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设计类 “短视频创作” 中的 “三环五美” 美育实践

作者:刘守鹏,王娟娟来源:《重庆科技报》日期:2025-01-15人气:218

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全方位融入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展“育美弘德,赛践共美”的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突出“先认知、中实践、后展演”的穿插延的三环节“启迪美的智慧→沉浸美的韵味→挥洒美的创意→传播美的力量→实现美的蜕变”的五阶段分步推进、形成循环互补的三环五美”教学模式。以国家纪录片摄影领军人才组建团队,开展校内外联合教学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专业技能,达到“德技并修、育美铸魂”的课程目标,推动了高校的设计类专业课美育建设工作。

一、课程建设背景

中国美,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明月清风、百花争艳,滋养品德、丰盈精神。在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征程中,美育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策略,助力个体全面发展,让生命之花在美好中绚烂绽放。“短视频创意与实践”课程是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的核心课,专业课程是美育的重要阵地,美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领悟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审美意识,增强个人修养,为青年学生开展美育,从设计类专业课程进行美育教育改革是最便捷的途径之一。

(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因此,在设计类课程建设中,需要将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贯穿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造性美学思维。

(二)提升设计专业技能新维度的需要

短视频创作技能与美育教育相融合,不仅让学生创作者以光影捕捉生活之美,以超具感染力的方式传递美育理念,使美育更亲民、鲜活;同时,美育的熏陶也提升了短视频的艺术深度,避免肤浅娱乐,赋予作品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价值。这种融合是大势所趋,意义深远。

(三)协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

美育与课程思政建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也具有协同作用。美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人文情怀;而课程思政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美育与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美育沁润做法——“三环五美”教学模式

“短视频创作与实践”课程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和谐美+中山好人心灵美),以“育美弘德,赛践共美”为整体美育设计思路,围绕“粤评越爱”、“粤来越美”、“粤做越精”、“粤行越懂”等课程项目,突出“先认知、中实践、后展演”的穿插延的三环节,从“启迪美的智慧→沉浸美的韵味→挥洒美的创意→传播美的力量→实现美的蜕变”的五阶段分步推进、形成循环互补的三环五美”教学模式

(一)课堂教学环节-启迪美的智慧

“短视频创意与实践”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探索摄影大师走进校园授课的新教学方式,聘请了中山电视台资深纪录片摄影师韩玉文等多位中青年视频创作领军人才联合授课,分别讲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在视频中的表现方法,如何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将传统美育理念具象化、生动化,以及如何巧妙捕捉生活之美并艺术化地呈现给广大观众,使美育教育以更加鲜活、亲民的方式深入人心。

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美学塑造+职业能力”为主旨,遵循学生美学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设计了“基础模块”、“核心模块”、“拓展模块”三大教学层次,课程包含四大教学项目,第一部分为“粤评越爱”,内容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与短视频基础技能等相关知识;第二部分为“粤做越精”,内容分传统文化美学精神提炼和脚本创作,第三部分为“粤来越美”,内容分为乡村振兴和乡土之美创作;第四部分为“粤行越懂”,主要内容为专题方案讨论与实施,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化成故事剧本,并与导师交流,美学导师指导并启发学生完善剧本并实施拍摄任务。

此外,为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课程配备了一名专任教师协助教学,将负责课程的整体协调、教学管理、成绩评定以及教学材料的归档等工作,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的规范性。

(二)实地体验环节-沉浸美的韵味

  在体验环节中,我们引导学生实景打卡,深入探寻并亲身实践特定的文化元素。此阶段旨在超越表面的知识认知,使学生通过亲身操作,深刻领悟文化元素的内涵与精髓。学子们将踏上实地考察之旅,携带所学知识与疑惑,亲赴实地,以细致的观察与感悟,开启文化探索之旅。例如,在创作《我们的新时代:来看看堪比景区的美丽乡村》视频作品时,导师先是组织学生打卡中山古村落曹边村,通过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获得最真实、最鲜活的信息,学生们在聆听基层党建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过程中,逐步走进乡村发展史的历史情景,思考乡村变化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思考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关联,实地感受新时代乡村振兴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体悟现实生活,把感想、感动、感激化作作品摄制在祖国的大地上,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作品创作环节-挥洒美的创意

