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论艺术美学的重要性

作者:吴晓莉来源:《新美域》日期:2025-07-04人气:18

摘要:随着科技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艺术美学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对象。当今艺术美学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今人们已经习惯艺术美学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所带来的新产品与新的生活方式。本文通过对艺术美学进行探索的同时研究艺术美学发展的新趋势,希望能够为艺术美学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艺术美学;传统文化;先锋艺术;装饰艺术;摄影;科学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快速发展,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人的需求,随着艺术美学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近年来艺术美学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探讨。

那么,什么是艺术美学?

首先,艺术是一个抽象并具有广泛性与普遍性的概念词。就像神秘的大自然与复杂的人类社会一样,其万事万物都具有矛盾并且无时无刻都在不断的发展与变换着,同样艺术也具有普遍性、变换性与多样性。当今艺术无处不在,艺术美是当今人们的审美标准,它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是人们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审美理想与社会真、善、美、丑等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人们创意创新的外在呈现。它的本质和社会美、自然美一样,也是人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情感体现。

那么,何为美?有人认为美是观念,是人的主观感受,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人们感受到它的美,却完全否认了美的客观存在;有人认为美是形式,对象的美就在于形式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和谐、舒适以及适当的比例。以上是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方面来寻求美的根源,但是却离开人的社会生活,忽视人的社会实践、主观臆断和主观感受,把美仅仅归结为事物的某种自然属性,可以说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我们要深挖美的本质把握美的方向,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紧密联系人类丰富的审美活动与艺术实践活动,从人类丰富的审美活动与艺术实践活动中去探索美的本质与内涵。

那么,美究竟是什么呢?美又在哪里呢?

美的来源不仅在于物,还在于人的社会实践,美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与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品质和气质、思想和情感、理想与愿望、智慧与才能等,这些都是人的本质内涵的具体展示。通过发挥个体内在的潜能创造出多姿多彩、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无论是在大自然和社会实践中或是文学艺术领域,所有与美有关的形象都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人类内在的力量。具体的、可感知温暖的形象美可以触动人的情感,引发内心的情绪波动,这表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情感化的展示。

其次,要知道美学为何,在明确什么是“美”之后不难推断。从美是人的主观感受,美无处不在可以看到自然美是美,生活美是美,艺术美也是美。比如壮丽的山川是美,辽阔的草原是美,奔腾的河流是美,蔚蓝的海洋是美,动人的歌声是美,优美的舞蹈是美,打动人心的诗句是美……总之,无论是在大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中,无论是在艺术的殿堂内还是文学知识海洋里……用心生活,用心感知,用心发现,用心探索,处处皆有美,处处皆是美。

艺术美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美的体现需要通过艺术家运用物质手段来塑造形象,从而使艺术美呈现出客观的物态化形式。艺术美的客观物态化的呈现主要由以下两方面构成:艺术家无法在抽象虚幻的境域中独立捏造艺术形象,需要依赖具体的物质工具来进行艺术实践。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艺术家需要依赖特定的物质材料,这样才能将审美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并获得艺术的实际价值,因此艺术美是一种客观存在。

艺术美是一种有意识的主观存在。艺术作品的创作是艺术家主观性的呈现,这种创新本身是独特的。在呈现艺术作品时,艺术需要以一种创新型的方式与世界交流。然而,这种创新型并非源自自然界,而是源自个体心灵与时代发展的结晶。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充满灵感的神圣产物。在艺术形象创造的过程中,艺术家将对艺术生活的理想和愿望融入其中,因此艺术形象呈现出了强烈的主观情感,从而赋予艺术美以主观性。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美是从生活美中汲取灵感,将生活美提炼升华,只有当艺术家将二者完美融合,才能创造出完整的美。就像人类的主观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理性反映一样,生活美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具体形象,透过日常经验感知人们的情感,以感性的方式展现生活美的内涵和本质,由此也影响着艺术美的特质。生活美是艺术美的根基,典型的艺术美是生活美的提升与升华。生活美的形象化、典型化、具体化是艺术美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这样,艺术美才是有温度的美。

一、艺术美学的发展

艺术美学也称之为艺术哲学,它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艺术美学从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出发,强调美和艺术是绝对的象征和体现。从1932年胡秋原所著《唯物史观艺术论: 朴列汉诺夫及其艺术理论之研究》中提及“艺术美学”,再到1956 年中国香港出版的《地藏菩萨本迹因缘,观世音菩萨本迹因缘合刊》中再次出现“艺术美学”这一术语。可见,我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已经有不少学者在使用“艺术美学”这一术语。1959年《新建设》的座谈会对“美的本质”进行讨论,从哲学美学转向了生活美学和艺术美学[1],为“艺术美学”从现实生活与艺术实践出发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依据。

1980年中华美术学会召开第一届全国美学会议,主要对“高校美学教学”和“造型艺术美学”进行探讨。1983年召开第二届全国美学会议,重点讨论艺术理论与艺术美学的区别。1988年召开第三届全国美学会议,重点围绕艺术美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认识到重点问题的讨论,由此可见艺术美学在我国八十年代的重要性[1]

