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白木刻版画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摘要:版画是随着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而产生的。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黑白木刻版画以其简洁、明快、朴素的强烈对比,展现了创作者醇厚的绘画功底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具有其它画种无法替代的审美意义和欣赏价值。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以及文化事业的多元发展,黑白木刻版画已经走向了更为广阔、更加精神化的艺术领域。在现代中职美术教学中运用黑白木刻版画,创造性地展现东方大国独有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意识,既能充分激发学生认真观察、勤于学习的兴趣,又能显著提高其思辨能力和创作水平。通过深刻挖掘、全面发挥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黑白木刻版画 中职美术教学 功能 创新实践
一、黑白木刻版画的历史演变
版画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发源最早可追溯到中国殷商时期镌刻于龟甲、兽骨、铜器、陶器等介质上的文字、模样。这些甲骨文案均不同程度地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观念以及生产生活状况。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把印章作为凭证的传统。秦代以折断竹玉,分执以为凭据,后逐渐演变为印和封泥的形态,所谓的皇帝御玺,自此便诞生了。到了汉代,上至宫廷府衙,下至民间店铺,都已经开始普遍使用印章了。特别是有一种被称之为“肖形印”的印章,其上面刻画的物件有禽鸟、龙虎、芝草等等,内容十分丰富,技艺也相当精美。至隋唐五代,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大量的佛教书籍、图像得以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木刻版画为唐朝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成书的《金刚般若经》扉页插图《祗树给孤独园》。到了宋元时期,由于活字印刷技术的蓬勃发展,版画题材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形式也更加多元化。进入明清两朝,版画作品流光溢彩,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技艺也愈发巧夺天工。20世纪30年代由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将西洋画的优点与中国古代木刻的长处紧密糅合起来,但“木刻研究以黑白为正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受客观环境和社会条件制约,黑白木刻版画仍是中流砥柱,其反映的内容多为革命战争服务。新中国成立后,黑白木刻版画风格趋于成熟,彰显政治观念、体现个人意志的作品“百花齐放”。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创作理念的巨大变革,黑白木刻版画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再次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具有现代思想、个性鲜明迥异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二、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
黑白木刻版画是依托于对绘画、雕刻、拓印等环节进行艺术处理而存在的。一幅优秀的版画作品,必定构图简练,造型概括纯粹;刀法细腻,极具力度之美;黑白分明,给人视觉震撼。总而言之,黑白木刻版画虽然从外在观感上看似原始单一,但传达出的创作者的思想认知和精神追求却极为深邃。
(一)黑白木刻版画的色彩特征
黑白木刻版画以黑色和白色这两种极端的颜色来表达大千世界的美好和精彩。尽管黑白两色具有极强的对比性,但在木刻版画中却能相互交织、和谐共生、充满美感,使观赏者更加专注于造型本身,并能引发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黑白木刻版画的创作中,除了黑、白这两种颜色外,仔细看的话,还能观察到两者相互作用之后产生的灰色调。灰色调在黑白木刻版画中并没有自己鲜明的造型意义,它的存在只是为了润滑黑白两色的关系,使两者之间实现自然细腻的过渡而不使观赏者产生顿挫感,这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些层次感和趣味性。因此,在进行黑白木刻版画创作时,既要充分运用好黑白两色的强烈对比,又要注重发挥好灰色调的调和作用。这三种颜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黑白木刻版画的刀法特征
黑白木刻版画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刀为笔,以木为纸,用刻刀在木板上构建形象和画面。可想而知,这种创作是何等之难,要求是何等之高。一是必须熟练地使用刻刀,将点、线等各种元素,经缜密构思后,有序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富有层次感。二是无法进行反复修改,如果创作者在造型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便容易出现刻画偏差,即使后期通过修板来予以矫正,也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刻刀分很多种,有方口刀、平口刀、三角刀等。刀法也分很多种,有正切刀、压刀、挑刀等。想要达到不同的创作效果,就得使用相对应的刀具,还须使用相对应的刻板力度和角度。刀法是灵活的,而绝非僵硬的,只要能够准确恰当地表达出创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悟,那就是好的刀法。倘若创作者不带任何思想情感去创作,那创作出来的版画也是死气沉沉的,毫无艺术价值可言。
(三)黑白木刻版画的印痕肌理特征
黑白木刻版画是创作者将自己的构思通过制版、磨压、印制等三道工序,最终留痕于纸上。可见,木刻版画的印痕肌理效果是由木板、油墨、纸张三种制作材料共同合作完成的。这是一个非常奇妙且富有挑战性的转换过程。通过将木板上呈现出来的毛糙斑驳、深浅起伏、脆性断裂等自然状态下的纹理拓印到纸上,使每一幅版画的印痕肌理都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这样的艺术欣赏价值高超且深刻,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刀型的运用、刀法的技巧深刻影响着刀具在木板上的运动轨迹所产生的表现效果,这有助于提高木刻版画的层次感,使创作形象更加鲜活、更有魅力。总而言之,刻刀与木板的契合度越高,所展现出来的效果就越具有艺术韵味。否则,便很难调动起观赏者的兴趣,版画也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必要。
三、黑白木刻版画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功能
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中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喜欢创新、追求时尚,敢于大胆发表批评意见,与普高学生有着不太一样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此外,绝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做到接纳自己、表现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他们自信自强、自爱自励,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中职学生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学无目标、不思进取,缺少自我节制、自我约束,迷恋网络视听游戏,过早走进成人世界的问题。同时在现代教育环境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中职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且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善于和他人沟通交流,不乐于向他人学习请教。基于中职学生这些优势和劣势特点,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较,黑白木刻版画除了具有较高的审美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之外,还更加突出动脑思维和动手能力。这对正处于求知若渴、身心发展黄金时期的广大中职学生来说,意义十分显著,既教育学会一门艺术形式的创作,又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帮助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可谓是一举多得。综上所述,黑白木刻版画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转换创造功能
