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低空经济新业态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
随着低空空域资源市场化进程加速和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物流等新兴技术的突破性发展,空域要素正成为区域经济空间重构的新变量。低空经济通过释放三维空间资源潜能,正重塑传统交通、物流、文旅、农业等产业的运行逻辑与服务半径,催生城市空中交通、低空制造和数字空管等全新产业链条。在区域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厘清低空经济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创新生态构建及空间协作模式的影响逻辑,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开辟经济增长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就低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机制与实践路径展开系统性研究,以期为地方政府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空域资源配置和构建产业适配政策体系提供实证支撑与操作参考。
低空经济的定义与构成
低空经济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山区可延伸至3000米)以下空域范围内,以载人或无人飞行器为载体开展生产服务活动的立体经济形态。其构成包含四层要素:基础载体层涵盖无人机、eVTOL等航空器;技术支撑层依赖导航定位、通信中继和避障感知等低空智能系统;运行活动层聚焦物流配送、农林植保、应急救援、地理测绘等垂直场景应用;保障环境层涉及空域管理规则、起降场站网络、能量补给设施等制度与基建。
区别于传统航空业,低空经济更强调对空域资源的规模化、高频次、分布式开发,通过低成本与智能化解决方案渗透到实体经济各个环节,形成“空域即生产空间”的新型经济范式。
低空经济对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低空经济通过与区域资源禀赋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多重驱动机理。空间维度,突破地形对传统地面交通的阻断,将山区水域等偏远区域接入现代经济网络;产业维度,以飞行器制造为原点衍生运营维护、数据服务等配套业态;要素维度,通过加速人货流动效率重构区域资源配置模式。其核心机制体现为以低空空域资源开放释放区域空间潜能,以飞行器智能化普及降低专属服务门槛,最终塑造“以空中通道弥合区位劣势、以低空产业重塑区域竞争力”的增长路径。
低空经济的产业链与经济效益。低空产业链从制造端到服务端贯穿四个环节:上游为飞行器整机制造、复合材料研发、高能量密度电池生产等硬科技领域;中游聚焦飞行控制软件开发、数据传输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服务;下游覆盖物流末端配送、旅游空中观光、边境巡逻监视等运行场景;配套层包含起降坪建设、充电维护站点、保险法律咨询等保障体系。经济效益显现于三方面:一是成本减降效应,如农业无人机喷洒可减少30%农药用量;二是效率倍增效应,如电网巡检时间从周级压缩至小时级;三是市场创造效应,如低空植保激活丘陵农区特色种植、夜间物流延长商业营业时段,直接开辟增量价值空间。
低空经济对区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带动。劳动力市场呈现梯次融合特征,高端环节吸纳飞行器设计师、空域算法工程师等科技人才,中部运维环节创造飞手、充电管理员等技术岗位,末端应用环节激活农村无人机合伙人、旅游航线讲解员等职业。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驱动交通物流向立体化升级、旅游观光业开辟低空游览新业态、农业生产向精准化转型。如一些山区县域经历的三阶段转型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初期承接无人机整机工厂落地形成制造集群,中期培育输配电设备巡检服务队占领区域市场,远期依托低空运输网络搭建特色农产品直销链,实现资源溢价增值。
低空经济对区域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进步沿两条路径外溢,纵向牵引新能源、复合材料和传感器产业升级,如汽车企业借eV-TOL研发突破轻量化技术瓶颈;横向催生城市三维管控系统等关联创新。产业集群呈现多向互动态势,飞控软硬件开发商向机器人领域渗透,地理测绘服务商转型智慧城市治理数据商,物流平台借航线数据开发低空气象服务产品。区域创新网络也因此被重构,大型制造基地吸引国家级适航认证中心落户,中试基地牵引检验检测机构集聚,实训机场带动职业院校开设飞控专业,形成“制造—测试—人才”的本地化创新闭环。
发展低空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空域管理与安全体系的创新。突破低空经济发展瓶颈必须重构空域治理范式。推行网格化数字空域,将试点区域划分为“1公里×1公里”动态管理单元,集成北斗定位与5G通信实现飞行器位置秒级回传,由地区空管中心配备电子围栏自适配系统(自动识别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并生成绕飞指令)。安全监管采用三层架构,飞行器出厂预载适航认证芯片记录关键参数;低空云平台实时监测电池温度、航线偏离等风险指标;地面机动巡查队配备便携式频率干扰仪处置突发状况。重点实现既要“管得住”,又要“飞得顺”,如为大型物流无人机开设夜间专用通道,对微轻型设备豁免预先审批;推行企业安全信用积分制,对累计千小时零事故运营商开放低空物流目视飞行区。
跨区域合作模式与协同效应。低空经济天然要求打破行政区划壁垒,需建立以功能需求为导向的协同体。在省际层面组建低空空域协调委员会,对接民航地区管理局统一发布跨城飞行计划申报接口,实现如长三角药品无人机急救专线3小时覆盖全域审批。产业协作采取产业链切片分配机制,山区县集中发展零部件制造与测试试飞,中心城市建设运营调度总部和数据服务中心,边境区域承包跨境物流转运。试点共建低空经济走廊,沿长江布局氢动力无人机货运网络,成渝段承接高端载人飞行器制造,中游开展农作物种子空中播种联合实验,下游搭建海事巡检多城联防系统。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与运营策略。起降场站设置遵循“三高三低”原则:“三高”即高密度接入城区楼宇屋顶、高兼容适配临时起降环境和高智能管理多机位调度;“三低”则指低审批门槛、低改造成本及低能耗运行。在建设方面,探索分段投资模型:城市核心区由政府主导建设骨干场站网络,制造业园区强制配套共享起降点纳入土地出让条件,乡村地区推行“企业捐赠设备+村委会出场地+飞手合作社运维”的轻资产模式。运营收益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向物流企业收取航空港操作费(标准件低于同城快递单价30%)、向测绘公司出售三维地理数据采集权和为观光无人机提供广告位租赁服务。
低空经济正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价值不仅在于产业规模的扩张,更体现在对区域空间格局和要素配置的重塑。通过释放空域资源潜力,有效连接偏远地区与核心市场,为县域特色产品流通开辟新通道。同步催生的技术岗位与运维服务链,为地方就业结构升级提供新支点。当前,需着力化解安全管控精细化程度不足、基础设施投建压力大、跨域协作机制缺位等发展堵点。建议通过构建弹性适度的空域开放路径、探索政企协同的基建共享模式、完善风险可控的监管工具体系等手段,稳步培育低空产业生态。这一领域蕴藏着重构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机遇,值得各地结合自身禀赋条件前瞻布局。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