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联合培育研究生的文化素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对研究生的要求显著提高,其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技能,还要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人文精神、职业道德。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文化素养的研究生人才群体,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联合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丰富联合培养的内涵、补齐素养培育的短板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助力提升南通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质量。
构建“四位一体”协同培育机制,夯实文化素养基础
构建有效的协同培育机制,需清晰界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各自应承担的角色与任务。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南通理工学院已向联合培养研究生开放自身的图书馆、博物馆、人文讲座、在线课程等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企业则可以开放其厂史馆、荣誉室、客户服务中心、生产流水线等,作为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伦理的实践基地。科研院所应当共享其科学史展览、重大科技工程纪实资料等,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索的人文情怀。行业协会提供参与大型行业展会、论坛的机会,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系统规划一系列参观、考察、短期实习和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能够进入到“政企校社”不同性质的机构中亲身感受和理解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或者安排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心短期实习,践行公益文化,为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文化素养培育载体,深化联合培养实效
设计并实施“文化+专业”融合课程,高校教师要确保人文理论的深度与教学规范性,企业提供产业现实中的真实伦理困境与文化挑战案例,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注入科学精神与创新方法论的内容,行业协会专家则从行业标准和未来趋势角度提出要求。积极组织开展跨主体的文化实践项目。南通理工学院应当联合科研院所设立“科学家人文精神寻访”项目,通过查阅历史档案、访谈资深科学家、参观老一辈科学家的故居和工作场所等形式,让学生深刻感悟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治学之道。项目结束后组织成果汇报会、研讨会,让不同小组的学生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重点阐述实践中对文化元素的挖掘与应用;探讨文化素养在项目推进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深化他们对文化素养的认知与践行意识。
“四位一体”联合培养模式下,研究生文化素养培育需系统整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的多元文化资源,搭建起坚实的资源支撑平台。同时,大力创新培育载体,通过精心设计“文化+专业”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沉浸式的跨主体文化实践项目,从而切实强化其文化素养。后续可进一步探索如何建立更为精细化的文化素养评价反馈体系,从而科学衡量培育成效并持续改进联合培养路径。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