一件成品版画的问世,必然要经历一个十分复杂的转换过程,先是从构思向画稿转换,再由画稿向终极作品转换。其中,第一次转换为概念性思维向初级视觉形象转换,第二次转换为初级视觉形象向艺术形象转换。黑白木刻版画绝不等同于一般的学生手绘,它不仅像印刷品那样精致、规整,更能在创作过程中不断陶冶中职学生美的情操。再加上印刷过程中多次滚动油墨,纸张反复覆盖又揭起,手掌反复按压又摩擦,个人情感得到全面释放,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二)动手育人功能
版画实现了绘画和工艺的有机结合,作品是在板材上完成的,使用的是刻制工具而不是绘画工具。正因为有了与画笔截然不同的肢体接触、使用方法和处理技巧,从而给中职学生带来审美心理、情感兴趣上的另一番体验。版画这种独有的动手动脑过程,更符合中职学生求异求趣求变的心理追求,同时也有利于培育其各项基本素质,增强其创新意识,开发其创作潜能。
(三)社会交流功能
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区别,版画在大众媒体、展览场馆以及校园内外各种交流活动中,更容易获得展示的机会,并在参展参赛、出版发表、赠送友人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能够带来更高频次的成功体验。不但中职学生本人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正向激励,对本校本年级本班及其周围的其他同学也会产生积极的鼓动效应。创作版画需要中职学生深入社会一线,感悟生活之美,从而获得更深刻、更实在的认识和理解,最终表达出来的版画语言才会多种多样,内容才会真诚丰富,给人以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
(四)培养计划功能
创作一幅优秀的版画,需要大脑思维、肢体劳动协同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获得身心一致的艺术体验。这个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不能出现差错,从最开始的构图阶段到最后的印刷阶段,都需要事先进行周密的计划安排,一环有误,满盘皆输。创作版画能够激发中职学生清醒认识到,不管遇到什么新鲜事物,都要朝着成功的目标去努力尝试一下。做事和学习是一个道理,需要列出计划、明确步骤、找到方法,还得持之以恒,这样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四、黑白木刻版画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黑白木刻版画的教学绝不是循规蹈矩、全然不变的。如果一味追求创作技法上的严格教学,只会让学生越学越枯燥、越学越狭隘,进而扼杀他们原本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创造力。因此,应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密切关注中职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鼓励引导,加强交流互动,建立良好关系,不断激发其“头脑风暴”,帮助实现个性化、创意式创作,这才是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的成功教学模式。
(一)创新讲解
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材内容并通过网站搜索,精心制作PPT课件,并内嵌一些小视频,再搭配直观的黑白木刻版画实物,简要介绍这门艺术形式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详细讲解创作过程中运用到的一系列技巧,全面剖析其中所蕴含的知识要点,使学生熟练掌握版画的风格特色和创作步骤。课堂上,学生先用画笔代替刀刻,认真创作版画作品,老师再对学生的版画作品进行点评赏析。既不吝给予正面的肯定和褒奖,又委婉地指出作品中有待改进的地方,积极引导学生在正式动刀之前,仔细观察PPT课件中播放的黑白木刻版画,在学懂弄通有关木刻要点和技巧后,再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进行创作,这将极大地调动起中职学生思维上和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新提问
黑白木刻版画类型丰富各异。在开展黑白木刻版画教学时,可以根据版画的多样性和艺术性提出具体而不同的问题。如:这幅木刻版画风格是什么?都运用了哪些方法?如何巧妙地搭配好它们的颜色?……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所展示的黑白木刻版画,要求大家进行深入思考和开放讨论,并举手示意,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版画运用的技巧、方法,同时提出个人的一些意见想法,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作答完毕后,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在讲解过程中给予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版画知识要点的理解,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所思所学所悟去创作作品,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中职学生对黑白木刻版画的审美认知,也能够帮助其灵活运用黑白木刻版画的创作要领。
(三)创新赏析
通过展示黑白木刻版画,教育学生进行艺术赏析,是与作品“梦幻联动”的最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教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方法,一般采取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四个步骤。这有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欣赏及评价能力,促使其在创作前对黑白木刻版画产生清晰深刻的认识,在创作时严格按照木刻流程进行,在合理确定好颜色搭配后,依据版画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风格方法,创作出栩栩如生、质量较高的艺术作品。此外,老师还可以尝试使用动态评价方式代替传统的结果导向评价方式,在对学生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加以点评指导的同时,先让其进行自我评价,既讲好的方面,又谈不足的地方,促使中职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黑白木刻版画的成品创作,增强自己的理论涵养和实践水平。
五、结语
黑白木刻版画的创作是一个动态开放、彰显个性、风格多样的系统,对它的关注和审视应该是可持续的、发展中的、包容性的。在实际的中职黑白木刻版画教学中,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意识,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尝试的良好习惯。如此下来,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鲜明个性才能深深刻印在版画作品上,艺术想象的丰满羽翼才能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文章来源:《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