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人民日报》关于内蒙古的媒介形象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报道为例

作者:陈晓雯来源:《视听》日期:2019-01-21人气:1823

大众媒介是传播和建构区域媒介形象的重要途径。由于《人民日报》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其勾画的内蒙古形象在受众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笔者以人民日报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报道为例,分析其建构的内蒙古形象。

一、《人民日报》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报道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系统、定量分析《人民日报》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新闻报道,并总结出《人民日报》构建了怎样的内蒙古形象。

2.样本选取

《人民日报》它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不言而喻。首先,在《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高级检索中检索,因为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所以选取一整年的样本才更有研究价值,所以日期选择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默认全部报纸版次,报纸版名、文章作者,文章标题,搜索范围设定在文章正文里,检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检索结果显示共计61篇新闻报道,再以人工阅读的方式,从中筛选涉及内蒙古自治区的报道筛掉以下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样本:重复新闻和图片,政府工作报告等,有效样本共计56篇。

(二)内容分析

1.报道数量

通过对2017年《人民日报》中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报道统计,共有新闻报道56篇。通过统计,《人民日报》在2017年关于内蒙古的总报道数量是209篇,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报道就约占一整年报道量的27%,足以见得其重要性。56篇报道中,除去5月的两篇,6月的一篇,新闻报道多集中在7、8月份,7月份的报道数量是8篇,8月份达到45篇。由此可见,《人民日报》对于内蒙古成立70周年的报道区别于以往较为分散的对内蒙古地区的报道,而是在较集中的时间内,对自治区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报道。自治区大庆报道具有较强的集中性和连续性,报道集中在大庆开始的前后一个月左右,8月的8-12日这几天报道最多。

2.报道版面

在报纸分析中,稿件版面的位置传递着稿件新闻价值的大小和新闻的重要性等隐性信息。我们翻阅报纸时,第一版总是比其他版面要更早的进入读者的视线,也更易吸引读者,所以,第一版是报纸的头版也是最重要的一版,往往刊登一些重要新闻。因此在对新闻稿件进行分析时,版面也是必须要分析的一部分。根据统计分析,涉及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新闻报道出现的版面,大多数集中在第一版和第二版,第一版的稿件数为19篇,占比约为34%;第二版的稿件数最多,为28篇,占比为50%;其余报道在3版、5版、8版各为一篇,占比各约占2%,6版为4篇,占比约为7%;12版为2篇,占比约为3%。

3.报道体裁

报道内蒙古大庆使用最多的体裁是消息,为30篇,占据全部内容的54%。深度分析建设成就、描绘生态环境、展现社会生活的通讯类报道仅次其后,为23篇,约占41%。除此之外,评论、社论等体裁在报道中也有使用,为3篇,但占比较小约为5%。由此观之,在呈现内蒙古形象时,《人民日报》在以消息为主的报道方式上,还综合运用浅层和深层的通讯报道,多角度、全方位呈现了内蒙古的发展面貌。从7月17日起至8月16日这一个月的时间内,《人民日报》开设“守望相助七十载·壮美亮丽内蒙古”专栏,报道一系列来自基层的新闻,24篇通讯集中展示了内蒙古成立70年以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就。

4.报道内容

《人民日报》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进行了全面的报道。通过统计,政治方面的报道30篇;经济方面的报道8篇,文化方面的报道11篇;教育方面的新闻报道1篇;环境方面的报道5篇。

5.报道倾向

与以往的新闻报道不同,因为是对内蒙古70周年的变化进行报道,所以新闻报道以正面为主,积极呈现出内蒙古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地域形象的变化。

二、《人民日报》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报道特征

(一)报道时间连续且集中

《人民日报》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报道区别于以往较为分散的报道方式,而是在较集中的时间内,对内蒙古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报道。因为内蒙古大庆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是事情,对内蒙古成立70周年庆典的报道也需要一定的时效性。通过分析发现,对内蒙古大庆的56篇报道中,有45篇报道都是集中在8月5日至13日之间,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这样的报道形式,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方便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对一个地区的全面报道,使内蒙古的形象更全面、更系统的呈现在受众面前。

