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文化育人的建设困境

作者:崔芳萌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1-01-09人气:734

一、中原文化的内涵特质

“中原”地区,《辞源》中作了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下游地区。对于中原文化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它是指从古至今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世世代代的人们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是属于中原这一地区的区域文化。

中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在中华文明的长河里光彩夺目、丰富浩繁,具有极强的核心性、包容性、先进性。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为中华文明奠定了根基,之后出现了偃师二里头文化、夏商周文化,到唐宋鼎盛时期,中原文化逐渐趋于繁荣。

从文化内容来看,中原文化包罗万象,具有河洛文化、礼乐文化、诸子百家的各派学说、宋明理学等多元化内容,形成了“以和为贵”“和谐统一”的和合意识,主要体现为“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这种思想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支柱,有益于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民族认同感,特别是在当下纷繁复杂、急剧变化的时代,更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同时,他还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可见,仅有专业技能,缺乏人文润养,难以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国家栋梁。

二、高职文化育人的建设困境

(一)育人定位不明晰

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中国职业教育进入提质阶段的关键时刻,如何实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高职教育是否需要文化育人,答案是不言自明的。由于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文化育人”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区别。从众多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不难发现,虽然很多高职院校提高了“文化育人”的作用和地位,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重知识轻育人、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突出“职业性”、缺失“人文性”,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同北京大学的师生座谈会上,又具体指出教育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空有精湛的职业技能,缺乏相应的人文素养,难以成为一个完人。高职学生“人文性”的提升工作,必须因时因势创新,结合具体情况不断调整、不断改进。

(二)组织机制不完善

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高职学生的文化育人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然而,一些高校在政策落实和组织管理方面对文化育人的准备不足,在院系设置、人才培养、课程计划以及师资方面,没有为文化育人提供条件。教师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评价学生以考试成绩为主,文学、艺术鉴赏课程大都作为学校的选修课,缺乏深度的理解学习,难以在人文素养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现阶段,高校弘扬中原文化精神的机制不完善、氛围不浓厚、对人文教育投入不够、一些教师的人文素养亦不足,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文化育人的效果。此外,在教育目标上,我们往往忽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知识、技能,忽视思想、灵魂的培育。在教育内容上,重视专业性,忽视通识性;重视理论应用,忽视实践创造;在教育方法、手段上,重视显性教育,忽视隐性教育;重视共性教育,忽视个性教育。

(三)学生认知度不高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忽视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提升。从社会需求出发,学生往往会选择最热门的专业就读,忽视人格的全面培养。一些学生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盲目崇拜西方,甚至极端地崇洋媚外,摒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比如推崇自由第一却不懂法律法规,不谈君子有道且素质低下,由此产生了突出的社会问题。当前,网络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自媒体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打开手机和电脑,各种海量信息鱼龙混杂,学生难以清楚分辨,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较大影响。一些不实的网络言论,往往具有较强的迷惑性、煽动性,引起部分学生的关注和传播,这些现实因素都对高校文化育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实际上,大学生自身思想认知的转变对文化育人的冲击,是教育者们需要关注的。

三、探索中原文化育人的路径

目前,高职文化育人工作中,中原文化的主导地位不够,还未充分发掘其内在丰富的育人内涵。因此,把高校建设作为传播中原文化的主阵地,是长远大计。

(一)改革课程体系,推进协同育人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而文化育人是一个双向系统的工作,提升的不只是学生。教师应该首先成为中原文化的专家,弄懂吃透“和谐”“统一”的精髓要义,广泛汲取营养并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去传授。同时,高校应开设一系列的精品课程、素养课程,利用多媒体工具、视频、慕课、APP软件等多种形式,弘扬“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的内涵精神,增进大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中原文化的传播力度和质量,帮助师生深层次挖掘中原文化的精神力量。其次,要重视教材建设,中原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的结合,是否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是考察其效果的参考因素之一。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具有中原特色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校本教材,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认识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丰富校园文化,推动机制创新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具有互动性、渗透性的特征,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了潜在的文化育人价值。近年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总体而言,还未形成系统性的育人格局,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推动中原文化渗透文化育人的方方面面,凝聚“天时”“地利”“人和”,就应出台相关政策机制,确保中原文化进校园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有力的组织、制度和经费保障。在充分汲取中原文化精髓的同时,结合本校发展实际,总结提炼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地域特色的育人理念和校园文化,将中原文化内化于校训、办学宗旨、育人目标中,实现文化植根。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包容开放,本地院校具备发展传承中原文化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应该在此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怎样在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植入中原底蕴,体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以河南省高校为例,如专门制定中原文化育人实施纲要,在校园景观建设中加入“黄帝文化”“天地之中”等文化元素风格,打造中原文化校园品牌,真正为师生营造一个融合中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夯实中原文化,指引高校实践

当前,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河南地区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精准把握战略精神和政策要义,发挥郑州中心城市的优势,提高承载与引领带动能力。高等院校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与此同时,实践育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出发,融入区域行业企业,积极开展中原文化与现代职业文化相融合的实践育人。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创等途径,共建类别细分、功能多样、各具特色的实践基地,丰富大学生参与中原崛起的形式,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

中原文化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内生特质,成就了历史上的辉煌。如今,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作为中原儿女的我们,应该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让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春潮涌动,成为文化育人的深厚给养,为实现高校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培养新时代建设者提供支撑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本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https://www.zzqklm.com/w/xf/265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