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

作者:刘学艺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日期:2019-05-27人气:2899

我国扶贫攻坚战已到关键时期,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通过对陕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找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期为陕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目前,推动深度贫困地区“真脱贫”、“脱真贫”,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是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从2015年至今,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三农”问题时也曾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是对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鼓励,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大发展的良机。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同比增长12.5%,强大的旅游消费能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旅游扶贫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繁荣乡村产业、带动乡村民俗振兴方面功不可没。

2  陕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分析

陕西乡村旅游发展特色明显,每年的游客接待量超2亿人次,旅游收入增长超过30%。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发布的《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及《2018陕西品质旅游发展报告》中均显示:陕西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全国居第二位。陕西旅游系统已经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制定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政策、措施。2018年,陕西省创建了21个旅游特色名镇和4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近百个旅游特色小镇、1000多家乡村特色民俗。咸阳的袁家村、马嵬驿、茯茶小镇被誉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018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境内外游客2.48亿人次,同比增长22.5%,旅游收入348.9亿,同比增长26.6%,旅游扶贫惠及9万贫困人口。多种渠道、整合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利用资源优势,使关中的乡村美景变“钱景”;注重资源整合,使陕南的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带动了陕北乡村的快速发展。

3  陕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

3.1  资金短缺,扶贫力度不够

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资金后劲不足成为阻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持续发展的致命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除了乡村自身具有的资源外,还需要有配套的硬件设施,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和旅游开发配套的设施更是不完善,交通、住宿等不方便,但是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虽然政府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大,但是由于资金项目来源单一,政府投入有限,对深度贫困地区要想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难上加难。

3.2  旅游扶贫目标不精准

近年来,虽然乡村旅游的扶贫效应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长期以来扶贫政策更多的是关注“面”,对“点”的关注度较低,在一些地区违背了扶贫初衷。在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方面缺少具体、可操作性措施。从而出现了“扶强不扶弱”的现象、“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马太效应,没有达到“扶真贫”和“真扶贫”,贫困地区也没有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3.3  农村空心化严重,当地农民对旅游参与度低

目前,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都到城市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留在家里的大多是妇女、小孩、老人,基层党建等村内事务无人管理、甚至田地“撂荒”。这些现象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由于当地农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度较低,不能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取利益,不能共享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果,不能增加农民收入,最终不能实现脱贫目标。如果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让老百姓在自家门口实现就业,将会大大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

3.4  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陕西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的项目众多,但经营模式、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商业气息越来愈浓,缺乏文化和原著生活场景、产业的支撑,长此以往顾客群就会流失,特色也就慢慢的消失了。纵观陕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虽然整体呈现遍地开花的现状,但是也有“假日人多平时人少”的尴尬局面。陕西部分地区开发的特色小镇因缺少产业特色和文化内涵,只是一味的简单复制袁家村模式而陷入窘境。

3.5  贫困地区缺乏相关旅游专业人才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必须要有充足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但是,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物质待遇、交通条件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使得贫困乡村地区很难引进专业人才并且留不住人才。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的重要因素。

4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的破解路径

4.1  吸引社会多方投资,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

利用乡村旅游进行精准扶贫是最快捷的一种扶贫方式。政府扶贫部门一定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不仅如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调动全域资源,破除地方保护,实现城市、县城、乡镇、村庄协调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全国企业和游客到陕西投资观光。依靠社会多方力量的相互支持,动员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广泛参与到扶贫队伍中来,并且明确责任,让社会各界把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4.2  实施精准识别贫困村及贫困人口

首先,应对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甄别,看当地的资源是否符合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然后对贫困地区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贫困村数据库,甄别出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条件的贫困村。

其次,建立完善旅游扶贫对象识别机制。由县扶贫办牵头、村干部落实,进行逐户摸底调查。结合村民居住条件、身体状况等方面,分层次确定贫困户等,并进行建档立卡,并对贫困户信息实施动态管理,做到真正的精准扶贫。

4.3  加强宣传互动推广力度,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

采用多种渠道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并不断总结旅游扶贫经验,组织现场观摩和论坛等,将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模式进行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进一步拓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思路。建立乡村旅游联盟,积极与当地旅行社合作,利用新闻媒体和当地的文体活动进行宣传,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推销宣传。通过丝路大会、农高会、西洽会、农博会等知名展会,积极展示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成果;通过为乡村地区拍摄旅游宣传片,制作乡村旅游路线、旅游地图、旅游指南等方式,不断提升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投资,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结合“一村一品”,将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和土特产纳入旅游商品目录,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商品,并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帮助农民增收。

4.4  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避免同质化

在旅游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过程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深挖当地传统文化内涵,利用当地民风民俗及地貌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坚持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打造特色品牌,避免同质化,突破简单复制的发展模式。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方向,加大乡村旅游规划指导、市场推广和人才培训力度,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4.5  完善旅游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做好旅游业相关人才的储备。为了贫困地区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就必须完善贫困地区人才引进机制。第一,提高待遇;第二,加强对引进人才的管理;第三,加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成立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基地、组建人才师资库,继续开展乡村旅游“送教上门”活动,做好乡村旅游人才的培训储备工作。陕西省旅游局在开展“互联网+乡村旅游”培训大会、 “乡村特色民宿”系列培训活动后,要继续开展类似的专题培训,并且增加培训受众面,让更多的人能接受到专业的培训,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档升级。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造血式的创新扶贫方式,能够重新塑造乡村价值。但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不是万能的,在发展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找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之路迫在眉睫。



本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http://www.zzqklm.com/w/qk/2122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