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更要体现在文化基因的延续、精神内核的重塑上。我国延绵数千年的优秀传统诚信文化,是民族生存经验和国家治理智慧的沉淀和凝聚,是乡土社会秩序维系、经济交往稳固、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但受到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冲击,乡村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传统诚信文化生存空间也受到挤压。立足乡村发展实践,探索传统诚信文化的现代转化与保护路径,让其成为驱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软实力,有其现实意义。
创新传播与教育载体,培育新时代诚信乡风
建设“家校社”诚信教育共同体。发挥乡村学校的诚信教育主阵地优势,组织编写融汇当地诚信故事的读本材料,通过系统的德育课、主题班会、校园文化宣传等形式,培育学生诚信的优良品质。发挥家庭的诚信教育功能,抓住家长会、家访等契机,向家长宣讲诚信家庭教育的相关方法,督促父母践行家庭诚信,成为子女的诚信模范。发挥社区教育的实践基地作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设乡村道德讲堂,邀请诚信模范、基层干部等担任讲师,面向乡村全体成员开展诚信的宣讲教育工作,营造浓厚的诚信文化氛围。扩展多元化传播渠道。利用现代传媒和信息化建设手段,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报道,倡导和宣传诚信精神,加深群众对诚信文化的认知;发挥村干部、党员等在乡村治理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让诚信文化走村入户、入题,嵌入家风民风、乡俗乡风中,以榜样示范、道德评议等方法激发村民内在自觉,营造崇德尚贤、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构建诚信制度化的实践载体
制度化是将诚信理念的“软倡导”转化为有抓手、有监控、有评判的“硬规矩”,是推动诚信文化在乡村治理中落地生根的关键。村规民约制度化。聚焦村规民约中的形式主义、口号化问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村干部召集村民共同协商,针对生产生活中最容易出现失信的领域,订立明晰的诚信规范条款,并写进村规民约中。监督评议与公示制度化。成立由村领导、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村民小组长、妇女代表等组建的村规民约监督评议委员会,建立定期的评议机制,利用走访、邻里调查、查阅记录、查看台账等方式,了解村民违反村规民约诚信条款情况,并在村务公开栏、微信群中公示评议结果,在村民心中根植诚信文化。
融入现代乡村经济体系,激活诚信文化资本的经济效能
乡村诚信文化建设不应仅停留在道德说教层面,应将其深度嵌入乡村产业发展之中,切实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资本。打造诚信农业品牌。利用区块链技术率先在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如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农产品信息记录与共享平台,清晰、透明地记录农产品种子(种苗)来源、生产过程、储藏(加工)过程、检验检测、产品入库、产品流通渠道及销售等全链条关键信息。同时,各地方政府部门应制定和推广高于国家通用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信用考核办法,明确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品使用监管、质量安全、社会责任方面等的具体要求,引导生产者真正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构建以信用信息为基础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农信社、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应运用多维度的信用评价结果,不断优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和金融活动模式。着力研发和积极推广面向小农户、家庭农场、小微合作社的纯信用、无抵押或弱抵押贷款产品,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探索基于真实订单和稳定供应链关系的金融模式,如以农产品加工、大型超市订单或农产品企业应收账款为质押融资,向上游诚信经营农户、合作社融资;探索以预期农产品未来收益权为质押的融资模式,不断解决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问题,为诚信经营注入金融血液。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680.html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