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练赛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网球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陶翠芬 来源:《网球天地》日期:2025-03-11人气:111

当前,随着我国对文化教育和体育教育的不断重视,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教育时已经不在局限于单一的体能训练,而是通过探索更加丰富的教学模式,使小学体育教学得到不断改革和发展。其中,将网球运动引入小学体育教学中,是现代化教学建设的一个重点方向。但是,在传统网球教学中,主要以网球理论知识和单一的技术训练为主,忽略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导致学生对网球训练的兴趣较低,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此背景下以网球教学为例提出“练赛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同学们营造比赛的氛围,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能够提升学生对网球训练的积极性以及促进学生练习效率的提升,有利于将技能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1.现阶段小学网球教学现状

就目前而言,在小学网球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对于小学网球教学而言,大部分体育教师非专业的网球教练,在开展网球教学时主要依托与教学大纲,导致采取的方法较为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对网球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甚至很多同学在练习网球时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与小学阶段开设网球课程的目标背道而驰。第二,在实际教学时,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互脱节的现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对网球相关的技能、战术进行教学和演示,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练习和相应场景的锻炼,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关的网球技术,但是无法将这些技术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出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现象。第三,在开展网球教学时采取的评价机制较为单一,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网球训练效果。由此可见,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小学网球教学发展。

2.小学网球教学中采用“练赛结合”教学模式的意义

为避免小学网球教学中存在教学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通过在小学网球教学中引入“练赛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其现状,由此可见,小学网球教学中采用"练赛结合"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能及时对学生网球技巧学习情况进行检验

在小学网球教学中,采用“练赛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通过一段时间的网球学习后通过举办有关网球相关的比赛,使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的网球技巧应用到实践比赛中,从而及时对学生网球技巧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练习。

2.2有利于学生将技能、战术学习应用到实践中

在小学网球教学中,通过采用“练赛结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将技能、战术学习应用到实践中,通过比赛的方式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氛围中将网球技能以及网球战术应用到对战中。学生通过网球比赛的形式,能够感受比赛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正确判断击球路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网球实战能力。

2.3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和空间

在网球教学中,结合“练赛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定期开展网球比赛,不仅是对学生技术的检验,更是为学生相互交流提供契机,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比赛交流的方式相互学习,学习其他同学优异的表现,对自身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促进彼此之间相互进步。另外,通过网球比赛,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增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练赛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网球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3.1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网球比赛氛围

在小学网球教学中,为有效提高学生的网球技能,激发学生网球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用“练赛结合”教学模式时,首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网球比赛氛围。先对网球场地进行布置,设置比赛区域以及观众区域,确保训练和比赛的安全性,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可以采用颜色鲜明的标志物进行场地划分,提高学生网球练习的趣味性。其次,在开始比赛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比赛规则,告知关于网球发球、计分等规则,让学生在具体的比赛氛围中了解比赛规则。最后,教师通过准备记分牌、获胜奖品等道具,为比赛创造氛围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例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先带领所有同学进行热身运动,并向同学们讲解本次网球比赛的规则和具体流程,将全班同学进行随机的小组分组,通过现场抽签的形式增加学生的紧张感,每组4-6人左右,先开展组内循环赛,然后小组晋级的第一、二名同学与其他小组晋级的同学开展淘汰赛,最后进行冠亚军争夺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扮演裁判的教师,为学生营造比赛氛围,使学生在比赛中锻炼网球技能。

3.2结合不同网球技术开展针对性的比赛模式

在开展“练赛结合”教学模式时,除了开展比赛性质的网球赛以外,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网球技术开展针对性的比赛模式,比如针对球感、正反手原地击球、正反手移动击球、发球等单项技能,体能测试以及网球组合战术应用等相关内容进行针对性比赛。其中,具体包括:       3.2.1球感训练

