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网球教学中渗透体育精神与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初三网球教学中体育精神与核心素养的渗透实践。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和现代体育教育理念,探索将网球运动独特的竞技性与规则意识转化为学生体育精神培养和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通过构建情境化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和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规则意识、团队协作、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将体育精神与核心素养有机融入网球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战术水平,更显著增强了其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三网球教学;体育精神;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网球作为一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其规则意识、竞技精神、战术思维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特性,与当前体育教育的核心目标高度契合。然而,当前初中网球教学中过分强调技术训练,忽视体育精神与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普遍存在。本研究立足于初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探索在网球教学中渗透体育精神与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旨在构建更加完善的初中网球教学体系。
1.初三网球教学中渗透体育精神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1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
初三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身体各项机能趋于完善,思维能力日渐成熟,其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逐步增强。网球运动作为一项技巧性与体能兼具的项目,不光需要灵活的反应能力,更考验学生心理素质与战术思维[1]。在网球教学过程中融入体育精神与核心素养,能够满足学生身体机能锻炼、心智启迪、情感疏导等多维度发展诉求,帮助他们在紧张学业压力下释放身心,构建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此举对平衡青少年学业负担与体育锻炼间的矛盾,促进身体素质、意志品质、认知能力协调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运动习惯的重要途径
网球运动具备参与门槛低、趣味性强、终身可持续等显著特点,特别适合贯彻“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初三网球教学中渗透体育精神与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之外,深刻领悟体育活动的价值内涵,激发持久运动兴趣。通过规则意识、自律精神、拼搏意识等精神层面的引导,学生不仅掌握了“如何打球”的技术,更明白了“为何运动”的深层价值,这种内驱力会促使他们在毕业后仍能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体育精神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实际上是在构建青少年运动习惯养成的长效机制,为其未来健康生活方式奠定根基。
1.3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素养的关键环节
网球运动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其强调公平竞争、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的特质恰恰映射了现代社会核心价值理念。初三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网球教学渗透体育精神,能使他们体验胜负得失、理解竞争合作、学会情绪调控。当学生面对网球比赛中的挑战时,实际上也在模拟应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困境,这种历练能够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顽强坚韧的意志品质、理性客观的处事能力[2]。
2.初三网球教学中渗透体育精神与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2.1教学目标单一化,忽视精神素养培育
当前初三网球教学过程中,技术技能的传授几乎占据全部教学内容,学生挥拍、击球、移动等动作训练被视为唯一目标,精神素养培育则沦为装饰性口号。课堂气氛往往充斥着机械式重复训练,学生仿佛成为技术动作的执行者,缺乏对网球运动精神内涵的深度理解与体验。教师普遍将注意力聚焦于动作规范性上,对学生在困难面前的坚持、挫折中的调适、比赛中的尊重等精神品质培养关注度明显不足。不少学生形成了错误认知,认为网球学习就是简单掌握几种击球方式,完全忽视了这项运动所蕴含的顽强拼搏精神与优雅竞技文化。
2.2教学方法刻板固化,缺乏学生主体参与
初三网球课堂中,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模式根深蒂固,学生主体性严重缺失,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难以培养。教师习惯于将自身理解的技术动作直接灌输给学生,甚至对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尝试持否定态度,固守着所谓“标准动作”的刻板模式。课堂活动安排呈现出明显的教师主导特征,从热身准备到技术练习再到结束放松,每个环节都由教师一手操办,学生只需被动执行即可。令人担忧的是,众多学生已习惯于这种“听指令做动作”的学习状态,失去了自主思考与探索的能力。
2.3评价机制单一片面,忽视全面发展评估
网球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严重偏颇,过分注重技术掌握程度与比赛成绩,对学生在体育精神、意志品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几乎不予关注。考核内容集中于发球、正反手击球等基本技术的标准化程度,而学生在困难挑战面前表现出的毅力、团队协作中展现的责任感、比赛对抗中体现的体育道德却难有评价指标。量化评分成为唯一标准,一味追求可测量的外显性指标,对难以量化的内隐素养视而不见。这种片面评价导致学生形成扭曲的学习态度,急功近利心态普遍,只关心如何应付考试而非真正热爱这项运动。更令人忧心的是,评价结果使用存在功利化倾向,简单等同于体育成绩,使网球教学异化为应试工具。
3.初三网球教学中渗透体育精神与核心素养的实践措施
3.1构建“精神引领、素养贯穿”的网球教学模式
