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建筑论文 > 正文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及控制

作者:刘耀全,朱世博,周鸿泉来源:《产品可靠性报告》日期:2025-03-18人气:142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和需求提升,越来越多的大跨度、大规模结构如桥梁、水库、高层建筑地基基础、隧道以及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开始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这类项目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有更高要求,并面临更为严苛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及施工难题,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由于结构庞大,其内部温差应力容易导致产生裂缝。因此,研究和控制此类裂缝形成原因成为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施工工艺与混凝土裂缝的关系研究

(一)浇筑方法对混凝土均匀性和密实度的影响

由甘肃甘州华电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出资兴建的陆上风力发电项目,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北部22km,面积为北板洼滩地区的一片开阔地势,海拔高度大约为1608.1m1662.5m。此区域处于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0°43~100°50′和北纬39°19~39°22′。项目选址优越,不仅紧邻已完成的龙源风电场,且与正建设中的中节能风电场相邻。距张掖市约60公里,附近拥有通行的土石路连结着省道S237道路系统,交通便捷。项目预计总装机容量为100兆瓦(MW),包括十六台单一6.25MW功率,配以高达120米的刚塔筒式风机。每台风力发电机组配套一具专用的箱式变压器进行接线,形成单机单独连接的方式。通过架空电缆构成共计四回长度约35千伏特(kV)的35kV集合输电线路,每个风机的位置通过这条路线来供电,总路程长约29公里。

项目新建立了110千伏的升压站,配备了额定容量为120兆瓦时的主要变压器。这座升压站将通过一回长110kV的架空输电线路,接入电力汇集站并最终接入电网。为实现电力高效输送和稳定,采用导线型号JL/G1A-300/40的导线来搭建输电体系,预计的总路径长度达到约36公里。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分布和紧密填充能力,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分段间隔浇筑或者分层浇筑等方法,并配合滑模技术进行操作,从而能有效管控浇筑的速率与混凝土凝固时长,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可能出现的裂缝问题。同时需合理规划浇筑过程和顺序以消除 “冷接缝”的出现,保证整体结构质量和施工流程顺畅性。通过综合规划上述各个部分的技术实施,确保了甘肃华电甘州平山湖1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建造达到高标准,既保障了工程的质量也提升了其运行效率,充分展现了一座现代高效风电场所应有的技术和创新应用水平。

(二)振捣方式对混凝土均匀性和密实度的影响

有效的振捣技术对提高混凝土的质量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最终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用性。通过合理的使用振捣设备,如振动梁、平板振捣棒、高频震动锤或是内振棒等,能够大大提升浇注后的混凝土均匀性和密实度。正确执行振捣作业,不仅要做到振动充分、覆盖全面,还需避免过度的振动力产生不必要的内部裂痕,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与耐久度。在施工初期,首先需要合理布放模板,并进行严格的定位,这是为了确保振捣的效果不会因为模板的偏斜或间距过大而失效。之后选用适宜类型的振捣器,如振动梁适用于浇筑宽大的平面结构,因为它能够高效地将能量分散到整个区域,使混凝土表面平整的同时保证强度。而平板振捣棒则更适应于狭窄的角落和细小的空间,它可以更加精细化处理,保证每一寸混凝土都能充分振捣。频率与强度的把握则是振捣技术的关键所在,过高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过低则影响振捣的实效。因此,施工人员应当在实际操作中细心调节振捣频率,找到最佳振幅和时间,从而实现混凝土密度的完美均衡。

(三)振捣时间对混凝土均匀性和密实度的影响

振捣时间作为混凝土施工工艺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其精准把握对于混凝土最终的性能与稳定性具有决定性作用。正确的振捣时间能确保空气和水分的有效排出,促使混凝土内部达到最佳的密实状态,使得最终结构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在混凝土新浇后进行适时振捣,能够借助振动力排除多余的空气与水分,这些杂质的存在往往会形成日后可能引发结构缺陷和裂缝的潜在来源。因此,适当的时间不仅能够使气体顺利逸出,还能使水泥充分混合水化反应,进而生成更紧密有序的微粒组合。这一过程不仅增强混凝土自身的强度,还能显著减少后续可能由于材料结构松弛或分层引起的表面缺陷与裂纹。然而振捣时间并非越多越好,过长的振捣过程往往容易引起问题。不当的力量输入可能会打断刚刚形成的混凝土微观结构,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或是产生细微裂缝,对后期整体建筑结构安全性构成风险。同时,反复或过度振捣还可能会增加能源消耗,增加建设成本,降低整个工程的经济性和效率。相反,如果振捣不足,混凝土则可能存在孔洞和内部裂隙,这些问题会在后期结构使用中显现并导致严重后果。

二、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水化热释放和强度发展的作用

(一)温度对混凝土水化热释放和强度发展的影响

温度梯度控制对确保混凝土构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在浇注和硬化期间,混凝土的温度分布通常是不均匀的。从内部向外部温度逐渐降低。这种现象导致了一个所谓的内外温差,这种热差不仅可能导致水分蒸发速率的变化从而影响混凝土水化的速度和深度,也可能导致结构内的压力增加,并因此形成裂纹或缺陷。为了有效降低或平衡这种内外温差,工程师们常常应用一系列技术和策略。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对结构物的外部进行有效的保温,这是为了在热扩散的过程中防止外部热量过多进入构建内部,减少温升速度,并降低整体温升幅度。这可通过铺设绝缘保温材料来实现,如聚氨酯泡沫塑料或岩棉板,以在结构体外部构成一个绝热层。