为提高学生对网球的球感,在开展“练赛结合”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针对球感训练进行具体的比赛。在具体球感训练中可以分为单人练习以及双人合作练习等,在单人练习中通过开展托球练习、掂球练习等同时,让同学们通过反复触球的方式提升自己对网球的控制能力。在双人合作练习中,让同学们以组队的方式开展持拍互颠球训练以及隔网抛球训练等,增加练习网球的趣味性以及实践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同学们两两配对的方式,通过开展持拍互颠球比赛,让同学们分别站在球网的两边,利用球拍相互传球,不让网球落地,比赛时长为两分钟,在比赛过程中网球落地次数最少的小组获胜,通过球感训练比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效率。同时,在该教学方式的作用下,可以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感,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更加积极参与到网球各方面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对各方面网球技术进行掌握并运用。

3.2.2单项技术针对性比赛

对于网球教学而言,要重点关注学生网球技能的掌握情况,比如正反手原地击球、正反手移动击球、发球等单项技能,通过开展单项技术针对性比赛,能够对学生网球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有效检验。其中,关于正反手原地击球训练,教师通过在网球场内设置不同方向和距离的击球点,让同学精准的击打相应的目标位置,采用个人赛或者小组赛的方式,统计学生命中目标的次数,在此比赛中既锻炼了学生正反手原地击球能力,又提升学生对正反手原地击球练习热情,使学生的准确性和专注度得到提升。在关于正反手移动击球练习中,教师通过指导同学们通过跨步、侧滑步、交叉步等方式进行移动击球练习,并设计相应的比赛,比如在移动击球训练中,教师设计移动接发球比赛,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轮流在场地一端进行发球,击球的同学需要快速找到合适的击球位置进行回击,通过记录同学们移动击球的准确率进行积分,最后得分高的小组获得胜利。通过此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同学们的移动速度以及击球的反应能力。在发球训练中,教师先对发球的技巧进行讲解,通过演示的方式向同学们详细讲解关于发球的动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并向同学们解释在比赛中可以进行两次发球的规则和原因,然后结合发球训练设计发球比赛。在具体案例中,教师组织同学们进行发球准确率比赛,让同学们向指定区域内进行发球,发球准确率高的同学获胜,在比赛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球动作和姿势进行指导和纠正,实现“练赛结合”的目的。

3.2.3体能测试

对提高同学们的网球学习效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网球技能和动作以外,对学生的体能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相比于羽毛球、排球等球类运动而言,网球需要的场地更大,学生在接发球、击球时跑动范围更大,对学生的体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开展“练赛结合”教学模式过程中,要结合网球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有效的体能测试,比如根据网球运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体能测试,包括耐力跑、来回跑以及爆发力测试等,教师结合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指导,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每学期开始网球教学时,安排一次体能测试,通过检验学生括400米跑、立定跳远等能力,对学生的耐力以及爆发力进行测验,并结合学生的检测结果对学生的体能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在后续的练习中得到针对性锻炼。结合对学生体能进行适当提升,可以间接起到对学生网球技术水平进行提升的目的,保持学生在网球运动过程中的体能需求。

3.2.4网球组合战术训练

学生在开展网球学习过程中,网球组合战术训练是十分关键的内容之一,通过网球组合战术训练,能使学生对网球运动进行综合性训练更加准确对各方面技术进行运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先对网球组合战术以及组合进行讲解,通过设计模拟比赛的方式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网球组合战术。比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先对同学们进行网球组合战术讲解以及示范,并组织同学们开展网球模拟比赛,同学们要结合比赛场上的具体变化,灵活应用网球组合战术,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的表现,对其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应用网球组合战术的优点和不足,使其进行改进,从而提升学生的网球技能。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网球教学中应用“练赛结合”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学习网球的效果,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将网球知识应用到实践训练和比赛中,激发学生对网球练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具体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网球比赛氛围,结合不同网球技术开展针对性的比赛模式,例如球感训练、单项技术针对性比赛、体能测试以及网球组合战术训练等方法,能够增强小学网球教学的整体效果,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协调性全面发展。


文章来源:  《网球天地》   https://www.zzqklm.com/w/qt/3101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