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实践与挑战

作者:曹琳来源:《经济导报》日期:2025-08-01人气:24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核心部分,曾经对社会结构以及价值观念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塑造作用,然而在当代社会当中,现代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推进,个人主义逐渐兴起,科技发展速度极快。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一古老的思想体系遭遇了十分严峻的挑战。但儒家思想所蕴含的智慧,也可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带来可能性。
  一、儒家思想面临的当代挑战
  (一)现代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冲突
  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里,儒家思想所着重倡导的“礼治”秩序和现代社会秉持的法治精神之间呈现出一种张力,传统的儒家观念以血缘伦理为核心来构建社会关系,然而现代社会更看重契约精神以及平等原则,这种差异在家庭结构发生变迁的过程中体现得格外明显。城市化进程致使“原子化家庭”出现,这削弱了“孝道”得以实践的土壤。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形成冲击,使儒家部分文化难以契合文明对话的需求,像“三纲五常”这样的传统礼仪,由于和现代人权理念存在冲突,被视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种象征,造成其在年轻群体中的认同度有所下降。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张力
  儒家思想凭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构建集体本位的价值体系,把个体价值放在社群关系里去达成,然而现代社会所推崇的个人主义着重强调个体权利以及自我实现,这与儒家“克己复礼”的要求构成了对立的态势,年轻人在职业选择方面的自主意识,大多时候会和家长基于“光宗耀祖”所产生的期望形成冲突,在职场当中“集体利益至上”的传统观念,同样会和现代职场人追求个人发展的诉求产生碰撞。这样的一种张力致使儒家“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在强调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里被质疑是压抑个性的工具。
  (三)科技发展与传统价值观的矛盾
  科技的进步为儒家伦理带来了多维度的挑战,人工智能的广泛普及冲击了“人伦”的独特性,就像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应用使“孝亲”行为的情感内涵变得模糊,基因编辑技术让“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生育观面临着伦理方面的重新构建,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信息传播,使儒家“尊师重道”的知识传承模式受到瓦解,年轻人更愿意自主获取信息,而不是遵循“师道尊严”。科技带来的工具理性的膨胀,与儒家“中庸之道”所倡导的价值理性相互对抗,使“见利思义”的道德准则在技术异化过程中被置于边缘地位。
  二、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与创新
  (一)儒家思想与现代伦理道德建设
  儒家“仁学”体系能给现代伦理建设提供关键资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恕道精神,可转化成现代社会的同理心培养。在公共治理方面体现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照顾,“义利之辨”可为市场经济增添道德维度,像浙江企业家所倡导的“以义为利”经营理念,把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目标当中。在基层治理里,部分地区把“乡约”传统和社区公约相结合,借助“德治”来补充法治的不足之处,比如山西运城的“四德榜”评选,以“孝、义、诚、敬”重新构建乡村道德秩序,实现传统伦理的现代落地。
  (二)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
  儒家教育思想里的“有教无类”和现代教育公平理念十分契合,其“因材施教”原则在个性化教育中呈现出新的活力,学校可以将“启发式教学”跟儒家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相结合,开发出情境化德育课程。儒家的“修身”传统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精神方面的核心内容。山东众多学校开设了“国学晨读”,依靠诵读《论语》来培养学生的自省能力,把“格物致知”转化成科学剖析精神,实现了传统教育智慧与现代教育目标的衔接。
  (三)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的结合
  现代企业把儒家的“和”文化转变为团队管理方面的智慧,华为秉持的“以奋斗者为本”理念和儒家“修身自强”精神相契合,借助“师徒制”来传承技术经验,使“师道尊严”的文化基因得以延续。此外,儒家“义利兼顾”的价值观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文化支持,福耀玻璃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指引,在追求利润之外还投入公益事业。京瓷集团把“敬天爱人”当作社训,实际上是对儒家“天人合一”以及“仁政”思想的企业化实践,儒家伦理可有效提高组织凝聚力与品牌美誉度。
  三、结语

  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尽管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但它绝非那种只能被舍弃的历史遗留产物,借助现代的转变过程,它可和现代社会实现相互融合,为伦理、教育以及企业等多个领域给予滋养。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需要在坚守其核心价值的状况下,持续不断地创新表达形式以及实践方式,平衡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关系,让其在当代社会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精神资源。




文章来源:《经济导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71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