(二)湿度对混凝土水化热释放和强度发展的影响

湿度过低会使得混凝土在凝固初期阶段就进入过度脱水状态,这直接影响了水泥石形成所需的液态水分。在水泥矿物与环境水分之间形成一个动态的“液相”,是生成凝胶化水泥石的前提条件。这个过程不仅依赖于水泥本身的水合特性,还需要有足够时间、适宜的湿度及恰当环境的温度来进行催化与协调。因此,维持混凝土处于一个适度的湿润状态下,对于确保其水化充分、稳定地进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混凝土的水分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需要精准控制和及时调整。水分是贯穿整个施工和固化过程的催化剂。新拌合物需具备良好的含水量,这既保证了水泥的有效化学作用,又能提供足够的塑形力与流动性能。而当混凝土置于现场浇筑并开始逐渐失水硬化时,适时的水分补充则成为避免其提前干燥、导致内部微观缺陷乃至裂缝形成的“救兵”。

(三)养护时间对混凝土水化热释放和强度发展的影响

科学合理地确定混凝土的养护期是一项复杂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其影响着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施工安全性。保养期内,混凝土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过程——首先是水泥的初步固化阶段,随后是水分逐渐消耗,水泥逐渐转化为其稳定的物质形态。在这个过程中,混凝土的体积逐渐减少并稳定在最终形状,并形成了强大的机械性能和物理特性,这是由内部微观结构决定的。如果这一阶段养护得当,最终形成的结构将在使用中展现出色耐腐蚀性、韧性和抗压能力等优点。在理想情况下,养护应当提供充足的环境水分给水化反应提供支持。但是,若保养不足则会导致内部水分散失过于激烈,引发收缩效应和干燥裂痕,尤其是在高温或风干环境下更甚。混凝土过早干燥不仅会影响强度和抗蚀性能,严重时可能使表面产生裂缝,降低其承载能力和寿命,这对诸如公路、桥梁等长期暴露于外界环境的建筑结构来说影响尤为巨大。

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析方法

(一)材料性能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选用优质原材是确保混凝土整体性能的必要先决条件,其中骨料的选择是构建坚固混凝土结构的基石之一。优质的骨料能确保结构均匀且具备优良的承载能力,并且能够显著提高耐久性与稳定性,避免因为低品质材料造成的应力集中与脆裂。不同材质与级别的骨料具有其各自的优点与适用领域:如坚硬耐磨的花岗岩适用于需要较高冲击与磨损抵抗能力的地方;轻型多孔结构体适合用于重量限制较严苛或防火要求较高的场景。在选择时需综合考虑其粒形、尺寸与分布状态,并严格控制杂质及有机物含量以减少对性能与耐用度的潜在损害。除此之外,高效外加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早强剂能帮助在低温条件下混凝土迅速形成足够的早期强度;减水剂可增强混凝土工作性和耐流变性,避免因水分不当而引起的开裂;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则能提升结构的整体韧性,进一步减少裂缝的发生。恰当的应用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更能延长建筑寿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施工工艺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首先,在配比调整阶段,原材料的合理比例和搅拌方式对混凝土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次,在搅拌工艺控制环节,搅拌时间、速度和温度等参数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此外,浇筑顺序与速度设定也是重要因素,过快或不均匀的浇筑很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而在振捣效果评价方面,振捣力度和频率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密实性,进而影响裂缝的形成。最后,在保养策略的选择上,恰当的养护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例如覆盖保湿或采用保温措施等。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是一个复合驱动机制,需要在各个环节上进行综合考虑和有效控制,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三)结构设计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合理的结构布局设计与稳固的支持体系建立,是保证建筑物或设施稳固性和安全性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合理的结构布局通过确保建筑物内部及外部各个部位之间的均匀承载压力,实现了对于建筑物内力分布的有效控制,大大减缓了可能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这种均衡化的布局方式避免了某一部分结构在承受重载时成为唯一受压的元素,而其他部位则承受不到应尽的比例压力,这样的不合理负载分布极易在长时间的压力冲击中导致结构局部损伤,乃至产生危险。此外,合理的支撑布置还可以确保在遇到非正常荷载的情况下,如意外重量增加等,整个建筑物的应力分布依然得以保持平衡,减少任何潜在的破裂或弯曲风险。

(四)环境条件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混凝土的水化和固化进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风向、日照、降水量等自然因素。风向可能对混凝土的水分蒸发速度造成影响,阳光照射会加速水化反应,而降水则可能对固化进程产生一定干扰。面对这些影响,施工过程中需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予以应对,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为了应对风向对混凝土水化和固化的影响,可考虑建立临时挡风墙或者采用覆盖物遮挡混凝土施工现场,以减少风对水分蒸发的影响。对于日照影响,可以考虑在施工现场搭建遮阳棚或者使用防晒材料覆盖混凝土表面,以减轻阳光直射对水化和固化速度的影响。通过综合考虑并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各种因素对混凝土水化和固化进程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混凝土工程质量和持久性。

四、结语

通过综合管理施工流程、采用先进技术和合理优化策略,在材料选取、工艺改进、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能够大幅度提高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抵抗裂缝的能力。未来,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研究开发和质量控制上应持续关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论的发展,推动其在更广泛的应用领域的普及与推广,不断改善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与难点,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  《产品可靠性报告》   https://www.zzqklm.com/w/kj/32519.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