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农林论文 > 正文

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

作者:王新雨、陈莉莉来源:《通化日报》日期:2025-09-22人气:8

一、农旅融合,乡村振兴新引擎

“农,天下之大本也。”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农旅融合正成为推动这一进程的有力引擎。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农旅融合正在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农旅一体化项目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也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农旅一体化的多重意义

农旅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以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农旅一体化,可以有效整合农业资源,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生产向高质量、高效率转变。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还能扩大农民收入来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项目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促进旅游消费升级。此外,它还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提升农民的文化自信。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农旅一体化项目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构建和谐乡村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二)农旅融合的成功案例

通化市采用多模式农旅融合发展。在通化,柳河县云岭野山参产业园,以其1.6万亩野山参保护区为核心资源,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了系统性深度开发,涉及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多个领域。在旅游产品创新方面,园区特别推出人参采挖等新型旅游体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将传统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有机结合。辉南县金川镇西夹荒生态旅游度假区,以吉林龙湾风景区为基础,打造一个综合性度假区,建成富有关东风情的特色民宿群,每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成为辉南县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通化县大安镇四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主峰四方顶海拔1182米,山顶有5万平方米草地,是通化周边独一无二的天然高山草原,四周森林环绕,是观云海、看日出的绝佳地点,深受年轻人喜爱,日均游客可达2600人次,成为通化县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二、农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促进农民增收,带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农旅融合为农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农民有机会通过土地流转来赚取租金,在农旅项目中务工获得工资收入,还可以通过销售农产品、手工艺品等获得经营性收入。例如,通化县大安镇上湖上文旅综合体,即上湖上—旅游民宿项目依托原生态阔叶林和民族风俗,打造东北自然与乡村旅游、民族风俗相结合的特色乡村旅游。农旅融合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除了农业和旅游业本身,还涉及餐饮、住宿等多个行业。以通化县大安镇上湖上文旅综合体为例,其打造的主题旅游产品矩阵,带动了农家乐、酒店、餐饮等行业的繁荣,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多元化。

(二)社会效益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促进城乡交流与融合。为了发展农旅产业,农村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整治工作。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庄的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水平得到提升。例如,集安市以“抗美援朝第一渡”为主题,靠着下解放抗美援朝友谊村打造民宿区和鸭绿江国门景区配套,形成了抗美援朝红色旅游带。通过红色旅游,把抗美援朝精神传承下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农旅融合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消费,加强了城乡之间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城市居民可以了解农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农村居民也可以接触到城市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促进城乡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农旅融合活动的开展,不仅加强了乡村居民间的互动与合作,还增进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村民共同参与农旅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增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归属感,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有利于乡村治理和社会稳定。

(三)生态效益

推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农旅融合发展可以使乡村的各种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农田不仅用于农业生产,还可以通过景观化设计成为旅游景观;推动乡村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发展生态旅游项目,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一些农旅项目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生态种植、养殖方式,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游客在体验农旅项目的过程中,能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他们会更加珍惜自然资源,倡导绿色消费,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农旅融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面临的挑战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部分农村地区交通、水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影响了游客的出行和体验。一些偏远乡村,道路狭窄、路况较差,交通不便,导致游客前往困难;水电供应不稳定,通信信号差,也会降低游客的满意度。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限制了游客的流动,也影响了旅游地的经济效益。

专业人才短缺。农旅融合产业的发展需要既懂得农业又懂得旅游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农村地区这类人才匮乏,导致一些农旅融合项目在规划、开发和运营等方面存在不足,制约了农旅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农民缺乏旅游服务和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而旅游专业人才又往往不愿意到农村工作。

品牌建设和营销能力不足。许多农旅项目在品牌意识方面存在不足,品牌建设相对滞后,未能塑造出独特的品牌形象,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营销手段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优质的农旅项目不为外界所知,游客数量有限。

资金投入不足。农旅融合项目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发展以及宣传推广等层面。但农村地区的资金来源相对有限,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农旅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二)应对策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增加投入,在交通、水电和通讯方面要有所改善。修建和拓宽乡村道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保障水电供应的稳定性,加强通信网络覆盖。同时,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住宿和餐饮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可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其效益与质量。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讲座、组织参观学习等方式,传授旅游知识和技能,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旅游专业人才到农村工作。例如,提供住房补贴、薪资待遇优惠、职业发展机会等,鼓励他们投身农旅产业。

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农旅项目应树立品牌意识,挖掘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通过统一的品牌标识、宣传口号、服务标准等,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采用多元化营销手段,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和推介会,展示通化市的农旅特色和优势。通过与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精心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有效吸引更多潜在游客。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政府应加大对农旅融合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补贴和奖励。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旅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并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创新。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旅项目的开发和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等方式,吸引企业、投资者投入资金。

农旅融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通过各地的成功实践,我们看到了农旅融合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增强社区凝聚力、推动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农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品牌建设和营销能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等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推动农旅融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通化日报https://www.zzqklm.com/w/qt/36980.html 

上一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