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务员群体道德发展状况与政德建设策略
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公务员群体的道德发展状况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公务员群体的道德建设,提出“为政以德”理念,明确要求公务员提高道德修养,为社会道德风尚和国家政治稳定提供保障。
一、新时代公务员群体的道德发展状况
以数轮“全国道德发展状况调查”为实证调查研究基础,结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数据,分析当前公务员群体的道德发展状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
(一)道德状况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显著
公务员群体的道德风貌直接影响社会道德风尚。公职人员道德风尚影响社会道德风尚已成为大众潜在的道德认知,并被认为是当前社会公共信任问题的直接成因,从价值层面消解社会公共信任。在2017年与2022年的全国道德国情调查中,55.3%受访者认为“以权谋私、官员腐败”是导致不良道德风尚的主要原因,37.2%认为政府是影响伦理观念的首要因素。公务员群体在社会中的示范效应至关重要,一旦集体失范,将引发广泛的负面效应,降低社会信任度。可见公务员群体的道德状况对社会影响巨大,当他们受利益驱动集体失范时,污染了社会风气,对社会负面效应更大,无形中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道德压力和心理暗示,人们普遍担忧社会正在逐渐滑向一个低信任度和失德的深渊。
(二)反腐成效显著但需巩固
公务员群体道德状况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和伦理形象,由群众满意度指数直观呈现。调查显示,在2017年调查中(43.1%)的受访者认为贪污是政府官员最严重的道德问题;2022年,77.9%的受访者认可官员腐败现象有所改善。然而,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仍时有发生,反映出贪污腐败尚未完全根治。总体来看,近年来官员的廉政状况在老百姓心目中得到了较高程度的认可。但30.9%的受访者仍旧选择“腐败不能根治”是最为担忧的公务员群体的道德问题,乃至社会道德风气问题。反腐工作虽取得成效,但仍需保持高压态势,推动制度化治理。因此,某种程度上说,公务员群体的道德状况改善,乃至社会道德风尚提升的主要症结是贪污腐败不能有效根治。
(三)政府公信力面临挑战
公务员的道德表现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与伦理形象。“信任”可视为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风气发展的风向标,人们对他人、群体和制度信任程度高,可侧面印证社会道德风气状况良好。一方面,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社会上领导干部滥用职权、给领导干部送礼讨好现象大大减少,民众对政府官员信任度提高了,受到不公平待遇,选择相信政府,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另一方面人们认为这10年来,政府官员凭借其特殊的地位获利最多,贪污受贿和以权谋私是政府官员最严重的两大问题。尽管近年来政府官员信任度有所提升,但仍有30%以上受访者对公务员伦理道德表示不满。提升公务员勤政作为能力、增强廉洁意识,是进一步巩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任务。
(四)群众满意度有待提高
根据2022年调查,48.8%的受访者认为官员勤政成绩一般,19.3%认为存在行政不作为问题。此外,36%的受访者认为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没有太大差别,21.7%认为党员干部道德状况较差。公务员群体的道德水准仍需进一步提升。公务员群体的群众满意度是影响政府公信力和伦理形象的重要因素。政府官员的伦理道德发展状况直接关乎政府伦理属性,对公务员群体伦理道德的满意度相当程度上影响政府公信力和伦理形象。
二、公务员群体政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强调要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政德建设是公务员立身之本,必须从严要求、强化治理。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从良知到良能转变升华
实证数据和实践表明,尽管党中央强力惩治贪污腐败,“对腐败零容忍”,但全国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数据仍高,这反映出公务员存在有道德知识却无道德行动能力(有“良知”无“良能”)的问题。应让有道德知识者在道德判断或选择时能正确抉择,避免受诱惑而违法乱纪。要强化道德意志,把道德意向等转化为行动意志能力。普及政德知识,提升公务员道德认知水平,同时社会要营造和谐向善的环境和良好政治生态,防止“逆淘汰”,建立惩恶扬善长效机制。
(二)加强政府伦理规范教育
政府伦理规范是塑造政府官员“内部控制”能力的核心。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政府伦理规范能唤醒官员良心、抵御诱惑,形成共同伦理信念与道德规范,提升官员形象、增强服务意识、增进民众信任,营造政府公信力的“软环境”。政府伦理规范有助于强化内部控制,要加强公务员伦理规范教育,强化身份伦理认同、巩固遵循信念。在政府伦理建设中,要认清公务员道德个体与政府伦理实体关系。道德需后天培养,要对官员进行个人道德品质培训教育,官员自身也应加强伦理知识学习,从而认识个人与实体的伦理关系。
(三)消除公务员与大众的二元对立,改善干群关系
提升公务员道德,减少评价矛盾。2017年调查显示,官员对生活状态、幸福感满意率高,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上升或持平的比例各群体最高。但大众不认可官员伦理道德,调查中官员是伦理上最不被满意群体,腐败影响大。2022年调查中,对官员伦理道德不满意比例达37.3%,高于其他群体。不过,官员总体伦理道德印象在提升,反贪腐治理有成效。官员在大众心中有一定认可,但在信任度上处于中间水平。这表明官员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仍矛盾,传统官本位思想严重,其示范作用与大众评价有差距。所以要坚持群众路线,促进公务员与群众互动沟通,优化服务,提升服务意识和效率以提高公众满意度。
党的自身建设等经验显示,公务员政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重要部分。这方面治理超出道德教育单一范畴,需建立长效反腐的法治体制和机制。道德教育目标是普及知识、提升认知、涵养素质、促进良性转换;法治建设维护道德行动者利益、惩戒不道德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德治与法治双向协调的长效机制,为政德建设提供内在自律和外在强制体制。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