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学生基础能力有一定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需要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领域的能力,实施小组分工,有的学生拍摄技术好,善于发现美的镜头,要安排拍摄岗位,作品创作环节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集思广益,尽可能多地提出创新的设计构想。教师会组织学生参与到集体讨论或团队合作中,让他们相互启发、交流意见,激发更多的创意。同时,涉及到户外拍摄,要做好各种拍摄准备,学生在开展实践创作之前,需要向授课导师汇报创作方案,完善脚本,经导师确认后再进行创作实践。

(四)作品展播环节-传播美的力量

策划一场以学生创作的中国传统文化校园展览、社区文化战略,不仅能深度激活学生们在创作与实践过程中的热情,有力营造浓郁的校园美学教育氛围,更可借此良机,吸引更多大学生群体、社区居民对中国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的驻足关注,进而引领他们步入这一传统艺术的殿堂。如学校与社区共同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花灯主题展览,邀请南头灯酒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传授技艺,让非遗文化绽放迷人光彩。

运用学习强国、中山网、学院公众号等数字平台,展示学生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独具匠心的美学理解。同时,这些平台也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让更多人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乡村文化注入新活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深知传播美的力量至关重要。通过广泛传播,美的力量跨越时空,触动人心,激发追求美好的热情,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构建更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五)成效转化环节-实现美的蜕变

实践创作的作品,作为有形化的基石,不仅是对所学技能的检验,更是成果培育与转化的起点。学生们可凭借这些富有创意与创新的作品,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参与文化创意类设计竞赛,从而锤炼创新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观念得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形成独到见解,可撰写学术论文发表,增强学术写作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寻求合作与转让,以推动创意作品的市场化应用为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三、创新实践显成效

课程建设多年,形成了“先认知、中实践、后展演”的穿插延的独特模式取得了“德技并修、育美铸魂”的课程目标。

(一) 思政育美成效

课程以“‘粤’光成炬 ‘频’传美好”为整体设计思路,围绕“粤评越爱”、“粤来越美”、“粤做越精”等蕴含乡村振兴思政元素的课程项目,通过五段教学达到“德技并修、育美铸魂”的课程目标,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心灵美,数媒211班邱俊杰同学舍己救人、见义勇为,被评为“中山好人”、“火炬榜样”。

(二) 课改润美成效

课程围绕乡村振兴走入高校、融合课堂协同育人的核心目标,课程巧妙地将美学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艺术欣赏、设计分析与创作实践中内化审美理念,从而实现审美素养的实质性提升。放弃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试卷考核模式,转而采用一种更加灵活的教学体系,包括从课堂内部教学到课外实践,再到创作展播。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提升了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显著的教学改革成效,教师荣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校级一等奖1次,同时《短视频创意与实践》课程立项为广东省思政示范课程

(三) 展演播美成效

课程美育成果以一系列主题鲜明、创新性强的设计作品形式呈现,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理念,生动诠释了专业技能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的作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创作的设计作品,经常登上学习强国、参加艺术节等活动,学生创作的作品《航天协会》入选并参展第六届中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长图作品《你好,旗帜》在中山火炬发布官媒发布。成为展示学校专业美育成果的重要载体,有力传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四) 以赛促美成效

课程围绕专业竞赛开展创作实践,以赛促美已经初见成效,学生在2023全国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融媒体策划与运营赛项中荣获二等奖;创作的《福至冰雪》荣获教育部主办的2022“筑梦冰雪 相约冬奥”全国学校冰雪运动嘉年华活动一等奖;作品《航天协会》荣获第五届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二等奖;作品《致敬最可爱的人》,荣获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一等奖。

此外,随着课程的深入展开,美育与设计的交融日益引发众多学生的热切关注,这一过程无疑将持续催生出丰富的教学联动成果。

 

结语:高职院校美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旨在固本培元、守正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审美境界的同时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中华传统文化如艺术宝库,诗情画意、物华天宝无处不在,为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丰富审美资源,涵养心灵,开阔视野。无论诗词意境、书画韵律、园林建筑或工艺匠心,皆深蕴艺术底蕴与美学价值,滋养学生审美思维,助力其在专业学习之余,领略华夏之美,庚续民族血脉。


文章来源:  《重庆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27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