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依托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与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同频共振,二者共同构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系统推进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从理念引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才支撑与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协同发力。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新质生产力的推动效应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南。创新是动力源泉,需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协调是均衡保障,通过政策倾斜推动区域间技术转移与产业协作;绿色是底色要求,推广清洁能源与循环经济模式;开放是拓展路径,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共享是价值导向,通过技能培训与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聚焦科技创新驱动,突破核心瓶颈。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需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一方面,加大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投入,在量子信息、脑科学等领域布局国家实验室;另一方面,针对芯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技术实施“揭榜挂帅”机制,通过税收减免、首台套保险等政策加速国产化替代。同时,完善人才特区建设,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构建“项目+人才+平台”一体化培养模式。
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塑竞争优势。以“三化两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新业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发展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推广智能矿山、数字孪生工厂等场景应用,实现减人提效;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方面,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培育新质人才队伍,强化智力支撑。实施“四维人才工程”:基础研究人才通过“强基计划”选拔培养;应用技术人才依托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充实培育;数字技能人才通过开展“AI+专业”复合型培训加速扩大。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推行股权期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制度,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构建新型生产关系,释放制度红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数据、技术等新型要素交易市场;优化营商环境,推行“沙盒监管”模式,在自动驾驶、基因治疗等领域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建立专利快速预审通道;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企业创新积分制”,让创新者得实惠、守信者受激励。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