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构建
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乘着信息革命的东风,将媒体融合做深做透,为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空间,努力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全力构建全媒体不仅能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力量,还能为两个100年奋斗目标提供舆论支持,因此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媒体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在全国快速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机遇下,抢占主流舆论阵地,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首先对全媒体时代要有全面、清醒的认识。时代发展,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为广泛和快捷,信息加工和反馈渠道也变得更加发达和便利。如果传统媒体依然固步自封,不迎合当前媒体变化趋势,那么吸引力和粘度都会收到挑战。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意义,就是抓住信息革命机遇,构建新型传播平台,将主流媒体进行重新设计,奋力谱写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新篇章。
一.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展望和策略
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是时代所驱,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该主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习主席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揭示了媒体发展的本质内涵,因此我们要掌握好媒体发展的脉搏。
1.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必然
任何潮流的到来都有着深刻的内在动力,媒体融合的到来势不可挡,媒体融合不是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简单替代,而是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扬弃"。推进媒体融合,首先传统媒体不仅要保留自己本应该具备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改变传统的当以信息输出方式。信息在传播的达到效果,不仅需要有准确信息投放,还需要了解信息发布之后的大众反应,需要具有新媒体非线性的特点,将传统的信息输出提高到注重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更广泛及时地听到大众的声音,并将大众的意见和建议放到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这样不仅对新媒体融合起到促进作用,还有利于传统媒体更受欢迎,并打造出"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立体构架。不仅如此,媒体融合发展还必须打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边界,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这种格局符合当下大众的交流和信息获取习惯和心理。因此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是时代的必然。
2.科技发展赋能媒体融合纵深建设
新兴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原动力,科学技术能让媒体更好发声,更生动地表面观点,呈现事实。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一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要探索将新技术运用在媒体传播的每个环节中,所有新闻工作者都要以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己任,敢与说真话,勇于讲事实,乐于弘扬正能量。让健康、积极、向上的声音牢牢占据舆论传播高地。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今日的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的变化翻天覆地。新闻的生产、分发因人工智能变得更为快捷,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分担了大量的简单重复工作。技术革新下的大数据,为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各类细分的数据,使大众反馈划分归纳越来越细致精确,提供了越清晰的用户画像,这样的技术支撑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3.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设新型"四全媒体"
今天,学者们对媒体的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已经达成了高度的共识,大家都深刻认识到,我们所需要的对社会,对国家,对个人成长的媒体环境和舆论环境应该是积极向上,尊重客观,理智友善的,它们一定是有别于那些不团结、不客观、不负责任的杂音的。那么媒体的深度融合,应该向具体采取何种策略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四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为媒体融合建设全媒体指出了方向。媒体融合需要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升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高度,打破原有边界,深度共融,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互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要彼此相互交融、渗透,传统媒体要充分发挥自己信息权威、准确、关注度高、公信力强的优势,尤其是要在真假新闻中当好判官。信息广、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是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它可以很好的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各自发挥优势,新媒体为传统媒体主流声音发声提供速度和广度,传统媒体为新媒体新闻真实性和权威性提供权威辨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交融变得更为立体。
二.借力媒体融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有利机遇,也提出严峻挑战。习近平同志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1.借助全媒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思政教育舆论环境
当前,思政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面对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些杂音噪音,思政教育回应不及时、不充分,在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解决这一问题,应发挥全媒体优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理直气壮进行思政教育,巩固壮大全媒体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我们要善于发挥全媒体优势,采取传授与启发、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办法,将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理论成果、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知识成果、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学术观点、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教育资源,借助青少年关注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第一时间进行推送,回应学生以透彻的学理分析,说服学生以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以强大的真理,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2.运用全媒体创新表达方式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应着力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努力打造学生想听爱学的热门课程。实践表明,只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语言和表达方式,才能将理论讲深讲透讲活,使其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在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努力将深奥的学术语言转换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大众语言,将抽象的宏大叙事融入具体的个体故事。同时,适应学生的接受习惯,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们要通过灵活运用新媒体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从而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3.发挥全媒体大数据优势,实现思政教育精准化
大数据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通过对海量信息的收集分析,获得对特定问题的准确认知。大数据技术为深入准确了解思政教育的受众需求带来极大便利。通过运用大数据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可以洞悉学生对思政教育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的接受程度,了解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实践证明,在思政教育中运用大数据有助于实现教育精准化,推动教学实践创新。新形势下,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反馈进行分析研判,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有效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和效果。
4.利用全媒体特点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历史悠久,在世界舞台一直扮演着文明、友善、勤劳、共荣的角色。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在科技、经济、教育等等各方面都在世界排名前列,一些不怀好意的敌对势力于是制造中国威胁论,竭尽全力,绞尽脑汁丑化中国,歪曲事实,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国家要将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作为一件紧迫的任务,努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引领时代,全时空、跨终端、超链接,可触控、可体验、可交流的全媒体传播格局逐渐形成,我们要抓住机遇,利用跨媒体、融媒体、全媒体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全面、客观的中国,让世界人民真正认识中国,为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让炎黄子孙为祖国骄傲,让世界人民为中国点赞。
本文来源:《声屏世界》:http://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