(二)报道题材广泛

《人民日报》关于内蒙古大庆的报道,遵循了平衡报道的原则,报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大庆系列报道题材的广泛,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多种角度向受众呈示出一幅内蒙古成立70年发展的全景图画。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人民日报》关于内蒙古的报道,较为广泛的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具体的报道中,有《美好梦想,奔驰在辽阔草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内蒙古发展纪实》的宏观报道,也有《内蒙古乌海医改后,患者得实惠,医院得发展------看大病,不用往外跑啦》这样典型的个案,比较全面的勾画出一个政治上和谐稳定、经济上转型升级、文化上独具特色的形象。

(三)报道体裁丰富

新闻体裁作为新闻内容的表达方式,也是新闻内容的常用分类方法。统计得出《人民日报》关于内蒙古大庆的56篇报道中,既有短小精干的消息,也有长篇大论的深度报道。在新闻体裁中,消息采写发稿时间快,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在新闻时效性上有很大的传播优势。但从报道深度上看,通迅、评论等体裁对于内容的报道会比消息更全面更深入,通讯更适合对自治区的发展和变化进行全面的报道。而且,在一些报道中,还运用图片使报道更加直观、形象,有效地增强了内蒙古形象的传播。

(四)正面报道为

报道态度倾向是新闻记者或者新闻机构在报道或评论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它可以使报道的感染力有所增强,在情感和认知上引起受众的共鸣。媒介构建出来的地域形象会直接影响到受众对该地区的判断,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决定了它的报道具有很强的宣传效应。在其56篇报道里,正面报道56篇,负面报道和中性报道都为0篇,这可能跟其是关于庆典的系列报道有关,因此《人民日报》对于内蒙古的报道以正面称赞和肯定为主。在倾向性分析中,仅具有参考价值,并不具有很多典型的可统计性数据的平衡。

三、《人民日报》中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报道建构的内蒙古媒介形象

内蒙古大庆报道是《人民日报》报道的新形势,它不同于以往的对内蒙古的报道,它是一定时间内的产物,受到时间的制约。但是在这集中的时间段内,也能够表现出大众媒介对受众呈现怎样的内蒙古形象。通过对《人民日报》2017年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报道总量、报道主题进行内容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人民日报》建构的内蒙古媒介形象:

(一)党的建设与时俱进

在30篇政治报道中,集中表现了内蒙古成立70年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为内蒙古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俞正声率中央代表团一分团在呼和浩特看望各族干部群众》《刘延东率中央代表团二分团赴赤峰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等报道都展示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所做的工作指示,努力打造内蒙古亮丽风景线。

(二)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在8篇经济报道中,呈现的是内蒙古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铁路、公路、航空、市政、水利、能源、信息通信等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日益健全。报道《有资源,更要敢创新能作为---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纪事》中指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由从前的“挖煤卖煤、挖土卖土”,产品“傻大黑粗”的经济印象转变为如今的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

(三)民族团结事业稳步向前

内蒙古成立70周年以来,一直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好国家给予民族地区的自主权和各项优惠政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趋扩大,民族团结不断加强。报道《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兴安街幸福社区---百家宴 一家亲》中表明,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个多民族大家庭,生活着55个民族25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就有551万人,占全区人口的20%左右。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互相尊重,民族团结。

(四)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内蒙古在教育、住房、科技、医疗、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中实现全面进步。《乌兰浩特贫困户可享高校入学资助---不用卖奶牛,学费有着落》中指出“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失学”,内蒙古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特别是2012年以来,内蒙古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成为全国首个实现12年免费教育的省份。《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文化生活日渐丰富---日子红火 乡风纯美》 中表现了内蒙古农村牧区群众收入得到增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1万元。农牧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层次也得到提高。

(五)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在有关环境方面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内蒙古坚持环境保护与建设并举,大胆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祖国北疆的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作用日益突出。《内蒙古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一个人、一株草、一机构——“三个一”诠释生态经》中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需要铁的决心和治理,内蒙古正在全区稳步推行,要将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打造得更亮丽。

四、总结

综上所述,《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当今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体,较为真实、全面的呈现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以来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地域形象,把“守望相助七十载、壮美亮丽内蒙古”真真切切的呈现在受众面前。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指出,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巨大和复杂化,对超出自己经验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机构去了解。媒介在人们主观现实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内蒙古形象的认知,内蒙古地区以外的受众只能通过媒介实现。因此,内蒙古地区要意识到利用媒介建构自身形象的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借助地区和媒介之间的联动力,更加全面的传播和建构内蒙古形象。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