水利工程遗产。景观水利工程是一种在自然风景中融入艺术设计和建筑技术的水利工程,它以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形式成为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例如,山东省济南市的大明湖景区是中国古代人工湖泊的代表之一。大明湖不仅为济南市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同时也是一处融合了建筑、园林、文化、艺术等多种元素的人文景观。
非工程类黄河水利遗产
第一,物质形态的水利遗产。古建筑遗址是黄河流域传统水利工程的历史见证。如大禹治理水患的遗址,经过几千年的风雨依然挺立着。这些遗址保存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构造和设计,是古人智慧和技术的结晶。石刻壁画是黄河流域非常有特色的水利遗产之一。在河床的巨石上刻画的丰富图案和文字,记录了人们对黄河的敬畏和依赖。这些石刻壁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有助于人们了解古代黄河流域的水利文化。黄河水利文献也是非常重要的遗产之一。这些文献包括古代的水利管理制度、工程规划和水利技术等方面的资料。通过研究这些文献,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黄河水利的认知和应对方法,这对于今天的水利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二,非物质形态的水利遗产。传统河工技术与工艺是黄河流域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些技术和工艺代代相传,是人们在长期的水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智慧,包括灌溉技术、堤防建设、水利设施的维护等方面,这对于保护和管理黄河具有重要的意义。民间故事、谚语、歌谣和民歌等是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这些遗产不仅传承了人们对黄河的记忆和认知,还反映了当地社会文化的特点和精神风貌。黄河流域的人们形成一系列与水有关的社会风俗,如尊水节、祭水仪式等,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些传统习俗和风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黄河的崇敬和感激,也营造了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
黄河水利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法规依据缺乏,制度不健全
在黄河水利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法规依据的缺乏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文件,但对于黄河水利遗产的保护利用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具体的政策措施,这导致保护利用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指导。此外,现有的法规和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法规和制度缺乏对黄河水利遗产特点和需求的深入研究,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次,一些法规和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和惩罚。最后,一些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公众对黄河水利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到位。
权责不清晰,专业队伍不健全
在黄河水利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权责不清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黄河水利遗产的保护利用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合作,但是由于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权责不清晰,不同部门和单位在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着重复劳动和争夺资源的现象,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工作效率的降低。其次,由于专业队伍不健全,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导致保护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不佳。最后,由于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导致工作进展缓慢和问题解决困难。
遗产调查不全面,认定标准不统一
目前,对于黄河水利遗产的调查工作还不全面,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导致对黄河水利遗产的认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一方面,由于遗产调查不全面,对于黄河水利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不清楚,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黄河水利遗产资源的状况和价值。另一方面,由于认定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和单位对黄河水利遗产的认定存在差异,导致一些重要的遗产资源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利用。
经费保障不足,市场机制不灵活
黄河水利遗产保护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存在着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导致一些重要的保护利用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由于市场机制不灵活,一些遗产资源的保护利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导致其经济价值无法充分发挥。
黄河水利遗产保护利用的建议
开展黄河水利遗产的调查与评估工作
首先,需要开展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工作。黄河流域的水利遗产资源丰富,其中包括古堰坝、古码头、古代水利管理机构等重要遗产。这些水利遗产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在历史、文化和科技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遗产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价值、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需要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展示工作。通过考古工作,可以深入了解水利遗产的历史沿革、技术特点、建造过程等方面的信息。最后,需要对已发现的水利遗产进行评估和分类。根据水利遗产的类型、保存状况、文化、历史、艺术价值等方面的指标,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打造黄河水利遗产廊道
在黄河沿岸的城市群当中,可以建设若干个黄河文化专题水利公园,打造黄河水利遗产廊道。在水利公园内,可以设置展示馆、观景点和游憩区,并在这些区域内融入黄河水利遗产元素,充分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向游客展示黄河水利工程和黄河文化,让游客深入了解黄河文化和水利遗产的内涵。通过规划和建设水利遗产廊道,将黄河水利遗产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具有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的线路。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发黄河文化研学之路,开展各类活动和展览,为游客提供各种了解黄河水利遗产的机会,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而促进文化传承和科普教育。
加强对历史名城水利系统的保护工作
首先,需要对这些历史名城的水利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结构、历史、文化、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其保护利用提供依据。其次,需要制定适当的保护措施。根据城镇村落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保护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最后,需要将这些地方的水利系统与当地的文化、旅游、经济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打造水利文化的体验区。
划定黄河生态红线
首先,通过分析水系的生态系统、保护状况、环境压力等方面的指标,确定黄河生态红线的范围和划定标准,制订科学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管理,确保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其次,制定适当的生态保护措施,加强对水系沿线的生态保护,如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在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案。最后,结合黄河水利遗产的特点,加快水系沿线的景观设计,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带,为游客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旅游环境。
促进文旅融合,擦亮黄河水利遗产名片
首先,加强对黄河水文化、文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这包括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水利博物馆、水文化展览馆等,以便更好地展示和宣传黄河水利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其次,开发精品水利旅游线路,包括古迹游览、生态旅游、文化研学等项目。通过不断优化水利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最后,推进旅游品牌营销,宣传黄河水文化旅游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游客到黄河流域游览,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成立黄河水利遗产专项研究所
首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黄河水文化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手段,对黄河水系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监测,了解其变化和演变过程。其次,通过文化艺术创作,讲述黄河水文化的故事。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可以通过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将黄河水文化的故事展现出来。这些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有助于将黄河水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黄河水文化的价值。最后,可以通过举办社会活动,推动黄河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比如,可以举办黄河水文化的论坛和研讨会等。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将有助于推动黄河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黄河水文化。
总之,黄河水利遗产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和文明,同时也为现代中国的水利事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我们应保护利用好这些遗产,为维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https://www.zzqklm.com/w/xf/26540.html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