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新型低压灌溉管的材料性能评估与优化

作者:高钦年 杨玮玮 岩鑫来源:《产品可靠性报告》日期:2025-07-15人气:13

摘要:农业水资源短缺与低效利用已成为制约现代集约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低压灌溉技术因能耗低、系统适配性强等特点,在节水农业领域应用广泛,但其管材的长期服役性能瓶颈尚未突破,传统聚合物材料易因紫外线辐射脆化、机械载荷疲劳产生微裂纹,导致渗漏率逐年攀升。因此,本文就新型低压灌溉管材料的性能评估体系建立及多维度优化策略展开系统性探讨,以期为提升灌溉系统全生命周期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低压灌溉;新型管;材料性能

低压灌溉系统因其低能耗和高适配性优势,被视为缓解农业水资源的关键技术路径,但其核心组件,输水管材的综合性能短板长期制约技术效能的充分发挥。在典型气候区服役环境下,传统聚合物管材的年均渗漏率超过8%,且水力效率衰减速率达每年3%~5%,降低了系统全生命周期内的水资源利用率,而高分子材料的长期耐久性受限于时温等效原理,致使管材力学性能呈非线性衰退。因此,本文就管材服役性能的多维度解析与跨学科优化方法论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构建高鲁棒性、低环境足迹的农业灌溉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一、新型低压灌溉管的材料要求与性能标准

(一)低压灌溉管材料的基本要求

低压灌溉管作为输水系统的核心载体,其材料性能需满足多维度应用场景下的复合需求。在机械性能方面,材料需兼具足够的抗压强度与抗冲击韧性。灌溉管通常承受0.1-0.3MPa的工作压力,但实际田间使用中易受机械碾压、土壤沉降或外力冲击,其屈服强度需达到15 MPa以上,断裂伸长率需大于150%,以防止脆性断裂或永久变形。管材需长期耐受紫外线辐射、温湿循环及酸碱土壤环境的耦合作用,在干旱区或高寒区,材料的热稳定性需保证在-30-60℃范围内无明显性能退化,以聚乙烯(PE)为例,其在低温环境下易脆化导致微裂纹扩展,需通过改性提升低温抗冲击性[1]

(二)低压灌溉管常见材料的性能对比

目前主流低压灌溉管材主要包括硬质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及高密度聚乙烯(HDPE),其性能特点与应用适应性差异显著。PVC成本低廉且刚性优异,适用于固定式灌溉系统,但其断裂伸长率仅50%~100%,抗冲击性能差,在低温或动态载荷下易发生脆性开裂,且含氯添加剂可能随老化溶出,存在长期环境风险。PE材料柔韧性优于PVC,断裂伸长率达300%~600%,可适应复杂地形铺设,但其抗蠕变能力较弱,长期承压下管径易膨胀变形,导致水力损失增加5%~10%。HDPE通过提高结晶度增强了刚性与耐温性,但其加工能耗高、回弹性差,弯折处易因应力集中开裂[2]

(三)材料性能与灌溉管设计优化的关系

材料性能的突破会直接驱动灌溉管结构设计的创新迭代。以抗压强度提升为例,若管材屈服强度由12 MPa增至18 MPa,则管壁厚度可缩减20%~30%,保证承压能力时降低原料成本并提升铺设便捷性。韧性增强则允许设计更灵活的连接方式,传统PVC管因脆性需采用法兰或胶黏连接,而高韧性POE基管材可通过热熔焊接形成无缝接头,降低漏水风险。表面特性优化同样会影响设计冗余度,若材料摩擦系数从0.15降至0.08,相同流量下水力损失可减少12%以上,从而放宽对管道内径与坡度的工程要求[3]

二、新型低压灌溉管的性能评估方法

(一)材料性能评估的指标体系

构建低压灌溉管材料的性能评估体系需全面覆盖基础力学、环境耐受性及功能适配性三大维度。力学性能指标包括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与抗蠕变系数,其直接决定管材在动态载荷下的抗裂与抗形变能力。耐候性参数以紫外线老化阈值,辐照3000 h后强度保留率需大于80%,和温变循环稳定性,-30-60℃下弹性模量波动率小于15%为核心,量化材料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的服役寿命。功能适配性侧重表面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0.1,与抗生物附着率,浸泡180天后生物膜覆盖率<5%,直接影响水流阻力与管路维护周期[4]

(二)试验方法与标准

材料性能的精准量化依赖标准化试验流程与多尺度验证手段。实验室测试基于ISO 527拉伸试验、ASTM D638抗冲击试验等规范,通过加速老化箱(QUV试验)模拟温湿循环与紫外线辐照,快速获取材料退化规律,ISO 4892-3规定,以0.55 W/m²紫外强度连续辐照2000小时,评估材料表面裂纹密度变化。田间试验则采用原位埋管监测技术,利用应变传感器与流量计动态捕捉管材形变、压力波动与渗漏率数据,服役周期通常需覆盖3年以上。数值模拟方法可建立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映射模型,预测不同配比管材在极端工况下的失效阈值。

三、新型低压灌溉管材料的优化路径

(一)材料配方的优化

低压灌溉管材料配方优化的关键在于基体改性与功能助剂复配的协同效应。针对力学性能短板,可采用长链支化PE或POE弹性体共混提升断裂伸长率至500%以上,并维持抗拉强度≥18 MPa。如在HDPE中添加12%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其抗冲击强度可提高40%且成本增幅控制在10%以内[5]。耐候性优化需引入抗UV母粒,如炭黑或纳米TiO₂,添加量在0.5%~2%时可使紫外线屏蔽率达95%以上,但过量添加会损害材料韧性。而针对水力效率瓶颈,采用有机硅或氟系表面改性剂可降低管壁摩擦系数至0.08以下,使同工况下水头损失减少15%。环保方向探索聚焦生物基塑。

(二)生产工艺的优化

低压灌溉管生产工艺的革新需通过调控材料微观结构以释放性能潜力。具体而言,共混分散工艺能采用双螺杆挤出机优化填料分散性,螺杆转速由200 rpm提升至350 rpm时,纳米SiO₂在PE基体中的团聚尺寸可由5 μm降至1 μm以下,从而增强界面结合力。而加工温度控制会对结晶度产生影响,HDPE挤塑温度从220℃降至180℃,可抑制球晶过度生长,使晶区尺寸缩小30%,韧性提升25%。另外,模块化设计技术,如多层共挤能实现功能分区结构,内层以高润滑材料降低流阻,外层以高刚性材料抵抗外部载荷,复合管材的爆破压力由此提升至0.8 MPa以上。而在表面处理方面,等离子体接枝改性可在管壁生成致密纳米涂层,使生物膜附着率下降70%,且处理成本仅占管材总成本的3%~5%。这些工艺创新通过提升材料均质性与结构功能性,能够推动灌溉管产品向轻量化、长寿命方向迭代。

四、结语

本文明确了低压灌溉管材料性能升级对农业节水技术革新的关键作用,系统讨论了材料力学、环境耐受与功能适配的多维性能要求及其与系统设计的耦合机制,并揭示了基体改性与工艺调控对管材服役性能的提升路径,如POE共混能增强抗冲击强度,模块化设计可提升复合管爆破压力。因此,新型管材开发应将抗UV稳定性、抗生物附着率与成本效益比例为主要攻关目标,而生产工艺需通过螺杆分散优化与多层共挤技术突破界面缺陷瓶颈,以期推动低压灌溉系统向高可靠性、低环境足迹方向迭代,为全球粮食安全与水资源集约化利用提供底层技术支撑。



文章来源:《产品可靠性报告》 https://www.zzqklm.com/w/kj/32519.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