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作者:李星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8-04-21人气:976

二十一世纪,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传统行为模式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知识爆炸,自媒体掌握话语权的时代,如何革新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从“旁观”到“参与”、从“漠视”到“投入”,是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自成媒体”的时代,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层出不穷的移动APP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当前的高校思政工作创造了广袤的互联网新空间。高校思政工作不再拘于一域之囿,借助于移动互联网裂变式的传播形式,社会主义正能量超越了时空的束缚,影响范围无限扩大。移动互联网时代多元化的传播渠道让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更为广阔。例如十九大期间,人民日报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了一系列微视频、融媒体、H5等手段多次引发网友热议,超过15亿的点击量更是制造了现象级的新媒体传播典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也必须利用新兴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教育空间和平台,做好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开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不同于传统传播时代信息、话语的单向线性传播,移动互联网时代“双向互动式”的传播让思政工作者的教育环境逐渐从占主导地位的“权威环境”逐渐向“博弈环境”转变。在这个新的环境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与受众者的界限模糊,甚至身份可能会相互转变。这样具有开创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流新范式,有利于打破传统面谈中的拘束感,有助于被教育者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帮助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构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

3.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体系。话语作为一种文化的表征,其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一样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面对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及各种新兴的网络新词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吸收网络话语中的有益资源开拓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场域。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说话方式,通过分析他们的话语结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心理诉求,从而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构建更加贴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更接地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体系[1]。

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开放的网络在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转移和控制力弱化。

1.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亟待更新。随着大学生对各种网络语言的认可接受度越来越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日渐式微,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形式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固定的模式,需要突出政治导向功能,在九零后的大学生眼中显得沉闷单一;在内容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突出其政治性,缺少时代气息与生活气息,在当代大学生的眼中显得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以灌输为主的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独白式的语言传播模式,这样单一的话语传播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展现出来的话语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更加口语化、生活化和调侃化,各种新兴的用词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革提出了时代的新要求。

2. 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为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受到冲击。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扁平化、普及化和多样化对传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大学生在享受便捷获取各种网络资源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侵蚀与误导,无论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还是随着开放的国门而来的西方各种不良思潮都与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大相径庭,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极大挑战。

3.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转移和控制力弱化。不同于传统媒介中教育者始终占据着话语主导权的情况,移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资讯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性,消解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解构了他们的话语权,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话语主体地位在不知不自觉中产生转移,弱化了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控制力。网络信息如洪水般涌入,“把关人”缺失势必导致信息的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从而对高校思政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制约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三、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构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网络平台,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

1.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互联网素养。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信息素养,做好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在开放、多元的互联网时代当好大学生思想的领路人,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牢牢把握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方向,在暗流汹涌的社会思潮中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能够抓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教育契机,在点滴小事中融入思想教育,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出发做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变工作方式,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枯燥说教,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良思潮,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保证高校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2.利用移动互联网构建思想教育网络新平台。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场域为活动空间不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这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的虚拟空间,通过移动互联网这样的新方式,以虚实结合的工作模式提高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抢占网络教育新高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也必须利用好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等新媒体形式下的宣传阵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应该认识到虚拟的新媒体空间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平台,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决不能仅仅依靠新媒体这一虚拟空间,还需要结合现实的思政教育,通过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谈心、校园活动、社团建设等方式,关心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虚实结合,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有效彰显[2]。

3. 创新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手段。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课、慕课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如何利用微课、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让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广袤的空间和任意的时间,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的难点分散在一个个的微课视频中,让学生通过微课学习逐渐解决问题,避免了因一次课程内容知识点太多学生无法吸收的弊端,微课让抽象的哲学问题具体化,生动直观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马列主义的深刻意义,对学生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借助手机和移动4G网络、WIFI信号等已经实现了大学生群体的全面覆盖,微课、慕课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学习的方式,微信、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也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做好大学生的移动微学习研究,既能有效利用大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又能满足学生课余学习的需求。

4.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青年学生是高校思想教育的主要群体和主要对象,要思考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让学生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这需要高校的正确引导,正确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好网络平台关口,面对移动互联网上的种种思潮,引导大学生主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获取新知识发展新技能,完善自身人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形式全方面多角度创造高校校园文化“微体系”,开发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公众号,积极运用微博微信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让移动互联网新平台成为引导大学生前行的灯塔[3]。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和4G网络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优势,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互联网素养,学会利用移动互联网构建思想教育网络新平台,创新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手段,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全方面多角度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