随着2011年艺术学发展为独立的学科,艺术美学的讨论从术语与理论的讨论发展到学科建设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艺术美学已经高度融入到了当今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

二、艺术美学与传统文化

艺术美学推动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瑰宝,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产业化的高速发展,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我国传统文化来讲这是危机也是机遇。当今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在现代文化的部分领域继承并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如何利用艺术美学进行我国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已经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无论是在绘画还是在设计领域里,艺术美学都被现今设计师、艺术家敏锐地捕捉,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巧妙地利用艺术美学把“传统”文化艺术转化为新的符号应用于当今的艺术作品中,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艺术美学也将一如既往的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不断发展。

三、艺术美学与先锋艺术

艺术美学激励着先锋艺术的革新。先锋艺术作为现代艺术流派之一与传统艺术不同,先锋艺术主要是打破传统的艺术体制,具有强烈的反叛性与革新性。“先锋”这一具有实验派与革新派的代名词,更有一种现今艺术创作领域里领航者的大家风范,其地位可想而知。未来先锋艺术可以继续立足艺术美学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打破传统,提出新问题,更深入的探索与分析当今文化艺术的潜能,不断推动先锋艺术面向未来方向的演变与不断发展,从先锋艺术改革与探险的精神中推断未来艺术美学在先锋艺术的领域里可以感受到打破传统从而看到不一样的美。

四、艺术美学与装饰艺术

艺术美学推动着装饰艺术的不断前进。装饰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艺术科学上含糊的概念,由于装饰艺术同样具有传统造型艺术的共性,事实上艺术史也无法区分装饰与传统美术之间的关系,近代科学与近代文学有可能使人类更明确各专业领域的研究方向,并对其艺术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划分,使装饰学已经脱离了纯艺术的学术范畴,并发展成为了现今艺术与当代科学之间相互关联的纽带。

装饰艺术不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又与现代实用艺术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艺术随时间、空间的变换为人类提供形式上的演变,呈现一种递进、重复的形式。装饰艺术似乎成为现代艺术形式最有效的借鉴者与受益者,并以相应的形式为人类提供实用性价值。

装饰艺术区别于传统造型艺术对自然的模仿,通过艺术美学装饰艺术对自然物体的人造提炼,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对现实物体的再一次创造的过程。同时,装饰艺术不可避开的需要提到抽象与具象两个对立、统一的概念,这也是20世纪艺术所争论不止的话题,艺术美学就是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历史阶段发生着递进、重复的演变形式,未来艺术美学继续推动装饰艺术的不断升华与发展。

五、 艺术美学与摄影

艺术美学推动摄影的发展。在20世纪以前的西方社会,装饰画与架上绘画两者之间是一个非常含糊的概念,绘画当时作为艺术的主体,长期以来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改变,绘画以艺术商品、工程装饰或是陶冶、抒发人类思想感情的工具得以呈现,绘画主题则根据建筑空间功能上的需求得以划分,也是部分艺术家得以生存的手工技能。1826年摄影技术的出现预示了对架上绘画作为主体艺术地位的颠覆,起初的摄影艺术试图模仿、借鉴传统架上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非主流的艺术技术手段,以“摆拍”的形式模仿传统绘画上的构图、光线等造型手法,这种做法似乎失去了摄影本身的魅力所在,但是似乎奠定了摄影进入艺术领域的一张入场卷。19世纪末随着摄影技术的逐步成熟,摄影已经对架上绘画形成了技术上的威胁,摄影一时成为一个时髦与前卫的话题,这也预演20世纪初的艺术风波。

1900年前后的摄影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感光材料的研发配合1/100秒的快门速度,为摄影提出了“瞬间静止”的概念,摄影技术所捕捉到的影像似乎超越了人眼的观察能力,也为新的艺术创作形式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我们可以思考20世纪一些重要艺术思想与流派中立派、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与摄影的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奠定了20世纪现代艺术的基础,未来艺术美学继续推动摄影技术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对摄影审美的需求。

六、艺术美学与科学技术

艺术美学辅助科学技术的审美方向,科学技术开拓艺术美学的新领域。当今艺术美学与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美是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艺术作品并非产品,它是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抱负的流露。就西方的光谱艺术与数字艺术来说,它们是两个不同时代的艺术名词,它们不仅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同时,新科学技术给予了艺术家更广阔的创作空间,艺术家利用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等,用艺术美学的思想加以表现,将艺术美学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推出更多更具有现代化的艺术作品满足当今人的需求从而实现其实用价值,未来艺术美学利用科学技术可以绽放更多新艺术与新科技之美。

七、结语

艺术美学与传统文化、先锋艺术、装饰艺术、摄影以及科学技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美学弘扬真善美,坚持以艺术美学与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艺术美学的探索来实现其艺术价值。当今在全球化与多元化的领域里,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要具有审美性与创新性、时代性与实用性,都可以立足艺术美学的视角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这样可以不断推动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前进与不断发展,实现民族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章来源:《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