初三网球教学模式以体育精神为引领,核心素养为贯穿主线,形成完整教学体系。我们在课程开始前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视频,分析运动员面对困境时展现的拼搏精神与良好心理素质。教师为班级创设“网球精神大使”角色,由学生轮流担任,负责每堂课前5分钟分享一个网球运动员的精神故事[3]。课程设计中穿插“精神讨论区”环节,让学生针对训练中遇到的挫折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将网球技术动作分解为易于掌握的小步骤,学生在逐步攀升的技能阶梯中体验成长的喜悦。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互助学习环节,高水平学生指导技术欠佳同学,培养责任感与领导力。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个人网球学习档案袋,记录技能进步与心理成长,使体育精神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网球教学的灵魂。
3.2设计“技战术学习与体育精神”的融合教学情境
教师精心打造网球技战术与体育精神融合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课堂设计“挑战关卡”模式,学生必须攻克不同难度的技术关卡,如击球精准度训练中,设置“耐心之墙”,要求连续击球达到规定次数,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战术学习环节中,师生共同设计“战术推演板”,学生在模拟比赛情境中制定战术方案,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开展“限制条件下的技术应用”活动,如限定移动范围的半场对抗,迫使学生在不利情况下寻找解决方案,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教师组织“网球智慧擂台”,学生轮流担任教练角色,分析同伴技术动作并提出改进建议,培养观察力与表达能力。比赛练习中引入“双重目标”机制,既注重比分结果,更重视学生在比赛中展现的体育道德与团队合作精神。
3.3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初三网球教学活动充分融合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搭建“网球技术实验室”平台,学生针对不同击球技术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如测量不同握拍方式对击球旋转的影响,培养科学探究精神[4]。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3-4人一组,成员轮流担任“技术观察员”、“数据记录员”和“反馈指导员”,互相督促与指导。课堂实施“问题驱动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提高发球成功率?”,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引入“教学视频微制作”项目,学生合作拍摄网球基本技术教学短片,深化对技术要领的理解。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坊”,鼓励学生在基本技术基础上尝试创新改进,如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发球动作变式。师生共建网球学习资源库,学生定期分享自主探究成果,形成良性学习循环系统。
3.4实施“挑战自我与超越极限”的体验式教学
初三网球体验式教学聚焦“挑战自我与超越极限”理念,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品格。教师设计“成长阶梯”训练计划,学生根据个人能力水平设定逐步提高的挑战目标,如第一周完成20次连续对墙击球,下周挑战25次。开展“突破训练营”活动,学生需在体能、技术、心理等多维度突破自我,如在高强度体能训练后仍保持击球准确性。引入“极限情境模拟”,创设比赛中的关键球情境,如0-40落后时的发球局,培养学生逆境应对能力。组织“自我挑战日”,学生针对个人弱项技术进行强化训练,如专攻反手技术不足的问题。实施“心理障碍突破”训练,设置压力情境下的技术测试,如在全班同学观摩下完成特定技术动作。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成长反思日志”,记录每次挑战的心路历程,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与调节能力,真正体验到突破自我的成就感。
3.5建立“过程导向与多元评价”的评价体系
初三网球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导向与多元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教师开发“网球素养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技能进步轨迹与精神品质表现,包括技术掌握程度、参与态度、合作能力等维度。引入“能力提升指数”概念,根据学生个人起点不同,评价其进步幅度而非绝对水平,激励每位学生持续进步。设计“同伴互评卡”,学生间相互评价,从不同角度反映个体表现,培养客观评价能力。实施“比赛表现分析法”,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比赛录像,评价技战术运用、临场应变与情绪控制能力。开展“自主目标达成度评估”,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定期自评完成情况,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教师组织期末“网球素养展示会”,学生通过实践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自己的网球学习成果,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工具。
3.6打造“课内延伸与课外拓展”的教学实践平台
初三网球教学实践平台打破时空界限,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发展。学校成立“网球学习社区”,建立线上学习平台,学生可上传训练视频请求指导,下载技术分析资料,延伸课堂学习。教师设计“家庭网球练习卡”,指导学生利用家庭条件进行辅助练习,如利用墙壁进行击球练习,增强学习连续性[5]。组织“班级网球联赛”,学生担任运动员、裁判、赛事组织者等不同角色,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开展“跨校网球交流活动”,邀请兄弟学校开展友谊赛,拓展学生视野。寒暑假期间开设“网球技能提升营”,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设计专项训练计划。教师引导学生创建“网球知识图谱”,将课内所学与课外实践经验系统整合,形成个人化的网球知识体系。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网球公益活动,担任小教练向社区居民普及网球知识,在服务中提升综合素养,实现网球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4.结语
通过在初三网球教学中有机渗透体育精神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表明,将网球运动的规则意识、竞技精神、战术思维等元素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对推动学校体育教育从“教会技能”向“立德树人”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